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皇帝舉國逃亡去高麗,卻因多次惹怒高麗王,被高麗王誅殺滿門

北燕大逃亡的男主角是北燕的第二任皇帝——馮弘。馮弘,字文通,是北燕最後一任皇帝。舉國大逃亡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吶?這就不得不從北燕的建國開始說起。

北燕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從建國到覆滅也不過就短短29年。北燕的第一任國君馮跋,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明君,未曾受治世、治國的教育,但是馮跋善用權術,謀略策劃過人,更是有大丈夫的胸襟。北燕建國沒過多久,便得以在亂世中立足,很快北燕在馮跋的治理下,兵強馬壯,國庫充足。北燕的百姓也對馮跋十分滿意,北燕百姓極度擁護馮跋的政權,畢竟在亂世中安定就是最大的幸福。

北燕皇帝舉國逃亡去高麗,卻因多次惹怒高麗王,被高麗王誅殺滿門

可惜的是,馮跋在創建北燕、登位稱王時就已經是中年人了。果然好景不長,北燕後期遇到一場內亂,馮跋後宮干政,妾室宋氏想趁馮跋病危把太子馮冀拉下高位,繼而扶持自己的兒子。於是宋氏買通內侍假傳聖旨,軟禁馮跋,禁止朝臣探視,全面封鎖消息,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兒子必定會登上皇帝寶座。

事實並未如了宋氏的意,畢竟紙包不住火,還是走漏了風聲,當時還是北燕驃騎大將軍的馮弘也得到了小道消息。 馮弘魯莽,未對消息進行核實便立馬召集親信闖入內宮,打算審問宋氏。但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馮弘一行人並沒有去宋氏的寢殿,而是“誤闖”了馮跋的宮殿,還徑直走進了臥室。病危的馮跋看見金兵銀甲的馮弘等人,頓時慌了神,激動不已,一口氣兒沒順過來便一命嗚呼了。

馮弘自知惹了大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趁亂處理了太子馮冀,藉此登上了帝位。這樣一來,馮弘武裝闖宮就有些逼宮奪位的意味了,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巧合不巧合了,想來也是有意為之。

馮弘武將出身,為人耿直豪爽,但是在治理國家,平衡政權方面就有些不足了。更糟糕的是馮弘稱帝時正值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執政時期。拓跋燾雄心勃勃,親自領兵,不久征討柔然大獲全勝,收編軍隊,虜獲牲畜。這次征討柔然的勝利,讓拓跋燾更加堅定要攻打北燕。果然,在延和元年北魏大軍便在拓跋燾的帶領下去攻打北燕了。柔然戰敗時就已經讓三國失去了平衡,現如今二虎相爭也是必然之勢。

馮弘自知不敵北魏,便有意討好拓跋燾,但是拓跋燾是鐵了心要拿下北燕,又哪裡會接受馮弘的服軟,儘管他收了馮弘的進獻,卻絲毫沒有撤軍的打算。馮弘亂了馬腳,在一系列求和被拒後,馮弘決定投靠鄰國高麗,高麗素與北燕交好自然不能拒絕。在高麗與北燕聯軍戰敗後,馮弘便正式決定舉國遷入高麗,投靠友軍,這樣便有了北燕的舉國大逃亡。

馮弘帶領前後綿延80條裡的行軍隊伍,就這樣浩浩蕩蕩地向高麗出發,隊伍中步履蹣跚的老弱病殘,婦女兒童由外圍精兵強將守護,一路奔波,離開都城,離開故國一路向高麗綿延……場面壯觀悲愴,淒涼荒唐……北燕正式宣告滅亡。遷徙途中,馮弘多次潸然淚下,故國不可歸,故都已經是一片熊熊大火了,百姓也要隨自己奔走他鄉……

馮弘本就一介武夫,比不得他哥哥馮跋的雄才大略。他本可以安分地享受剩餘的時光的,至少可以保住性命 ,然而故事並非就此結束。馮弘到了高麗不知收斂,忘了自己已然是亡國之君,依然把自己當做北燕之王,不肯放低姿態,常常欺壓到高麗王的頭上,在內宮做事高調傲慢,多次惹怒高麗王。高麗王實在憋屈,一氣之下撤了所有侍奉的人,不再把馮弘當做貴賓對待。馮弘不滿,上表劉宋,劉宋也是不想搭理這個“燙手山芋”,下旨叫高麗王遣送馮弘,實則在推脫馮弘的求助,這次徹底激怒高麗王。高麗王爆發,誅殺馮弘滿門。

德不配位,必遭禍姎。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馮弘也算是自作自受了。本可以安度餘生,卻不知夾著尾巴做人。北燕本可以更加富強,卻在馮弘的帶領下一路走向滅亡,倘若當年他不是貪念權位,而是依照正統,扶持馮冀,不知道歷史會不會因此改變呢?人貴在自知,重在養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