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一局:勇追卓越 為雄安新區增綠添藍

長城網訊(記者 張青果)春日的雄安,生機勃勃。在“千年秀林”大清河片區,中國中鐵一局雄安分公司種下的油松、冬棗、玉蘭滿目青翠、葳蕤雄壯,散發著亮眼的光澤……不時傳來的鳥叫聲和清爽無比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

中铁一局:勇追卓越 为雄安新区增绿添蓝

中鐵一局供圖

“現在這裡有斑鳩、野兔、刺蝟、鵪鶉、野雞等好多動物!”作為“千年秀林”的參建者,中國中鐵一局雄安分公司園林綠化專業公司總工楊方自豪地告訴記者。

中鐵一局緊隨新區步伐,分別參加了雄安千年秀林大清河片區一區造林項目、10萬苗景兼用林建設項目、2018年秋季植樹造林項目等。他們秉承中鐵一局“勇於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科學種植,打造智慧林、創意林、自然林,為雄安新區增綠添藍。

開工大幹 打造雄安首標“第一速”

新區成立不久,中鐵一局便進駐雄安新區,展開經營工作。經過激烈的競爭,2017年11月7日,中鐵一局與有關單位組成的聯合體,成功中標雄安新區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項目三標工程,該標段面積1254.5畝,工程包含勘察、設計、採購、施工、養護等,其中苗木栽植共計74444株,分兩季種植。2017年秋冬季種植苗木30622株,工期38天;2018年春季種植剩餘部分,工期30天。

中標後,中鐵一局二公司立即抽調人員跑步進場,僅用時7天,項目部組建完成,及時開展工作,並確定了“全面開花、流水作業、前呼後應、科學種植,打造智慧林、創意林、自然林”的總體部署,提出了“高標建設、規範行業、擴寬市場,打造城市造林新典範”的奮鬥目標和臨建與施工同步的工作思路。

然而,因氣溫突變,秋冬季種植時間不足,業主方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造林項目指揮部調整節點工期,要求11月30日完成秋冬季栽植任務,工期變為18天。也就是說,要在18天裡高標準栽植30622株苗木!

“2017年11月13日才正式開始種植第一棵樹。根據計劃,項目部採取分工區,分班組大兵團作戰。”中鐵一局雄安造林項目黨支部書記田京利回憶說,當時,專業分包隊伍投入了100餘人栽植苗木,又從各村優選600餘人,由村長帶班,分班組展開苗木栽植工作;還從後方借調60多名技術管理人員突擊大數據錄入和報檢等工作。

“為了促進進度,我們在積極響應業主指揮部開展的‘爭先創優·比學趕幫超’主題評比活動的同時,還策劃舉行了‘高揚黨旗’暨勞動會戰啟動授旗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和青年突擊隊的作用。”田京利說。“那段時間大家都吃住在現場,以飽滿的激情全身心投入施工,加班加點拼搏實幹。2017年11月30日,按期完成秋冬季的植樹任務。”

這一天,也是雄投集團造林指揮部首次召開“爭先創優·比學趕幫超”主題評比會的日子。項目部從5家單位中脫穎而出,勇奪第一,並榮獲“爭先創優”流動紅旗。親臨會場的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生態建設公司總經理劉春成為項目部頒發了流動紅旗,並對項目安全、質量、進度給予肯定,稱讚“中鐵一局不愧為鐵軍”!

中铁一局:勇追卓越 为雄安新区增绿添蓝

中鐵一局供圖

精益求精 各環節嚴格遵循“雄安標準”

2018年6月8日,中鐵一局成立了中鐵一局集團雄安分公司園林綠化專業公司,主要負責雄安新區範圍內所有園林綠化專業工程項目。

秉持質量第一、毫不放鬆的原則,中鐵一局集團雄安分公司園林綠化專業公司對苗木選擇、運輸、進場檢驗、修剪、種植等一系列工序,都嚴格按照造林手冊標準要求進行,每個地塊、每個點種什麼都嚴格依照規劃。

為保證苗木質量,採購人員親自去產地“號苗”,對每一棵要採購的苗木進行嚴格檢查,確保進場種植的苗木均達到雄安苗木標準。在苗木運輸途中,他們指導運輸車輛對運輸的苗木進行苫蓋,在途中進行灑水保溼。

為實現栽植技藝的規範化,該公司加強對員工及當地建設者的栽植技術培訓,打造班組化鏈條。項目部前期還充分利用二維碼,將本標段苗木分類彙總,編輯生成“二維碼識別圖”設立在施工現場,只需手機掃描,就能夠在手機上清晰地出現苗木的特點、生長環境等,使作業人員更直觀地瞭解了每株苗木的身份信息。

為保證林木成活率,該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採購—運輸—檢驗—栽植—管護”全鏈條質量檢測體系,編制實施作業手冊,堅持源頭把控與全過程監控相結合。目前,該公司栽植任務早已順利完成,轉入管護階段。從目前來看,造林項目林木成活率達到96%。

“我們種的樹有近90種,養護很考驗技術水準。大家吃住在現場,除日常工作外,一有閒暇就組織人員培訓提升,週末也一樣。昨天晚上10點了,楊方還到林地測溫。”該項目常務副經理梁凱對記者說。而他自己,正月初八來現場後,沒有回過一次家。

中铁一局:勇追卓越 为雄安新区增绿添蓝

中鐵一局供圖

創新超越 領跑未來城市森林發展

作為千年秀林建設的雄安新區造林項目,時時處處都透著“新”,倒逼著要不斷超越和創新。如二維碼的綁紮不美觀、功效慢,大面積施工放點放線困難,影響施工進度。面對種種困難,中鐵一局項目部一方面探索高精尖工藝,大力提升工效;一方面開展各類勞動比賽、工藝創新大賽。

“苗木坑穴開挖傳統工藝為測量放樣、人工打點、挖掘機開挖,需要配備大量的測量設備、人員、機械且坑穴位置精度不易控制,項目部通過組建‘信息技術QC研發小組’自主研發軟件,將苗木位置座標化並導入安裝於挖掘機上終端設備,操作人員通過顯示屏及挖鬥傳感器自動準確定位坑穴位置,可一次性開挖到位,提高了坑穴精準度,節省人力、物力,加快施工進度。”楊方說。

為了讓二維碼樹牌更加人性化、更加美觀,他們對綁紮工具進行了優化。苗木定位作業時間長,作業人員胳膊易發酸造成定位狀態不穩定,定位質量不高,項目部結合工人使用經驗,將定位系統固定在一個手持杆上,使“北斗定位設備”固定化,既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了定位質量,還使得工人每天的工作效率提升一成。

他們積極總結、編寫《雄安新區造林項目階段性總結》《雄安新區造林項目造林、育苗技術控制標準(第一版)》《標準化管理實施辦法(第一版)》等多項技術標準手冊。這些手冊明確了管控要點,保證了施工質量和進度。

同時,協同中鐵建工集團設計院積極研發使用“城市森林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為雄安城市森林日後的森林資源與環境評價提供了大數據分析應用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