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改建百年老站哈爾濱,承載溝通亞歐文明、疊架時空經緯的重任


2019年2月28日,改造後新近投用的哈爾濱火車站南廣場巍峨矗立在黑土地上,這個新建的哈爾濱火車站具備容納1.5萬人的候車規模,年發送旅客具備3700多萬人次。目前,具有百年曆史的哈爾濱火車站,經歷的第四次大規模改造,繼續保持歐洲“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遠遠望去,就是一個等比例放大的老哈站。

哈爾濱火車站南廣場的候車大廳,長度185米、寬度114米,寬敞明亮,穹頂跨度大,燈光璀璨,頗有現代建築韻律,跟廣州南站的候車大廳相比有些相像。哈站候車大廳與橫跨8個站臺的高架候車廳互相連接,運送旅客的容量比老哈站提升了2倍多。

新建投用的檢票閘機口,有軍人優先通道,紅色紙質通道、藍色磁質車票通道,檢票完全實行了自動化,平均一列車的幾百名旅客,大約6—10分鐘就可以完成檢票通過。

哈爾濱站高鐵四通八達,不僅有國內緯度最高、零下30多度高寒地帶運行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的高鐵線路,給世界證明中國高鐵耐寒的穩定性;2019年1月15日,還開通了哈爾濱—牡丹江的冰雪風光旅行線路,很多牡丹江地區的旅客,今年乘坐高鐵90分鐘“飛到”老家過年,成為實實在在的快速旅行。2018年9月30日,開通了哈爾濱——佳木斯的高鐵線路,結束了多個地區沒有通車的歷史。

哈爾濱火車站南廣場,一樓售票大廳、二樓售票大廳,寬敞明亮,多個窗口同時開放,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

百年老站哈爾濱火車站十分注重文化歷史的宣傳,候車大廳的一面牆上,記載了哈爾濱火車站的百餘年發展歷史。1898年6月9日,中東鐵路局遷址哈爾濱田家燒鍋,始建於1903年的哈爾濱火車站,站舍建築風格幾乎跟當時的莫斯科庫爾斯火車站一樣,為哈爾濱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作。

哈爾濱火車站的候車大廳內,有六道旅客運輸自動電梯,其中中間四道電梯時上去運送旅客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兩道下行電梯,畢竟送行的人員是少數,出行的旅客是多數。

哈爾濱,因中東鐵路總樞紐的地位,歷史上迅速成為歐亞交通之樞紐,承載著洋商華鋪之重任,來到哈爾濱火車站、中央大街,放眼望去,隨時可以感受到歷史文化之風,撲面而來。

哈爾濱火車站的候車大廳內,有六道旅客運輸自動電梯,其中中間四道電梯時上行運送旅客電梯通道,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兩道下行電梯通道,畢竟送行的人員是少數,出行的旅客是多數。這樣的結構佈局,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北京站內,候車大廳的繁忙運行的電梯,那時候,年幼的我觸景生情,心中無限感慨,北京真發達啊!

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從經濟起飛到實現中國夢,哈爾濱的鐵路,連通睦鄰友好,通衢中俄經貿文化,紅紅的中國結,散發出濃郁的中國元素味道。

步入新時代,因鐵路而興盛的哈爾濱,必將迎來因鐵路而昌盛。哈爾濱對接“一帶一路”、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當年建設中東鐵路的工程人員,如何也沒有想到,如今哈爾濱高鐵納入東北鐵路網,成為兩地飛馳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構架。

始建於1903年的哈爾濱火車站,站舍建築風格幾乎跟當時的莫斯科庫爾斯火車站一樣,為哈爾濱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作。中東鐵路,建設於晚清列強殖民之際,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的樞紐站,發揮著那個年代重要的交通作用。

當時乘坐火車的大都是歐洲人面孔,多數是洋商與家屬,很少一部分是國內商人,一般平民百姓很少乘坐火車。

上個世紀初期,在哈爾濱火車站乘坐國際列車,可以抵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也可以抵達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海參崴。

始建於1903年的百年老站——哈爾濱火車站歷史上經歷了四次改造,第一次是1960年,哈爾濱解放後,老哈站被拆除,建成新哈爾濱站;第二次是1971年改建,哈站兩翼大樓之間,擴建了白色走廊,造型更加修長;第三次是1989年,新建哈站主樓、兩座高架天橋,建成後哈站一直是哈爾濱標誌性建築。目前是哈爾濱站的第四次改造,撫今思昔,鑑往知來,我們相信,哈爾濱站溝通直達歐亞文明,疊架時空經緯,彙集冰城文明之大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