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命運”指什麼?命運是否不可改變?

幾千年來,宿命論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響著華夏子孫。從君主帝王、文臣武將到知識分子、平民百姓,

無一不受命運觀念的支配和影響。帝王們認為自己之所以能成為帝王,是命運的預先安排,“君權神授”;百姓們則認為貧窮的生活是註定的命運。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失意的人慨嘆命運不好。

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命運”指什麼?命運是否不可改變?

命運究竟是什麼呢?

通常的看法是一個人生來便註定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壽命如何,性格、婚姻如何,財富有無等等,命便是這種固定的準則,一生不會變動。運是命的一部分,是命在一定時間內的表現。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說到:“命,吉凶之主也,自然之道,適偶之數,非有他氣旁物厭勝感動使之然也。”在王充看來,命是人一生吉凶禍福的準則,有一定的數量標準,且不受其他任何事物的影響和左右。這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對命的最完備的解釋。

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命運”指什麼?命運是否不可改變?

命的產生,表現了人的思維和認識階段性的侷限

在矇昧和野蠻時代,人們對自然界和自身的認識有限,當一個人才窮力竭,陷入失敗,面對災難降臨而無力自救時,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象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無形的神秘力量在主宰著一切,它決定了每個人所走的人生軌跡,這是不容改變,也無法改變的。而當一個人不存在某種希望時,卻突然獲得了意外的結果,這也會使他產生一種神秘意志的觀念。這種所謂的神秘力量或神秘意志,古人無法解釋,由此產生了命運的觀念。

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命運”指什麼?命運是否不可改變?

春秋戰國時期,命的信仰相當普遍,諸子百家幾乎都相信命的存在。大思想家孔子一生常談到命,《論語》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可見,孔子是有命論者,在他看來,命和天是一致的。

東漢王充對命更有了系統的看法。他認為,決定一個人壽夭、貴賤、貧富、禍福的東西,是最初“在母身之中”稟受的“自然之氣”,這在一個人獲得生命之時便已形成了,人的壽命的長短,取決於胚胎在母體所承受的氣的厚薄。王充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系統論命的學者,他的思想基本概括了古人命運觀的主要內容。

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命運”指什麼?命運是否不可改變?

如果說古代的經典正統文化從觀念形態上塑造了中國古人聽天委命的命運觀的話,那麼相術、命學以及看相、算命的習俗,則從哲學的理論高度和具體的實踐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參與了對國人命運觀的塑造。

在相術、命學中,許多人們原先感覺的東西,得到了哲理的闡微,如“命”的含義不再那麼神秘莫測,而被明確為陰陽數值等級不同的配合和五行生勝變化。相術、命學把每個人所有際遇都歸之為命理中的必然過程,不可改變,這直接參與塑造了中國古代人們愚不可及的對個人不合理的際遇逆來順受的極度的精神忍耐性,從而使不少人在非人的際遇面前,只認命理,不辨是非,麻木不仁,任人宰割,循規蹈矩,至死不悟,而不通過主觀努力的變革抗爭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下一期:《八字推命術中的陰陽、五行、干支是什麼?它們之間擁有怎樣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