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運代理的存在價值是什麼?不懂的貨代企業將被淘汰

運點點導讀:如今國際貨運代理巨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大批老牌企業衰敗了,又有一大批新生企業崛起了,總的來說國際貨代正在進行巨大的變革。那麼國際貨代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你所在的企業能在這個時代生存下去嗎?

4月1日,DSV宣佈以46.5億美金收購泛亞班拿(Panalpina),合併後新公司改名為DSV Panalpina A/S,業務規模進入世界前三。

3月20日,優步官方宣佈公司旗下的貨運業務正式擴展到歐洲,將在荷蘭開設Uber Freight辦事處,同時計劃和DSV及Kuehne+Nagel等巨頭合作。

2月22日,美國硅谷的科技型貨代公司Flexport獲得10億美金新一輪投資,由軟銀願景基金領投,順豐、Founders Fund等公司跟投,公司估值達到32億美金。

今年是國際貨代最為動盪的一年,許多企業都認為自身的處境岌岌可危。國際貨代正在發生劇變,想要企業順勢崛起就必須要明白貨代的存在價值和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國際貨運代理的存在價值是什麼?不懂的貨代企業將被淘汰

1、國際貨代的存在價值是什麼?

許多貨代業務員每天都圍著航空公司和船公司應酬,幾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應酬上,和上游運力服務商的關係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關鍵。倉位和運價是他們關注和爭奪的核心,拿到資源後只要顧一大幫銷售人員銷售就行了。

貨代沒有很高的門檻,只需要確保公司的人手足夠,貨量越大公司就活得越滋潤。但他們明顯不懂貨代存在的真正價值,貨代的主要利潤來源於服務費、中間的操作環節。

服務費來源於報關、報檢、訂艙等環節,但隨著海關和商檢的合併以及報關電子化,這塊的利潤已經降到冰點。

操作環節靠的是成本優化後帶來的利潤,這才是現在貨代主要利益來源。國際貨運代理的存在核心,是源於運價頻繁變動的不透明、倉位變量較大難以保障、運輸鏈條環節冗長複雜、貨物運輸軌跡未能完全可視化、行業上下游數據尚未有效打通、線下交易人工對賬且存在賬期。

國際貨運代理的存在價值是什麼?不懂的貨代企業將被淘汰

2、國際貨代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許多國際貨代公司,提供的是空海運代理訂艙的服務,也就是幹線運輸代理的服務。這是整個運輸裡成本最高,但價格高度透明的一塊,其實競爭力並不強。

事實上大部分貨代都充滿了危機感,幹線運輸的競爭力其實就是關係型生意和強獲客能力,強如今的貨代行業這兩個核心都沒那麼大的競爭力了。

從強獲客成本來看,傳統的貨運代理企業都是銷售為主導,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把客戶弄過來,先做量然後再賺錢。但他們發現,自己所能直接找到的生產供應商越來越少,同行專線類客戶越來越多,客戶議價能力越來越強,代理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從關係型生意來看,我們也不難發現整個上游運力提供商的信息化水平以及運營效率上,都發生著深刻的改變,僅僅靠人情關係,已經很難帶來大量訂單了。在利潤減少的現在,維繫關係的成本卻在不斷增高,所以關係型生意遲早會被淘汰。

為了解決先階段的危機,少數貨代企業想到了優化物流成本。從出口通關、中港運輸、航空幹線、尾程服務等每個環節拆分,每個環節都單獨找一家服務商合作以達到最優效果,這相當於搭建了一條專線。

而且現在智慧物流工具漸漸火熱,使用智慧物流降本增效也迅速提高企業收益。所以現在國際貨代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變成了優化物流成本和使用智慧物流。

國際貨運代理的存在價值是什麼?不懂的貨代企業將被淘汰

3、行業的變革代表時代的結束

在2010年以前,整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都處於撿錢的行情,都是工廠準備好貨物,然後自己去找倉位、找渠道、找物流公司發貨。只要貨代的價格不太離譜,把貨物發出去,就能賺錢足夠的利潤,足夠撐起許多相互倒賣的貨代公司。

這那是一個有好處也有壞處的時代,好處是讓中國貨代行業迅速發展,引入了大量人才。壞處是讓人們以為這個行業賺錢是很簡單的事情,忽視了自身企業發展更深層次的問題。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跨境電商的發展,行業之間信息鴻溝正在被迅速填平,信息不對稱的生意正在越來越少,依靠單一差價賺錢越來越難,客戶需求更加多元化綜合化,行業信息化科技化水平越來越高,對於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隨著電商平臺、核心大賣、科技平臺等多方元素的出現,以及跨行業合作和行業上下游深度整合趨勢的愈發明顯,圍繞著垂直行業、細分品類、綜合服務等許多新的方向和課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行業交流,添加公眾號:運點點(ID|transpo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