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在豬場的活躍規律及其症候群!

氣溫逐步回升,然而,每年這個時候,都是藍耳病的發病高峰,充分了解藍耳病在豬場的活動規律及發病階段的一些證候,利於我們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採取必要的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筆者從豬場各個階段藍耳發病的因果,為大家揭曉藍耳面紗:


藍耳在豬場的活躍規律及其症候群!



種母豬藍耳病最活躍的三個階段:

(1)妊娠前期:

精液帶毒、後備母豬帶毒、空懷母豬病毒血症期,這三種現象均可導致母豬妊娠前期的如下結果:妊娠早期大約30-40天流產、返情率高,母豬發情不規律、受胎率低,活仔數減少。

(2)妊娠後期:

現象:帶毒母豬通過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感染整個豬群。

結果:流產、木乃伊胎和死胎增加;返情率高,母豬發情不規律;仔豬先天帶毒,導致免疫耐受;保育豬死淘率極高不下。

(3)哺乳期:

現象:哺乳期處於病毒血症期;哺乳期應激。

結果:產後10天突然無乳;母豬斷奶後發情推遲;仔豬斷奶前發病,體重輕,成活率低。


藍耳在豬場的活躍規律及其症候群!



母豬及產房臨床上常見症候群:

1、後備母豬由於感染PRRS推遲發情或不發情,造成後備母豬利用率低於90%。

2、母豬毛孔出血,背部遠觀似一條“血線”;出現凝血現象。

3、注射部位出現膿腫或局部不光滑。

4、脊柱突出明顯,皮膚蒼白或偏黃,母豬體況差。

5、母豬分娩出不正常的胎兒,零星早產或後期流產。

6、母豬無奶,乳房扁平,總體泌乳不足。

7、母豬子宮內膜炎比例升高,產房仔豬腹瀉率升高。

8、新母豬抗體水平不夠,斷奶仔豬易得病。


藍耳在豬場的活躍規律及其症候群!



保育舍藍耳病因果循環(5~9周齡):

因—斷奶後混群,保育舍有三種豬:弱仔帶毒、表面健康但抗體低、健康且抗抗體高。弱仔帶毒豬不斷向外排毒,水平傳播。任何原因的拉稀都會導致母源抗體急劇下降。

果—表面健康但抗體低的豬先發病,健康且抗體高的豬後發病; 斷奶、打疫苗等應激,加劇副豬、鏈球菌等細菌性混合感染;毛松、沉鬱、扎堆、行動緩慢、腳腫、關節腫等症狀;發病率70~80%,死淘率大大提高。

保育豬藍耳病常見症候群:

1、關節膿腫,關節腔內有積液,不能正常行走,一般由副嗜血桿菌或鏈球菌引起。

2、關節滑膜有清亮體液,大多為豬鼻支原體引起。藍耳引起副嗜血桿菌有心包炎、肝周炎、胸腔積液等。

3 、眼角有黑褐色分泌物,眼瞼突出發紅,膿性結膜炎。副嗜或鏈球菌引起神經抽搐。

4、被毛松亂豎直,採食量少生長緩慢。斷奶後2周好像與疾病有個“約會”,“周齡牆”現象明顯。

育肥舍藍耳病因果循環(10~25周齡)

因—頭胎母豬比例低,亞健康母豬群母豬少;母豬群抗體水平整齊,仔豬母源抗體高; 保育期保守用藥。

果—發病延至13和18周齡,呼吸道綜合徵、支原體、胸膜性肺炎、鏈球菌、副豬等感染; 死亡率高達15~25%。

育肥豬藍耳病常見症候群:

1、豬隻出現豬呼吸道綜合症PRDC,肥育階段緩慢生長出欄延遲。

2、豬瘟免疫效果差,中大豬發生溫和性豬瘟,胃粘膜出血,潰瘍。

3、藍耳病引起免疫抑制後導致豬丹毒、豬肺疫等老病新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