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靈隱寺火災:宋代古蹟被燒燬,失火事件如何追責?


靈隱寺堪稱得西湖畔第一古剎,不僅在百姓眼中香火旺盛,對於中國文物古建來說,也極具價值。然而日本專家稱靈隱寺建築手法“不值得一觀”,並考證靈隱寺古代建築為火災後重建、是中國人“近年新修的”。這是真是假?失火事件又如何追責?

我們知道,中國木質建築最易失火,故宮各個宮殿的大水缸,就是防止“走水”。古代沒有現代裝備的消防水槍,光靠拿盆兒潑水救火,一旦木質建築起火,非常可能整個建築全部完蛋。而戰亂時期呢?基本上每逢改朝換代,兵荒馬亂燒殺搶劫之際,最先倒黴的也是木質建築。項羽起兵燒阿房宮,“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記載的就是這回事。

那麼,雖然我們國人稱西湖靈隱寺“始於東晉”,是千年古剎,但其木質建築到底有多少年曆史?首先,木質建築絕對不可能是東晉原作。如今中國能留下的唐代建築已經非常稀少。


那麼,靈隱寺到底被燒過多少回?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蹟》考證,如今有確切證據可尋的、靈隱寺最早的幾次火災,始於唐宋。“靈隱寺建於晉代。南北朝及隋代時,其興廢狀況不明,唐大曆六年復興,會昌年間遭廢……後山有北高峰塔,唐天寶中初建,宋代屢遭焚燬,七層中唯存三層,然而今日已難以尋覓……”

也就是說,靈隱寺僅在宋代就被焚燬過好幾次。到了清朝,僅順治、雍正二朝就又被燒燬過。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蹟》,“靈隱寺於清順治十五年燒燬,宏禮重建。雍正六年總督李衛倡議重修,當時天王殿得以再次重修,堂宇樓閣煥然一新。然而其後又燒燬。現在的建置是近年重建的……”

最慘的是,由於清末國力衰弱,有些建築被燒燬後就沒再建。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蹟》,“大雄殿東邊有長廊,西邊的迴廊受災後尚未再建。大雄殿後方有律堂。這些殿宇可能都是近年重建的,其樣式手法都不值得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