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樹皮還能磨面嗎?

棒奔霸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在過去的艱苦歲月裡,五穀雜糧可是稀罕物,那個時候小麥水稻的產量比較低,還需要繳納一部分充當公糧,交了之後家裡就沒有多少糧食了,這個時候一家人的生活都成為了難題。聽奶奶說,那個時候我爸就是吃著棉花籽才活下來的,而吃樹葉樹皮都是常有的事情,野菜一長出來就被吃光了。



到了中秋的時候,一家人都會吃頓餃子,以表示團圓。不過當時的麵粉可是稀罕物,很少會有人家能夠吃上它。而在這個時候,家裡多數都是玉米、高粱、紅薯等,但這些東西的粗纖維太多,根本就合不成面,加水根本就不成團,想要包餃子吃更是很難。


不過在這個時候依舊難不倒農民,大家都會將家門前的榆樹,刮開一層皮。將它清洗幹了,然後將外面的老皮用刀去除掉,只留下白色的一層纖維層,別小瞧了這層纖維皮,農民都會將它當成寶貝,因為其中的粘液比較多,可以起到粘合的作用。將其研磨成麵粉之後,大家就會將其和玉米高粱面混合在一起。 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其糅合成麵糰,接下來就可以包上餃子,也可以包包子吃。

而它的味道還是很甘甜的,吃起來的口感比較好,也可以用它製作成麵條吃,這樣一來就可以代替小麥面的作用。 不過榆樹皮是不能多吃的,吃了之後就會便秘,之後大便就會變得十分困難。但在當時那個年代,不吃顯然是不可能的。如今的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惠農圈


首先要了解榆樹皮面中的榆樹皮是樹那個部分的,不是所有的榆樹皮都可以磨面。榆面是選用榆樹根部的樹皮,榆樹根是紅色的,然後把皮扒下曬乾,洗淨在碾子上壓碎,才可以磨面。榆面只是起粘合和光滑作用,單一食之。味苦、難以下嚥。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榆面的食用方法。

榆面加上蕎麵或白麵和勻,可以製作把條、可以擀麵條吃,不光筋道還入口光滑。

榆面加紅薯面放點白麵揉勻,然後用餄餎床子壓,面隨孔出,麵條落入開水中,煮熟即可。這就老少皆宜的餄餎面。

還可以和高粱面揉勻蒸窩窩頭。

說真的,現在雖然到處都是賣餄餎面的,不管蕎麥麵的還是紅薯面的都吃不到面的味道了,主要原因還是白麵放的太多。吃餄餎還是放榆面的好吃!

我是河北保定的,我的觀點只代表我們這一小片。有喜歡和不喜歡的都可以留言交流。

希望大家關注我人生坎坷,一起討論咱們家裡的家常便飯怎麼做才會更好吃一些。




人生坎坷8376


榆樹皮確實可以吃,而且在大饑荒年代救了很多人。可能會有許多人認為粗糙的樹皮怎麼能吃,這裡先給大家澄清一下,外面的樹皮確實不能吃,其實吃的是裡面的真皮。小時候聽奶奶說,大饑荒的時候家家戶戶沒有糧食吃,許多人家吃的是磨碎的紅薯秧、花生殼、甚至還有吃觀音土的,這些東西不易下嚥和消化,吃完容易腹脹、便秘,還死了不少人。那時榆樹皮就是好東西,把外面的老皮去掉,把裡面嫩滑的真皮取出來,曬乾、磨成粉,可以和其它食物摻起來一塊吃,可以增加其它食物的粘性。同時,榆樹皮還能起到潤滑腸道的作用,降低便秘程度。靠著榆樹皮、野菜等食物,救活了很多人。 榆樹皮性甘、平、無毒,具有利水、通淋和消腫等作用,可以治療小便不通,淋濁,水腫,癰疽發背,丹毒,疥癬等疾病。


首都農業人


榆樹皮在生活困難的那些年裡,曾經也有一定的作用,它是當年唯一一種可以摻在麵粉裡亂竽充數的樹皮。

記得當年小編偏食厲害,不喜歡吃玉米麵餅子和紅薯,瘦的沒個人形,母親晚上摟著我,撫摸著小編脊背上的肋骨說道:總不願意吃飯,你看看你瘦的,皮包骨頭了都。小編不是故意不吃飯,而是真心吃不進去。

那年春天,門前的榆樹砍倒了,母親把榆樹葉子摘下來餵雞餵豬,又用一把鐮刀把榆樹皮颳了下來,清洗晾曬乾透了,才拿到磨坊加工成了榆樹皮面。

一開始不明白母親磨出來榆樹皮粉是幹啥用的,等到了下雨天,農民不用去山裡幹活了,母親就在家裡給小編做好吃的東西,當年吃餃子必須得用白麵,別的麵粉粘性不好,包不出來餃子,比如玉米麵和高粱面,它們根本包不了餃子。


那天母親把榆樹皮面跟家裡的高粱面和在一起,用山裡的野菜做餡,餡裡面擱了豬油,竟然包出來一蓖子餃子,煮熟後一家人歡歡喜喜吃了,在過去,除了過年,過十五,哪有機會吃到餃子啊,而那年春天母親竟然利用了榆樹皮面粉的粘性,和著高粱面給我們做了餃子。

後來母親還用剩下的榆樹皮面合著高粱面做麵條吃,味道有點甜,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年缺少好吃的東西的原因,小編覺得榆樹皮面做成的餃子和麵條格外好吃。

從那以後,小編知道了榆樹的真正作用,榆樹錢可以蒸熟了吃,榆樹葉子可以餵雞餵豬,榆樹皮可磨成粉包餃子,榆樹木板可以做菜板,榆樹全身就沒有沒用的地方。


悠然見東山


我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是最有說服力的,我老家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榆樹皮磨成的面做的:“榆面餄餎”。並且小時候我也吃過榆面高粱包子榆面玉米餃子。可以說,榆樹皮面是伴隨著我小時候最困難的人生一路走來的,現在回味起來,我是真的不會再吃榆樹皮面了,更多的是一種難忘的回憶。現在回到老家偶爾吃一下榆面做的美食,還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先說說我老家的特產“榆面餄餎”,在我小時候,村裡小麥產量有限,秋收之後,大量的麥子交公糧後,剩下的一些麥子一般我們都不捨得吃,而家中玉米、高粱極多,單獨吃既不好吃也不容易成型,因為在玉米和高粱裡幾乎不含麵筋,想吃一頓餃子都不能包成型。

但是榆樹皮有一項神奇的特性,磨成面的榆樹皮面溶於水中會表現出很好的食用粘性,對於沒有粘性的玉米麵和高粱面來說,算是一種補不足吧,但是小麥麵粉我們一般是不會加入榆樹皮面的,一是沒必要,二是破壞白麵本就好吃的口感。

上圖中這碗看起來好吃的麵條,就是我們老家的特產“榆面餄餎”,主要成分就是榆樹皮面和高粱面,因此麵條呈現高粱色。單獨吃高粱面的話,你會發現這種面硬且沒有勁道,不好吃。不過高粱面中加入少量的榆樹皮面後,就會讓高粱面發軟且有彈性,包餃子都不在話下。

當然了,榆樹皮面和搞兩面的比例一定要把握好,畢竟榆樹皮面也好,高粱面也好,兩個單獨來吃都不好吃。但有機的結合之後,卻又可以表現出不一樣的風味。我們老家吃榆面餄餎通常是搭配肉醬來吃的,如果沒有肉醬的調味,我們也不愛吃。

不過你不要以為榆樹皮面很容易得到,首先你需要在榆樹皮生長的溫暖季節取樹皮,樹皮外面的老皮要清理乾淨,取內裡的白嫩細皮,然後將白皮曬乾,越幹越容易出面,即便如此,真正的出面率也不高。而做美食的時候我們老家那邊也不會雖然使用榆面,畢竟取材麻煩,產量不高,榆樹生長週期又長。

以前在東北朝鮮族聚居區吃過榆面玉米麵條,細細的黃色麵條,味道也不錯,但和我們這裡的榆面餄餎差不多,都是少量榆面摻雜大量玉米麵或高粱面製作而成。

現在農村生活好了,真正吃榆面的人也不多,但榆面作為一個可以當糧食吃的樹皮,本身來說並沒有太大營養價值,摻雜到五穀雜糧中作為膠黏劑或者平衡食物營養來說,是一味難得的好東西。

對於現在人們追求健康飲食來說,榆面應該是不錯的存在,否則我們老家的榆面餄餎也不可能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榆樹主要生產在北方,榆面的存在也是過去人們對長期吃不到白麵的一種無奈之舉,現在保留下來更多的是出於健康的考慮。也不是任何樹皮都可以做成面,有著嚴格的要求和選擇。


李阿冰


榆樹是農村比較“美味”的一種樹了,榆錢、榆樹皮、榆根皮都能食用,並且味道還不差。其實現在吃過榆樹皮的人很少了,吃過的人中大多都是“五八年過來的”老人。父親是五二年生人,母親是五三年的,他們在饑荒中度過了童年。據他們回憶能吃到榆樹皮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榆樹皮不是直接啃著吃或煮著吃,而是磨成面再食用,並且榆樹皮磨成的面跟其他的糧食麵粉不同,在食品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榆樹皮面主要起黏合的作用。榆樹皮面的最大特點就是“黏”,那種黏黏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從吃榆錢的時候體會到。

過去在吃粗糧的時候,地瓜面、高粱面、豆麵都很“粗”,和成的面“不壯”即不耐抻拉,而加入榆樹皮面,會提高混合面的黏性,和成的面易成型,且口感也更好。榆樹皮也無苦味或其他異味,所以在吃不上飯的年代,榆樹皮是最先被扒光的。

榆樹皮粉也可以稱作是一種“植物膠”,之所以會有黏性是因為榆樹皮粉中的聚戊糖與可溶性纖維素等成分在遇水後與水分子間的氫鍵結合,增加了榆樹皮粉分子間的接觸及摩擦力,在宏觀層面上表現出黏性增加。

現在人們在“憶苦思甜”的時候還會用榆樹皮粉來做成麵食來吃,除此之外榆樹皮粉還可以作為中藥丸的黏合劑及堵水施工中的堵水劑。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這個問答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眼淚不由自主的掉了下來,因此我放下了手機出門轉了一會,待情緒降下來後再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五六年岀生當我能記事的時候也就是五八年一後,記憶最深的就是六一二年,全國形的三年自然災害,加上美國封鎖蘇聯逼債,抗美援朝,將介後叫囂要反攻大陸,國際國內形勢用一個字來形容,愁,當年的交通運輸也不方便,農民產的糧食給國家交過後最多隻能維持半年,剩下的半年只能用草根樹皮,野苸來充飢,要說榆樹皮還算是好的,因為最其碼吃下去不怕拉不岀來,記得我們村好多人吃的稻糠拉不出屎,屁股翹起讓人用鐵鉤往外鉤,當時我們村有三四百口人,其中餓死的就有十幾人,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浮腫病,據說是人體缺乏蛋白所致,想想過去看看現在,真正是天地之差,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糧食 。


姜水生


我在小時候就吃過榆樹皮磨的面,那只是為了增強其它粗糧的潤滑度和勁道,否則那些面因鬆散而不能夠形成麵條,這也是在糧食困難時農民的一種發現和創造。近年來有些人大魚大肉吃膩了,又想吃一些以前吃過的粗糧,比如說高梁面、玉米麵、還有蕎麥麵,這些面要吃麵條非常的疏散,加一點榆樹皮磨的面,和下的面就有了勁道,下到鍋中怎麼煮也不會成為糊糊和散亂,熟了後吃起來非常光滑順口,我還給一些人專門搞過。榆皮面在特定的時期起過很大的作用,也救過很多人的性命。現在因小麥面不再短缺,人民的生活有所改變,榆皮面逐步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可你若想吃到真正的蕎麵河撈,沒有榆皮面就不是正宗味道。

農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絕巧,這都是生活中苦苦的尋求和總結的經驗,比如說什麼野菜可吃,什麼野果有毒,都是農民嘗試後的結果,也許第一個試吃螃蟹的就是農民。我們要尊重農民,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的生活要幸福離不開農民,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李增喜3


上了年紀的人們對於吃樹皮的年代那可是記憶猶新,如今重提話題真是感慨萬千。在那個缺少糧食的幾年中,挖野菜、吃樹皮那是常有的事情,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當然,那種情況下吃樹皮是迫於生活,因為不吃就無法生存,而榆樹皮是當時最不錯的可以替代糧食飽腹的東西。聽老一輩人說,那時候漫山遍野的榆樹,都是光溜溜的,樹皮都被扒光了。

吃榆樹皮,是將樹皮從樹上扒下來,然後只留取樹幹與樹皮中間那層白色部分,然後曬乾後磨成粉,摻在玉米麵或高粱面、地瓜面中,做成窩窩頭吃,也有的人家用摻有榆樹皮面的麵粉包包子、餃子,擀麵條等。因為榆樹皮磨成面後,摻進各種麵粉裡,增加了它們的粘性,也改變了這些面的口感。

小時候玩耍的時候,特別是擼榆樹錢的時候,常常會折斷榆樹枝,將樹枝的樹皮扒下啦,摳出裡層白色那層皮,塞進口裡嚼。那些嫩皮嚼起來粘粘的,甜甜的,口感還不錯呢。

如今,那個時代已經遠去了,再和年輕人說起吃榆樹皮,他們都會覺得很詫異。畢竟現在生活條件已經今非昔比,人們平日裡吃的比過去人們過年時候吃的還好。吃樹皮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過如今有的地方將這種用榆樹皮、高粱、黃豆、紅薯等磨成的雜糧面混合在一起做成的餄餎面,成了特色小吃,深受人麼的喜愛。

餄餎面做好煮熟以後,再加上焯好的綠豆芽、生菜等,再加入芝麻醬、蒜汁、芥末等調料一拌,入口粘滑,勁道十足,對於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們來說,又成了一道地地道道的美食了。


建行漸遠


農村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樹皮還能磨面嗎?

榆樹皮磨面吃,絕對真,這也算是貧困歲月裡農人最辛酸的智慧代表作了。

因為這裡所說的榆樹皮面,並不是指所有樹皮,而是去掉老皮後很薄的一層內皮,出面率也是極低的。榆樹皮面的作用不是充飢,而是作為食用膠起粘合作用,可以讓高粱面、地瓜面等沒什麼筋力的雜合面粗糧,能夠很容易揉成麵糰擀成餅,甚至能做成稀罕美食,包包子餃子,做手擀麵等。

現在的年輕人沒經歷過捱餓的日子,自然不懂以前農人的苦。說實在的,能有榆樹皮面摻和了把雜合面做成美食,吃飽肚子,這已經是那些年代了不得的“小康之家”了。更多的農人在青黃不接時,頓頓吃的是野菜粥,地瓜,玉米餅子都不能管飽。

阿兮是六零後,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放學後,漫山遍野都是拎著籃子挖野菜的孩子,給人吃,也順便打豬草、兔子草、羊草、雞吃的菜。大孩子還要去拾草。

有人好奇阿兮植物知識豐富,農村的什麼野菜、野草、植物都認識,其實換了任何人有這樣的農村經歷,都會像我一樣對農村植物如數家珍的。你如果分辨不清,誤挖了有毒野菜,會出人 命的。

那麼,榆樹皮怎麼磨成面呢?這操作還真是蠻複雜:

1、去山上挖榆樹根。

榆樹、柳樹、洋槐樹,被稱為農村備荒樹,饑荒年裡,這三種樹的葉子、花,榆樹和柳樹的樹皮都能吃。因此,農家庭院外栽種這三種樹的比較多。阿兮老家門兩側,一邊是一棵龍爪柳,一邊是一棵榆樹,南院牆外是一溜數棵洋槐樹,都長得很高大了。

長成樹木的榆樹,是沒人捨得這樣剝下榆樹皮的,而山野裡的榆樹,榆樹錢(榆樹種子)一成熟掉落,就隨風吹得到處是,成活率非常高。去山上挖叢生的野榆樹,還是很容易的,尤其是榆樹根,粘性比榆樹皮還大,挖回來曬乾備用。

2、刮榆樹皮。

榆樹皮曬乾後,是要先處理的。要剝取下樹皮來,再颳去外面的老皮,只留著很薄的一層內皮。

3、上碾磨榆樹皮面。

把樹皮磨成面很費勁,是個細緻耐心的活兒。榆樹皮面磨出來是紅色的,因具有粘性,清理起來也很難,常常碾子都變了紅色,要認真刮和清理收集。

磨好的榆樹皮面,農家人可寶貝著呢,有了它就可以粗糧細作,主婦終於能鬆口氣,用雜合面給孩子和老人們偶爾改善次生活了。每次使用的時候也不敢浪費,加的量勉強能讓粗糧面粘合起來做麵食就行。

綜上所述,就是阿兮所知道的農村榆樹皮磨面的知識,給大家參考,希望能讓未經歷過捱餓歲月的年輕人瞭解過去,從中看到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樂觀精神,再困難局面也有勇氣想辦法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