齊林居
美軍兩棲攻擊艦將全面搭載F-35B 打造“閃電航母”艦隊
開赴菲律賓海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2019年4月1日-12日,美國海軍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黃蜂”號(LHD-1)搭載至少10架可短垂起降的海軍陸戰隊F-35B“閃電Ⅱ”聯合攻擊戰鬥機,前往菲律賓呂宋島和巴拉望一帶,與菲律賓、澳大利亞展開本年度的“肩並肩”聯合軍演。
美國海軍現有9艘兩棲攻擊艦,分別為黃蜂級的8艘:“黃蜂”號(LHD-1)、“埃塞克斯”號(LHD-2)、“基薩奇山”號(LHD-3)、“拳師”號(LHD-4)、“巴丹”號(LHD-5)、“好人理查德”號(LHD-6)、“硫磺島”號(LHD-7)和“馬金島”號(LHD-8);以及美利堅級的1艘:“美利堅”號(LAH-6)。
黃蜂級首艦“黃蜂”號於1989年7月29日服役,滿載排水量41,150噸、全長約253.2米、編制水手1208人,可搭載海軍陸戰隊員1894人。在美利堅級(滿載排水量約45,000)於2014年10月11日投入現役前,黃蜂級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在役兩棲攻擊艦。
2018年1月14日,“黃蜂”號作為美軍第一艘配備F-35B第五代戰機的大型兩棲攻擊艦,抵達日本佐世保海軍基地,取代“好人理查德”號,開始它作為美國駐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兩棲部隊新旗艦的使命。
據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及《動力》(The Drive)網報道,美軍兩棲攻擊艦上通常只會搭載6架F-35B短垂起降戰機,或是較舊的AV-8B“鷂”式(Harrier)攻擊機。而“黃蜂”號此次赴菲律賓參加軍演搭載了數量幾乎是普通攻擊艦近兩倍的F-35B戰機,該艦使命在於通過實際操練來幫助驗證美國海軍陸戰隊認真考慮了多年的一個戰略計劃,也就是將兩棲攻擊艦改造成“閃電航母”(Lightning carrier),或稱輕型航母。
因為預算吃緊,和現代地對空導彈、反艦導彈系統等新型武器對大型航母目標構成的威脅越來越大,美國海軍正在考慮減少艦隊中大型航母的數量。今年3月初,五角大樓提議讓尼米茲級核航母“杜魯門”號提前20年退役,中期內將艦隊裡的大型航母數量減至10艘,長期內減至9艘。當下,打造閃電航母這種想法的可靠性與現實性似乎增強。
多年來,美軍8艘黃蜂級攻擊艦上,大約搭載了10架V-22“魚鷹”式(Osprey)傾轉旋翼運輸機、4架AH-1Z“蝰蛇”直升機、4架UH-1Y“毒液”(Venom)輕型直升機、5架CH-53E“超級種馬”(Super Stallion)重型直升機、6架AV-8B(或F-35B)戰鬥機,及數架用來搜救的MH-60“海鷹”(Seahawk)直升機。
在戰時,美軍兩棲攻擊艦也會將艦載直升機群暫時撤走,大量部署短垂起降戰機,扮演航母角色。在2003年美國牽頭髮起的“伊拉克自由行動”期間,為支援聯軍突襲,出動4艘攻擊艦各搭載了多達20架AV-8B戰機。不過,“這不是兩棲攻擊艦的常態。(戰爭時期)艦載機聯隊要求我們更像航母那樣開展行動。” 時任“好人理查德”號攻擊艦航空部門軍士長韋恩.揚說。
目前,隨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啟動用F-35B隱形戰機淘汰老舊的AV-8B和F/A-18C/D“大黃蜂”機隊,美軍戰略規劃人員捨棄“兩棲攻擊艦”概念,將其重新命名為“閃電航母”。其他海軍專家則乾脆把搭載“鷂”式和“閃電Ⅱ”型戰機的航母稱為“輕型航母”。
事實上,美國海軍陸戰隊早在2017年闡述其航空戰略時,便表明到2025年,將擁有185架F-35B戰機,足以裝備7艘兩棲攻擊艦。而美國海軍預計將擁有至少10艘兩棲攻擊艦,包括7艘黃蜂級(LHD)和3艘較新的美利堅級(LHA)。1艘攻擊艦的排水量為4萬噸左右,還不到美軍核動力超級航母的一半。
在這些可搭載F-35B短垂起降戰機的閃電航母上,未來每艘將有16-20架F-35B。相對的,美國超級核航母上一般會搭載約40架攻擊戰鬥機。海軍陸戰隊估計,閃電航母每天應該能出動40架次的戰機;至於一艘最新型福特級航母,每天則能出動160架次的戰機。
從成本而言,一艘福特級超級航母的造價約為130億美元,而一艘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的造價僅30億美元,不到航母的1/3,增購這種輕型航母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美國海軍減少超級航母后的低風險、低成本替代方案。
蘭德公司於2017年的一份分析報告中稱,“基於兩棲艦的輕型航母如果採購數量高於當前航母建造計劃,那對美海軍來說或許是降低航母成本的低風險替代途徑。”在尋找超級航母的替代品上,大約可用2艘輕型航母取代一艘超級航母。蘭德公司稱,“我們建議按照2比1替換。”
但蘭德公司同時指出,噸位、尺寸更大並採用核動力驅動的航母具有常規動力兩棲攻擊艦無可比擬的續航力。“超級航母能夠搭載艦載預警機、電子干擾機和無人加油機等專用軍機,後者都需要蒸汽(電磁)彈射器起飛,輕型航母無法搭載。”
這家美國著名的智庫更警告,閃電航母“對最終的航母部隊來說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除非失去的能力被重新分配給聯合部隊中新的飛機或平臺,而那樣做的費用非常高。”
英國防務專家喬治.阿里森也在《國防期刊》(Defense Journal)上寫道,雖然皇家海軍在2014年仍有2艘2萬噸的無敵級輕型航母,但還是花了100億建造兩艘7萬噸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因為“較大型的航母有明顯的優勢。”
美國海軍陸戰隊認為,兩棲攻擊艦不會完全取代航空母艦,但可以做為補充功能使用,用作海軍與其他軍種合作的載體,既能運送部隊,也能展開火力支援。陸戰隊高層表示,“雖然兩棲攻擊艦永遠不會取代航母,但如果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加以部署,它可以起到補充作用。「閃電航母」可以充分利用兩棲攻擊艦的海基優勢,為美海軍和聯合部隊提供重要的進入、集結和打擊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日益擔心龐大的航母會成為大國戰爭中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顯著的打擊目標下,閃電航母或許有助於美國海軍打造生存能力更高的水面艦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準備給MV-22傾轉旋翼機裝備空中加油系統,以便“魚鷹”能夠兼做閃電航母的艦載加油機。但還沒有哪款艦載預警機或干擾機適合兩棲攻擊艦。
美國海軍顯然與海軍陸戰隊持相同的看法,從因應多個層面的挑戰考慮,海軍將開始對現役的9艘兩棲攻擊艦進行大幅改造,配備大量的F-35B隱形戰機,實質上將這種4萬噸級的兩棲艦改造成輕型航空母艦。“一來可以補充超級航母退役後的空缺,二來能降低營運的費用並提高效率。”
對“黃蜂”號兩棲攻擊艦這次滿載F-35B赴菲律賓周邊海域展示武力,《國家利益》評論說:“更寬泛的妥協可能涉及美海軍略微縮減其超級航母艦隊,同時艦隊更頻繁地把攻擊艦用作搭載更多F-35B戰機的輕型航母。事實上,2019年對黃蜂級的部署似乎正是如此。”
而對一些試圖提高海軍空中作戰能力的國家來說,輕型航母更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項。畢竟10萬噸級的核動力超級航母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設計製造,也隨隨便便能養得起的,輕型航母在建造與營運上確實都更簡單、便宜。“日本目前正將2艘直升機母艦改裝成搭載F-35B的輕型航母。理論上,韓國的兩艘兩棲攻擊艦也可以做同樣的改裝。”
齊林居
如何看待美國將兩棲驅逐艦改裝為輕型航母?
如今美國應該是世界上航母發展最好的國家,他們擁有11艘10萬噸級以上的核動力航母,這樣的規模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是很多國家都無法企及的地步,現在世界上,能夠造出10萬噸級以上的國家除了美國,沒有其他國家。所以,美國的航母發展已經可以說是領先世界幾十年了,但是原本就是已經很優秀的美國,最近又被曝出一下子多出了9艘航母,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實上,美國只不過是完成了一個很小的改造,美國已經完成了f35b艦載機在兩棲攻擊艦上的實戰訓練,有了f35b的加入,也就意味著美國的兩棲驅逐艦可以瞬間切換成為航母模式,也就相當於多了幾艘輕型的常規動力航母。
事實上,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日本的啟發,因為日本原來是沒有航母的,但是隨著中國航母的發展,日本越來越感受到了中國航母給他們帶來的強大威脅,所以他們現在想將本國的兩棲驅逐艦都改造成航母,而他們最大的倚仗就是購買了美國的f35a。
最初一開始,很多人都對此不屑一顧,畢竟大家都不相信,僅僅是因為這樣一款戰鬥機,驅逐艦或者兩棲攻擊艦就能改裝成航母,這樣一來,發展航母艦隊成本就大大的減小了,甚至可以不用建造大型航母,畢竟所有的兩棲艦和驅逐艦都能雙用,並且成本還比較低。
兩棲攻擊艦與五代機的組合在全球尚屬首次,其戰力究竟如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是可以明確的是,這一組合的戰力底線絕對不會低,而且這一模式一旦成熟,或獎為各國的海戰提供一種新的玩法。如果這種模式在亞太成為了一種常規操作,那麼無疑會將會打破目前的亞太海空平衡。
新國際資訊聯盟
美軍的大型直通甲板式“兩棲攻擊艦”的作戰能力,已經超過目前世界現役的輕型航空母艦!特別是F-35B垂直起降隱身戰鬥機的上艦,作戰能力更是超過印度海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反潛搭載狀態,12架米格-29K和21架反潛直升機),這樣強大的作戰能力對付低強度的武裝衝突已經綽綽有餘了!
美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群,這種大型戰艦的排水量超過了法國海軍以前的“克萊蒙梭級”航母,如果要完全搭載F-35B可能在20~24架,戰鬥力更是完勝所有的印度航母。
美軍目前有11個航母編隊,兩艘在建(福特級:肯尼迪號和企業號)雖然還是手握世界上最強大航母編隊,但是在使用上仍有些“捉襟見肘”,需要“照看”的海域和地區熱點太多,並且核動力航空編隊的使用成本過於高昂,每執行三個月一次都出航任務期間,每天的編隊總體費用都要在1億美元!三個月下來就是90億美元左右…軍費開資實在是不堪重負,而且核航母的保障要求也比較高,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資。
美軍最新型的“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美國號”,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兩棲攻擊艦,要比日本的“出雲級”大了一倍!標準艦載機搭載:F-35B戰鬥機6架、MV-22B“魚鷹”12 架、MH-53E“海龍”4架、AH-1“眼鏡蛇”4架、海鷹搜救機2架…如果將“魚鷹”搭載數量減半,增加6架F-35B,那麼它對陸/對海作戰能力將顯著增強。
也正是現役的大型兩棲攻擊艦搭載飛機數量多,並且F-35B也替代了以前的“海鷂”,美軍也開始打算利用兩棲攻擊艦去替代一部分核航母編隊的任務,在低衝突地區海域執行巡邏任務,一旦衝突升級再派出核航母編隊也不遲。
總體來說,現代的美軍兩棲艦要起到二戰期間“護航航母”的職能,不但具備強大的登陸作戰能力和垂直打擊能力,還有分擔核航母的一部分任務,目前美軍的“黃蜂級”大型兩棲攻擊艦有8艘、“美利堅級”1艘,將來還會有11艘服役,這樣多的兩棲攻擊艦即可以單獨作戰又能與核航母協調(補充)作戰,而且使用成本也遠低於核航母…這也是美軍將它們打造成輕航母的目的!
皇家橡樹1972
目前,強國海軍裝備的兩棲攻擊艦,主要執行前沿部署、兩棲登陸作戰任務,主要依託運輸直升機運載登陸力量實施機降,艦炮和武裝直升機攻擊灘頭陣地或海岸縱深處目標,以猛烈的火力掃清登陸場火力點,為己方兵力順利登陸創造有利條件。
作為一種用來在敵方沿海地區進行兩棲作戰,在戰線後方提供空中與水面支援的艦艇,兩棲攻擊艦的體量僅次於航空母艦,排水量通常在在4萬噸級,是一艘標準的中型航母體量,法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排水量就是4萬噸。
兩棲攻擊艦,能攜帶登陸艇、水陸坦克、直升機等實施立體登陸作戰,但隨著能在艦上垂直起降的海鷂攻擊機,特別是F-35B隱形戰機飛上了兩棲攻擊艦,事實上兩棲攻擊機具備了部分航母的作戰功能。
美國的航母,動輒都是10萬噸的排水量,且全都是核動力推進,每次出動時,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阿里·伯克級驅逐艦、大型綜合補給艦,包括水下核攻擊潛艇,浩浩蕩蕩地一大幫艦艇前呼後擁,這個費用每天都是天文數字。
難怪美軍每年的軍費高達6000億美元之上,海軍吸走了大部分軍費,到了本屆政府執政的第二年,軍費已攀爬到創歷史記錄的7000億美元,即便老美這般財主長期以往也是吃不消的。
因此,將部分黃蜂兩棲攻擊艦,加以適當地改造,使其變成一艘艦長253米,寬31米,排水量4.1萬噸的中型航母編,就成了可能。
黃蜂級是世界上較大的兩棲攻擊艦,某些外媒報道美海軍這級兩棲攻擊艦尺寸相當於中型航母。不同於早前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黃蜂級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垂直起降的AV-8B艦載機的運用,擁有大型升降機。
因此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不必太靠近灘頭陣地憑藉艦上搭載的AV-8B艦載機,就可實施攻擊任務,在F-35B隱形戰機飛上兩棲攻擊艦的背景下,事實上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無需改造提升就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中型航母了。
當然,適當地加以改造,特別是將機庫擴容,以容納更多的F-35B隱形戰機,那麼美國海軍就一下子擁有了將近10艘排水量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加上11艘10萬噸級的航母,美海軍艦隊的實力和戰鬥力足以傲視群雄。
現在,黃蜂級首艦黃蜂號兩棲攻擊艦,已在進行現代化改造,AV-8B艦載機將換成全新的F-35B隱形戰機,美海軍已捨棄“鷂式航母”觀念,將改造提升以後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命名為“閃電航母”。
以改造提升後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每天艦載機可出動40架次計算,戰鬥力已有美海軍最新的福特級航母的四分之一,這個戰鬥力已經非常強悍了。
當然,改造以後的兩棲攻擊艦,其作用依然難以取代傳統的大噸位航母,但比單一的兩棲攻擊艦的功能可謂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應該是美海軍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加以改造的原因之所在。
國平軍史
兩棲攻擊艦 或也稱為兩棲突擊艦:它的兩棲就是能夠搭載飛機和運輸坦克、登陸部隊等陸戰力量,所以它的內部設計異於航母,很多空間用於裝備登陸力量。原本這是一種用來在敵方沿海地區進行兩棲作戰時,在戰線後方提供空中與水面支援的軍艦,可以提供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在海軍的地位僅次於航空母艦。
本來這種軍艦由直升機航空母艦發展而來,但是大部分也結合了船塢登陸艦的塢艙(Well deck)設計,可裝載登陸艇。且相較於多數航空母艦,不少兩棲攻擊艦可擁有更密集的自身防護武器,不一定需要護衛艦隊保護。由於兩棲攻擊艦是現代軍艦中大小與排水量僅次於超級航母的類別,因此對於未擁有超級航母的國家,或是在沒有配置航空母艦的艦隊中,兩棲攻擊艦往往會成為艦隊旗艦
橋本看日本
美國已經心虛,他們感到西方的盾已經抵禦不了來自東方的矛,在可機動高超音速彈頭的攻擊下航母艦隊現有的防空體系已經失效,一旦戰爭爆發可能會很快損失很大比例的現有航母,兩棲登陸艦+ F35B 可以迅速補充海上力量的缺失,還省錢省時間。表面上在F35B的加持下任何大型艦船都可以迅速轉換成具有航母功效的準航母,這招看似很聰明討巧,然並卵,在艦隊空中防禦體系瘸腳的情況下還是捱打的命。
韓劍華2
因為有了F35,這種改變就很符合現實。
五子登科397
低烈度的衝突使用這種兩棲攻擊艦的效費比和理,再者就是現役的攻擊艦完全具備上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