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效果到底是什麼?

老兵東雷


綜藝的效果是什麼?,我就舉個例子吧。把《王牌對王牌》作為一個例子講解一下,《王牌對王牌》的主要幾個看點吧!

1.嘉賓陣容強勢,《王牌對王牌》由沈濤主持。常駐嘉賓有王源,一個鮮肉美男子,當前的當紅明星。賈玲,一個有肉感並且很可愛的女生,很有綜藝範。沈騰,以夏洛的身份一炮而紅,當前的熱門男星。嘉賓的強勢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



2.主題的新穎,《王牌對王牌》是一款傳統文化競技性綜藝節目,節目內容都是關於傳統文化的不同方式表現出來,恰恰傳統文化是當前的熱門內容,深得觀眾喜歡。



3.內容嘉賓的更新快,《王牌對王牌》嘉賓的輪換節奏比較快,每一期都由不同的嘉賓組成,刷新節目的血液更換,每期的嘉賓不同以及內容的不同,讓節目體現出不一樣的綜藝感。



4.節目娛樂性強,《王牌對王牌》用把傳統文化用遊戲的方式演繹,給人一種輕鬆愉悅的感覺,同時因為賈玲和沈騰兩個笑星的引入,兩個人在節目中演繹CP組合,搞笑的表演給觀眾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總體來說,綜藝節目的節目效果在於,把要演繹的內容通過遊戲等方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對於我的觀點來看,綜藝效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幾個因素。


綜藝小達人demon


暑期檔素來是各大衛視的必爭之地,許多王牌節目都選擇在暑期扎堆亮相,明星陣容也是一個賽一個豪華。不過,記者注意到,今年暑期檔,全明星陣容的綜藝有所降溫,取而代之的是明星與素人相結合的節目,一些文化類節目更是勢頭強勁,力求打通全年齡觀眾。

主打明星的綜藝,無疑是這幾年熒屏上最為火爆的節目類型之一。據統計,2016年省級衛視收視前50位的綜藝節目中,全明星陣容的綜藝節目多達37檔,佔比74%,明星對收視率的拉動作用可見一斑。但從去年開始,廣電總局方面反覆提出要求,要大力關注普通群眾,避免過度明星化。



或許是受到政策層面的影響,今年暑期檔,全明星陣容綜藝紛紛退出衛視黃金檔。其中,黃渤、孫紅雷、黃磊、羅志祥、王迅、張藝興坐鎮的東方衛視《極限挑戰3》,從往季的週日晚9點黃金檔挪至10點檔; 陳小春、包貝爾、潘瑋柏、孫堅等領銜的江蘇衛視《來吧兄弟》選擇週五晚10點檔; 范冰冰、陳學冬、馬蘇、歐弟等加盟的浙江衛視《挑戰者聯盟3》則定於週六晚10點檔播出,而其他更多主打明星參與的綜藝節目則遲遲未宣佈檔期。



在挪檔的同時,這類綜藝節目也開始求變,力圖擺脫明星的光環,更偏重於對價值觀和正能量的傳遞。比如,《極限挑戰3》 中,“極限男人幫”將深入群眾實踐各種職業,展示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挑戰者聯盟3》 從過去的明星生活體驗轉變為對特色城市文化的關注;而趙薇、黃曉明等加盟的湖南衛視新節目《中餐廳》,則以在海外經營餐廳的設置,向外國友人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

這邊是全明星綜藝的降溫,那邊星素結合甚至純素人的綜藝節目,正在成為電視臺更為關注的節目類型。今年上半年以來,許多綜藝節目中都出現了素人的影子,他們不再是明星嘉賓的點綴,反而以充滿個性的故事與才藝,吸引了更多觀眾的注意。



比如,湖南衛視的《我想和你唱》 連續兩季主打明星與素人合唱,許多登臺的素人演唱者都表現不俗,從為父親圓夢登臺與林子祥合唱的粉絲,到因張智霖的電視劇而立志成為空少的歌迷,節目中普通人的故事令人動容。在喜劇節目《笑聲傳奇》中,素人的喜劇才藝更是令人讚歎,在與明星的競爭中,他們的表現毫不遜色。


而從今年暑期的編排情況來看,明星與素人共同參與的節目已挑起大梁。




比如,從7月9日開始,江蘇衛視將週日晚8點半的黃金檔留給了主打素人萌娃的《了不起的孩子》。節目中,孟非和謝依霖將與孩子平等對話,每期節目更有4位2-14歲的孩子展現特色才藝,用他們的天賦與童真,呈現不同家庭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而正在播出的《我們相愛吧3》也在明星CP之餘,增加了素人CP的戲份,讓觀眾體會普通人戀愛的感觸。

文化類節目今年一直備受關注,發展勢頭也頗為迅猛。目前,安徽衛視已在暑期檔推出國學文化益智類節目《少年國學派》,力求通過成語故事演繹、自由演講、導師學員辯論等環節,傳播國學精神,讓少年人在學習中成長。東方衛視在《詩書中華》之後,計劃推出以戲曲為核心的大型季播節目《喝彩中華》,讓觀眾感受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現代表達。曾打造《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的北京實力文化公司也將聯手浙江衛視,於7月13日21:40推出新節目《漢字風雲會》,讓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集體參與漢字的競技比拼。



不過,詩詞、漢字、朗讀、戲曲……文化類節目天生有著相似的模式和內容,如何進一步創新,仍是考驗。同樣是關注“提筆忘字”現象,《漢字風雲會》會如何與早已成功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有所區分?對此,《漢字風雲會》 節目組透露,節目的整體題目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更接地氣,是能讓全年齡段觀眾都能共同參與的常用字。比如,哈密瓜是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但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寫成“哈蜜瓜”;又比如,“打鉤”還是“打勾”,或許也會難倒不少人。


當然,考慮到暑期檔的受眾需求,文化類節目也開始注意娛樂性與趣味性。以《漢字風雲會》為例,節目中將增加不少趣味的環節,主持人沈濤與來自開心麻花的添亂組合更會製造不少笑點。總導演關正文表示,文化類節目的教育功能是天然的,“所以節目更重要的任務,是要更娛樂、更有趣,讓大家喜聞樂見。”他舉例說,很多觀眾看節目時喜歡同步聽寫自測,錯得多了還會吐槽“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這恰恰是觀看節目的趣味之一,“當然,這對體育老師很不公平,基本字詞教育大多在小學階段就完成了。小學五年級孩子所能達到的水平,差不多就是一般大眾現在的水平。加上不常書寫,成人輸給小學生是很正常的現象。”


雙門洞12號


綜藝節目是用明星效應給人喜劇效果,純屬娛樂化,電影有很多種也有不求上進的電影,需要分類,但是綜藝節目再怎麼正能量也都是一種能帶給人嬉笑的節目,所以你說的好看是好笑嗎,電影再怎麼也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好看的電影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