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公元643年,是唐太宗貞觀朝的第十七個年頭。這一年,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病死了。唐太宗李世民得知魏徵的死訊後,非常難過,感慨萬千地對身邊的群臣說道:“一個人用銅當做一面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得體;用歷史當做一面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做一面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過失。如今魏徵去世了,我就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舊唐書·魏徵傳》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陝西博物館藏 唐代銅鏡

李世民對魏徵的評價是相當高的,這句話也是對魏徵不凡一生的人生價值的肯定。由於這句評語的流傳廣度和熟知程度,人們在談論起魏徵來,更多地津津樂道於他直言進諫的故事,其實魏徵在史學和詩文方面的造詣也是很深的,尤其是他寫的一些詩作,直接就是他自己內心世界的反映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魏徵曾經做過一首《述懷》詩,這首詩就是他人生價值最好的見證,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河北館陶縣魏徵博物館 魏徵雕像

原詩:

述懷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義氣,功名誰復論。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瓦崗寨

註釋:

(1)逐鹿: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就是常說的逐鹿中原。

(2)投筆:指放下手中的筆,是投筆從戎的含義。

(3)縱橫:戰國時期,蘇秦主張六國聯合起來抗擊秦國,史稱“合縱”。張儀則主張諸國聽命於秦,史稱“連橫”,後來“縱橫”就成了謀取天下的代名詞。

(4)計不就:魏徵早年曾是瓦崗寨李密部下的謀士,給李密獻策,未被採納,所以魏徵有“計不就”的說法。

(5)謁(yè)天子:謁:拜見。天子:指唐高祖李淵。瓦崗軍失敗後,魏徵投降李淵。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走過唐城,感受盛世風韻

(6)關門:指潼關。

(7)請纓(yīng):一般指出師前的豪言壯語,西漢時期,終軍出使南粵,臨行前說“願受長纓,必羈南粵王而致之闕下。”終軍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班超《漢書》有《終軍傳》。

(8)憑軾:漢初的酈食其請命赴齊說服齊王歸漢,臨行前說“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

(9)鬱紆(yū):山路蜿蜒,崎嶇難行。

(10)陟(zhì)高岫(xiù):陟:跋涉。高岫:高山。

(11)國士:指李淵對魏徵有知遇之恩,又禮遇有加,故稱國士。

(12)季布:秦末漢初楚國人,曾做過項羽的大將,後來歸順漢高祖劉邦,擔任河東太守,一生講信用重承諾,只要答應辦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從不失信,以信義著稱於世,也以俠義聞名當時,因此人們常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13)侯嬴(yíng):侯嬴,戰國時期魏國人,僅僅是看門的一個小吏,卻被魏國信陵君尊為座上客,信陵君竊符救趙,侯嬴年老而不能行,許以死送行,後來果然自殺。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魏徵直言進諫 李世民從諫如流

詩作時代背景:唐高祖李淵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瓦崗寨李密被王世充擊敗,李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了李淵,此時魏徵在李密賬下做謀士,也跟隨李密一起投奔了李淵,李淵對魏徵以禮相待,恩遇有加。而李密部將李勣(jì)並沒有歸降李淵,還佔據著瓦崗軍原來管轄的領土,做負隅頑抗的打算,於是魏徵審時度勢、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招降李勣,到黎陽(今河南省浚(xùn)縣)後,魏徵作書與李勣,勸李勣投降。李勣於是派遣使者至長安,商談投降的具體事宜,魏徵也是不辱使命,完成了招降李勣的任務,本詩就作於魏徵在招降李勣的路途中。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唐代描繪貴族出行的傳世名畫《遊騎圖》

賞析:全詩共二十句,一百字,可以從五個方面去層層賞析,層次井然,每一層可以獨立成章。在逐層的漸進中,詩人的情感愈來愈強烈。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隋朝開挖的京杭大運河 至今碧波千里,航運通暢

第一層四句“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是魏徵對自己投筆從戎的回憶,從現實的角度入筆。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由於隋煬帝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橫徵暴斂,導致天下民不聊生,群雄並起,形成了一股股反隋的力量。這個時候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也起兵響應李密的瓦崗軍,元寶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於是召見魏徵,魏徵給李密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議,可惜李密沒有采納,魏徵的才華和能力得不到賞識和重用,但是魏徵並沒有因此而消沉,或者說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滿懷著一腔“慷慨志。”第一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魏徵與唐太宗

第二層四句“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魏徵在投降李淵後,李淵非常賞識魏徵的才華和能力,以國士之禮厚待魏徵,魏徵深感李淵的知遇之恩,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佔據著瓦崗軍以前的地盤。魏徵審時度勢、毛遂自薦,主動請求安撫山東,招降李勣,到黎陽後,魏徵給李勣寫了一封信,信中言辭懇切地勸李勣投降。作者引用西漢時期的終軍出使南粵和酈食其說服齊王歸漢的典故,以此來抒發自己的胸襟抱負以及表達自己感知遇、報國恩的情懷。這一層的兩次歷史人物典故的運用,突出此次出行勸說李勣歸順唐朝的意義重大,也是對自己主動請纓的激昂壯懷的直抒胸臆。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武漢大學圖書館藏 魏徵書法

第三層四句“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這是環境的描寫,作者以寂寥的筆調描繪出此次出行的艱險,暗示自己此行的任務的艱鉅與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兇險未知,前途未卜。細品第三層,彷彿有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感慨,從“寒鳥”和“夜啼”中又能讀出“悲哉,秋之為氣也。”的氛圍,第三層對景物的描寫是很明顯的過渡層,但是作者又不著痕跡地自然過渡了,這種寫作手法不可謂不高明。環境的渲染又將詩意在無形中昇華了。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武漢大學圖書館藏 魏徵書法

第四層四句“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這是在寫自己此行不畏艱險的決心,面對艱難險阻時的勇氣與決心。為什麼內心會無所畏懼呢?因為自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深感李淵的知遇之恩,此行也算是對李淵知遇之恩的一種報答吧。真實地反映了此時此刻魏徵的內心世界,這種心理上的刻畫與摹寫是詩作中非常難能可貴的,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的《九成宮醴泉銘碑》拓片

第五層四句“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義氣,功名誰復論。”這是魏徵在詩中第二次運用典故。季布和侯嬴都是以信義著稱於世的人。魏徵引用古代兩位重諾守信之人的事蹟,在詩中用典就是為了表明自己此行不是為了爭名奪利,直言坦陳自己不圖名不求利的磊落胸懷。明確地反映出魏徵的人生觀、價值觀。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九成宮醴泉銘碑》拓片

縱觀全詩。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是魏徵的慷慨與英氣。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氣勢雄渾,意境開闊,巍峨壯觀。魏徵以大的歷史背景為依託,以歷史進程中的典型事件為切入點。將自己的筆觸切入到那個特定的時刻,最真實的映射出內心世界,將建功立業、施展抱負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全詩典故的引用恰如其分,最大程度上將自己的心態歸於自然。情感世界與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讓此詩意味深長,品讀古人佳作,接近詩人的內心,接近詩作的風貌,傳承國學,弘揚傳統文化,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有著怎樣的情懷呢?《述懷》詩寫的是什麼呢?

陝西博物館藏 唐三彩 駱駝載樂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