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月兩次闢謠降準釋放了何種信號?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市場又有傳言25日央行將對部分農商行及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降準,對此央行公開闢謠。若加上3月29日央行就一則假冒新華社記者發佈的“4月1日起降準”的謠言進行澄清,央行一個月內連續兩次就降準事項進行闢謠,這是十分罕見的(4月23日中國金融新聞網)。

央行一月兩次闢謠降準釋放了何種信號?

對於央行及時澄清、制止降準謠言的做法,應該大加點贊,因為通過這種公開出面戳穿謠言,澄清不實的消息,能有效遏制謠言的擴散,有利於公眾明辨是非,避免上當受騙,讓一些別有用心者的陰謀無法得逞。最為重要的是,央行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機關,請就此次編造發佈虛假信息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更會對散佈此類謠言的機構和人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加大其散佈謠言、蠱惑人心的成本。

從當前看,散佈央行降準信息的機構或個人,無論其主觀意願如何,其後果都是十分有害,甚至是危險的。因為類似的傳言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的異常波動,甚至會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更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而且,一些別有用心的機構或個人散佈降準言論,事實上是希望給某些投資者造成一定錯覺或誤差,從而讓他們坐收漁利。如散佈此謠言之後,可能部分投資者會認為利好股市,在股票上加倉或通過加槓桿配資炒股,讓一些場外配資機構生意紅火。2015年“股災”期間,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時候,曾經各種謠言 “推波助瀾”,加劇了市場恐慌、踩踏和風險擴散,影響十分惡劣。

央行一月兩次闢謠降準釋放了何種信號?

可見,金融市場上的任何信息都會引發金融市場上的風吹草動,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金融市場參與各方的敏感神經。很明顯,散佈虛假降準信息都是被我國法律法規嚴格禁止的行為,應在嚴厲禁止和打擊之列。

因此,從央行此次採取公開澄清謠言及請求公安機關查處散佈謠言者的果敢行為看,釋放了央行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和金融秩序穩定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表明央行將會不遺餘力、堅定地防範金融風險決心的強烈信號。這意味著未來一些別有用心者想通過散佈謠言來達到“渾水摸魚”的陰謀將更加難以得逞。同時,也顯現了我國央行在對不利於金融市場穩定問題的處置上更加快速有力,在處置防範不利於金融市場穩定問題上更加成熟到位。這也等於正告那些想趁機把水攪混、從中漁利的行為絕不會得逞,任何單位或個人應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否則將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央行一月兩次闢謠降準釋放了何種信號?

同時,從央行兩次闢謠的這件事情上看,表明央行在降準等重大金融決策上更加謹慎,將會按照既定的貨幣政策來調控金融,將會更加讓貨幣政策與中央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相一致、相協調,不會受到任何其他非市場因素的干擾而改變貨幣政策走向的信心和決心。因為央行當前對客觀經濟形勢的把控更加準確,今年我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中出現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強調保持戰略定力和政策協調等新表述;同時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及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亦指出“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它都預示近期央行降準的概率不大,央行短期內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空間很小。

而且,近期通膨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尤其是豬價已提前進入上漲週期,有機構預判今年四季度豬價將超過2016年曆史高點,價格增速有可能達到45%至55%,將推高CPI2個百分點,預計豬價能把CPI推高至3%以上。對此,需要央行在降準上採取比較謹慎的態度,把握好時機,不能輕易降準。這表明央行把保民生、維持社會經濟穩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放在貨幣政策的重要操作目標,全國民眾將完全可消除對通貨膨脹的擔憂。

文章刊發於紅星新聞及成都商報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開偉財經

央行一月兩次闢謠降準釋放了何種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