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是否还有空间?

去年关于个人隐私泄露闹的最为欢腾的就是美国的Facebook数据库泄露的问题,上亿用户的个人信息流失,一时间成为整个信息互联网行业最为紧张的一颗炸弹,各大巨头都引以为戒,纷纷对自己的数据信息安全作出更新加强。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是否还有空间?

科技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特别是这两年智能技术的发展就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有自动驾驶、家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真的实现后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其中的隐患,特别是关于个人隐私的隐患您考虑过么?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是否还有空间?

以智能驾驶而言,经过这几年各大巨头的大力投入,智能驾驶的技术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如果要想真正的商业化还有非常非常长的路要走。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制约着智能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应用:一是网络传输技术的限制。这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短板问题,不过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相信这个问题也会很快得到解决。如果没有非常快的传输速度,就无法实现智能驾驶汽车的安全运营;二是法律的限制。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是否还有空间?

法律的限制基本上是出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安全驾驶法律的限制,毕竟汽车行驶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目前还完全属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真正的就将智能驾驶投入了实际运营,我们国家肯定也不可能去冒险。其次就是个人隐私方面的考虑。要知道如果要实现智能驾驶,那么每一辆车辆的车辆信息、所有人信息都将会适时的被云端数据中心所获得,换而言之,你的一举一动都要暴露在各个汽车公司信息系统及通信运营公司的数据系统中,这从实质上而言是对个人隐私的侵害,这也是很多国家非常犹豫的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是否还有空间?

人工智能是非常发展的必然方向,所谓的人工智能就是综合了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技术等各种高精尖的综合工程,在这其中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比如后期的外卖智能软件可能会根据您以往的消费记录自主给您选配外卖,但是前提都是第三方平台要充分的掌握了您的个人隐私和个人爱好习惯后才能实现。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是否还有空间?

人工智能的发展首选需要的就是个人信息数据的采集,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如果直接跳过这个工程,可能导致人工智能变得不够“人性化”,而如何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就是政府和科学家、企业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了。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是否还有空间?

我们国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就有很多的代表提出要了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而在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晚会上,更是曝光了包括声牙科技、中科智联等所谓的大数据公司肆意窃取人们的个人隐私的事件。到了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和规则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