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600万个阿尔兹海默症病人,背后是600万个隐隐作痛的家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疾病,阿尔兹海默症才会有更多被治愈的可能,老人们才有可能过上更体面的晚年生活。

不是所有的药,都能被写进医嘱里,交流、倾听、关注、陪伴,我们能做的还很多。

···

生活中,人们时常会互相开这样的玩笑:小心我把你送到XX医院去。

上海市宛平南路600号,就是这样一个时常被人调侃的地方。

精神卫生中心,那里住着一群正在遗忘这个世界的老人——阿尔兹海默症病人。

《人间世》纪录片第二季,拍摄组来到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来探访那些阿尔兹海默症老人。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医生拿出钥匙、笔和一张10元纸币,让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记住这三样东西。

普通人眼里再简单不过的小事,却让她发愁,奶奶不断拍打着自己的脑袋,对自己说:“记牢、记牢、记牢……”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丈夫叫什么名字?

家住在哪里?

是不是该吃中午饭了?

这些简单的问题每天都在困扰着这些病人们。

3秒钟,这个世界上就会多出一个阿尔兹海默症病人;

3秒钟,就会有一个老人突然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他们有时候会用牙膏给亲人打电话: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会因为怕忘记了自己是谁,把一辈子整理成24本相册,在旁边备注每一张照片的故事: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但记忆不会因为不断重复的阅读和背诵就回到大脑,几分钟后,他们又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最爱的人叫什么名字。

1.

/ 兄弟姐妹/

田奶奶已经86岁了,在宛平南路600号的日子,只有弟弟会来看她。

第一段婚姻,丈夫50岁的时候肺癌去世,大儿子高度残废,小儿子的孩子也还小,无暇顾及自己的母亲。

第二段婚姻,老伴儿对田奶奶很好,在一起16年,但由于子女的反对,一直没有领证,没有了那层法律关系,自然也缺席了生病后的照料。

所幸,田奶奶的弟弟说他不会撂下姐姐不管,哪怕自己的家都顾不上了。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弟弟经常给她讲起小时候的事情,生于动乱的年代,母亲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当年13岁的姐姐,带着两个不到5岁的弟弟相依为命,一路走到现在。

“现在你老了,我要管你了。”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今天是田奶奶出院的日子,家里来了很多人帮忙。

为了照顾姐姐,田爷爷买了更大的房子,还骗爱人说姐姐和弟弟都出了钱,想拉拢他们的关系。

弟弟的爱人患有眼疾,两个人经常因为照顾姐姐这个“负担”争吵。

姐姐很喜欢小动物,院子里来了小狗会欢喜得不得了,但是妻子却很讨厌狗,两个人还因为这个闹过矛盾。

弟弟对身边的人说:“喜欢小动物的人,心就软;不喜欢小动物的人,心就比较硬。”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田奶奶有时候冲着弟弟喊“老头儿”,弟弟知道是她又犯糊涂了,便都由着她去,可是这些小事却让爱人的心里不太舒服。

两个女人总是在争家里唯一那个老头子的所有权,是斗嘴、也是打趣,弟弟“斡旋”在二人之间,有苦涩、也有乐趣。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弟弟带田奶奶回到了她以前生活过的老房子,田奶奶委屈地哭了,说忆起在这里与爱人共度的往昔,要不是自己失去了自理能力,不然“打死也不会离开这里”。

弟弟安慰说:“你现在有了我,我们小的时候在一起,现在老了我们又在一起了。”

听到这里,田奶奶平静下来。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什么时候,你觉得老了呢?

不是别人喊你老头儿、老头儿的时候,而是在病房里,有人突然说了一句“我们是‘三等公民’”的时候。

“三等公民”?怎么还有这样的阶级之分?

后来我才明白,“三等”原来是醒来等吃早饭、早饭吃完等午饭、午饭吃完等晚饭。

这不就是“三等公民”吗?

要是真是如此,你确确实实是老人了,老人了,老人了……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2.

/ 子女/

付更生,73岁,大庆油田第一代石油人,1964年参加了“石油大会战”,一辈子都工作在石油一线。

老付不仅认知出了障碍,身上还有一些工作时留下的顽疾。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来到宛平南路600号之后,付更生依然是个工作狂,每天都把工作挂在嘴边,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闲着。

儿子付刚陪护已经3个月了,一开始是母亲留在医院,可是2个月之后,母亲也进了医院。

付刚开玩笑说,隔壁床陪护10年的病友家属给他吃了定心丸:

“孝子难‘装’,‘装’两天不容易了,还要‘装’个十年。”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医院规定,感冒的家属是不允许探视的,所以为了病人,付刚决定要对自己好一点,毕竟10年也还没有结束,等待自己的可能是更长的“战役”。

父亲的情绪很不稳定,得病之后还越发依赖儿子,付刚只能一遍遍地安慰,一遍遍地安慰……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女儿就要高考了,父亲又需要自己的长期照料,付刚觉得“人就像一根蜡烛,两头都在烧”。

很多人劝付刚,既然老爷子已经这样了,为什么还要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做那些可能徒劳的事情。

可他还是决定相信医生的话,不放过父亲治愈的黄金期。

爷爷病了。

刚开始时,回不了家,后来晚上,不能睡觉。

再后来,不能吃饭,不能大小便,把身上搞的臭烘烘的。

奶奶是一个女人,没有招,这就叫“老年痴呆症”。

爷爷要出院,到处阻拦,护工把爷爷绑在凳子上。

药不肯吃,护工把它打成粉,和水一起灌进去,爷爷吐了护工一身。

晚上睡觉时,床上垫上纸尿布,给爷爷换上纸尿裤,一晚换几次。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3.

/ 老伴儿/

和阮怀恩一起经历药物治疗的病友,大多已经去世了,可他还坚强的活了15年,妻子吴开兰觉得很感恩。

阮怀恩住院后,本已经退休的吴开兰开始了早出晚归“去医院上班”的生活:

“别人说,这样的动力维持不了多长,管他呢,能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16年前,老阮有一次做菜,竟然连做了两碗同样的汤,吴开兰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对,带到医院查出了阿尔兹海默症。

医生都说,这么早能发现是很可贵的。

丈夫住院后,每天吴开兰都会在铺好的床上放两个小玩偶,她说那就好像是他们俩,在等着老伴回家。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2018年5月,阮怀恩肺部感染,生命垂危,吴开兰舍不得看到丈夫插管,想送他体面的离开。

16年的陪伴,看到丈夫一天不如一天,可吴开兰却从来没想过放弃。

但还是走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

吴开兰给老阮刮了胡子,带来了新衣服,准备送他最后一程。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她告诉医生,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不知道丈夫到底认不认可自己替他做的这个决定。

十几年来,照顾丈夫都没让她有丝毫怨言,可老伴儿突然没了,却让她感到了生命的空洞。

有时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可回家看到了刚出生的孙女:“刚哭的眼泪还没干,又在笑了。

但是,枯坐和久睡到底应该选哪个,医生也说不清楚。

4.

志愿者有时候会去看这些老人,为他们唱那些熟悉的歌谣。

歌声似乎是最好的良药,在这些大脑逐渐被清空的病人身上,音乐让他们得到了短暂的疗愈。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住在宛平南路600号的老人,有的谈笑风生,走路挺拔,甚至神采飞扬,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

唯一区别于别人的,可能就是那一身条纹病号服。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他们大多数人身边都有一本或几本相册,那些老物件不断提醒着他们:过去不能忘

对老人来说,最难的事情就是服老。

对阿尔兹海默症老人来说,最难的,是说出那句“我的脑子不行了”。

有个病人家属曾经这样和儿子描述阿尔兹海默症病人:

“除了阴阳两界,还有一个世界,那就是你奶奶的世界。”

那些老人的记忆深处,埋藏着很多有关离别和重逢的故事,但是疾病将他们的记忆打乱重组,让他们变成了一个“编故事的人”。

但他们却从未忘记爱你。


600万阿尔兹海默症的真实人生:我爱你,但我却不记得你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患阿尔兹海默病人数在600万左右。

由于病人及家属对病情认知的局限,67%的患者在确诊时为中重度,已错过最佳干预时间,有过正规治疗的人数大约占5%~30%。

600万个阿尔兹海默症病人,背后是600万个隐隐作痛的家庭。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疾病,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个老年病就敷衍将就,阿尔兹海默症才会有更多被治愈的可能,老人们才有可能过上更体面的晚年生活。

不是所有的药,都能被写进医嘱里,交流、倾听、关注、陪伴,我们能做的还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