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回鄉省親,回來後,他帶回“特殊”的禮物,讓雍正連聲說好

在清朝的時候,送禮是個技術活。一件禮物的好壞,並不能用價格來衡量,而在於送禮人的心意。雍正十一年,張廷玉曾回鄉省親,他回來時,給雍正帶來一件“贗品”禮物,但為何雍正看到這件禮物後,卻連聲說好呢?今天,小編便給大家揭秘一下:

張廷玉回鄉省親,回來後,他帶回“特殊”的禮物,讓雍正連聲說好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張廷玉是清朝中期的重臣,康熙執政期間,他便在宮中擔任官職。雍正繼位後,張廷玉的才能逐漸受到賞識,正因如此,他搖身一變成為皇帝面前“大紅人”。

雍正十一年,張廷玉的兒子張若靄中了進士。在清代,中進士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於是,張廷玉和雍正請假,準備帶兒子回鄉祭祖。雍正接到消息,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張廷玉在回鄉途中,沿途各省的官員,必須出來迎接,並派兵保護他的人身安全。從這個“超級”的待遇上看,我們便能推斷出,張廷玉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不是重要,而是很重要。

張廷玉回鄉省親,回來後,他帶回“特殊”的禮物,讓雍正連聲說好

張廷玉在省親的道路上,碰巧遇過一個遭受洪澇災害的州縣,看到受災的百姓後,他並未選擇忽視,而是拿出雍正賞賜的銀兩,並以雍正的名義進行捐款。

隨後張廷玉給雍正寫了一封信,將具體情況進行說明。除了談公務外,張廷玉在信中表達出自己對雍正的思念之情,並用心詢問雍正的身體近況和起居飲食情況。

張廷玉回鄉省親,回來後,他帶回“特殊”的禮物,讓雍正連聲說好

雍正受到張廷玉的來信後,對信中提出的問題,仔細作答。比如:雍正說自己的身體還是老樣子,不必擔心,宮中的御廚研究新菜色,回來讓你也嚐嚐。

雍正在信件的結尾處,也會叮囑張廷玉注意身體,切勿舟車勞頓。從他們二人的書信中,我們除了能感受到融洽的君臣關係外,更多的是朋友之間的關心。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交通不方便,大臣們回鄉省親很不容易,所以,張廷玉過完春節才回京。但張廷玉抵達京城後,他並沒有先回家,而是直接進宮見雍正,君臣寒暄過後,張廷玉獻給雍正一件禮物——《大清之民樂居圖》。

張廷玉回鄉省親,回來後,他帶回“特殊”的禮物,讓雍正連聲說好

雍正打開畫卷後,連連點頭,該畫用筆如流水,人物的形態躍然紙上。但仔細看了看後,雍正卻開始搖頭說:“這幅畫不是王原祁的真跡,應該是幅仿品。”大臣敢送皇帝仿品,這是要搞事情的節奏嗎?

《大清之民樂居圖》是張廷玉的兒子張若靄所畫,他是王原祁的關門弟子。這幅畫的靈感來源於現實生活,在回京的途中,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之景。張廷玉看到這樣的景象後,立即讓兒子將其畫下來,帶給雍正看一看。因為,今日國家的繁榮昌盛,與雍正皇帝勤於執政密不可分。

張廷玉回鄉省親,回來後,他帶回“特殊”的禮物,讓雍正連聲說好

張廷玉回鄉省親,回來後,他帶回“特殊”的禮物,讓雍正連聲說好

雍正聽到此畫代表的意義後,當即龍顏大悅,重重地賞賜張廷玉父子。張廷玉回鄉省親,本想帶“土特產”給雍正。但轉念一想,天下都是皇帝的,普通的土特產,必定受不到重視,也無法體現他的一片心意。

張廷玉經過不斷的思考,才讓兒子作畫,雍正皇帝不缺錢、不缺物,他內心最渴望是受到大臣的肯定,以及大清子民對他的認可。而張廷玉送的《大清之民樂居圖》,正中皇帝所期盼的,這才是“送禮”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