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太平軍和清軍都有獨特的戰法,到底誰更高明

小說:太平軍和清軍都有獨特的戰法,到底誰更高明

尾隨而來的清軍被太平軍打怕了,不敢再輕易進攻,只是圍而不剿。就這樣,太平軍獲得了難得的喘息機會。

在這期間,楊秀清認真聆聽了馮雲山的用兵建議。楊秀清進一步嚴格按照馮雲山制定的《太平軍目》來編制和訓練太平軍,力爭使太平軍達到“進退分合有步伍”的奇效。

在駐軍時,楊秀清採納了馮雲山“雞蛋不往一個籃子裡放”的建議,即“其營皆散處,戰亦散佈”,以免遭受重創。

在作戰時,楊秀清採納了馮雲山的作戰原則,即“初則寂無人聲,如藏於九地之下;既而少出,引誘敵人,令敵冒進;又繼而大至,如動於九天之上,如決積水於千仞之溪”,“且看清一步,方走進一步,穩紮穩打”,力爭達到主動性和靈活性的完美結合。

另外,楊秀清根據作戰的實際情況和馮雲山對他講的用兵“五要”(即一、道;二、天;三、地;四、將;五、法),進一步完善了士兵的挑選和訓練的精兵制度,完善了旌旗制度,完善了斥候和間諜制度,完善了獎懲制度,完善了“奇正”結合的戰術思想(即正面的主力決戰和戰場欺詐相結合的思想),完善了逐步投放生力軍的作戰思想(即“一敗二勝”的戰術思想),完善了“守險不守陴 ”的戰法,完善了陣地戰的戰法(即以根據地為依託,堅決禦敵於根據地之外)和完善了士兵之間的相互配合、長短兵器與火器的相互配合、壕溝與土牆相互配合的戰鬥陣法。

對於清軍的畏縮不前,新任欽差大臣賽尚阿甚是惱火,不斷向巡撫周天爵、提督向榮、都統巴清德、副都統烏蘭泰、達洪阿等人施壓。

迫於欽差大臣的壓力,清軍諸位將領不得不硬著頭皮重新調兵遣將圍剿太平軍。為了徹底剿滅太平軍,清軍的將領也是絞盡了腦汁,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其中,巡撫周天爵發明了“坐戰之法”,即首先設立一座大營,然後,下設炮眼兩座,四周挖壕溝,築土牆,以守為攻,以靜制動,使敵我雙方“生則同生,死則同死”。

提督向榮發明了“四周合圍,中間突破”的戰法,即首先拔掉敵人的外圍據點,讓其聚集在一起,然後用重炮轟擊,最後,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消滅。

賽尚阿奏調的秀水知縣江忠源發明了“打頭斬腰截尾”的戰法,即分三路大軍,出其不意,同時進攻,一舉拿下敵人。

為了實現對太平軍的合圍,必須突破雙髻山這座天險,要想突破這座天險,必須先拿下雙髻山下的豬仔峽。

雙髻山是武宣八景之一的“雙髻晴嵐”,是武宣與桂平的界山。這裡,道路崎嶇,山勢險要,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林木參天。有詩曰:“誰綰雲鬟雙髻連,碧空高聳自天然;一彎新月梳鬒髮,幾點輕雲貼翠鈿。搖漾最宜臨淺水,朦朧更愛帶輕煙;讀書留有幽巖在,野老猶然話昔賢。”

雙髻山下有一條翻越雙髻山的必經之道——豬仔峽。這條道,山路狹窄,兩邊是壁立千仞,宛如棧道,但是,它是武宣通往桂平的必經之路,故稱“通衢大道”。

楊秀清為了阻止向榮部的追擊,在雙髻山及豬仔峽佈置了重兵,讓韋昌輝扼守要道隘口,這裡真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