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一個12歲男孩拿刀捅人後,起訴自己的父母。《何以為家》(《迦百農》)中國內地票房破億元,代表黎巴嫩入圍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部片子除了反映戰爭對人類的迫害,還反映出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生而不養,養兒不育,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很多人說這部催淚大戲根本問題在於戰爭,這個12歲的孩子爸爸,在法庭上提到了自己也是這樣長大的,循環往復。現實中或許沒有這麼惡略的環境,可是現實中也有一大把的父母認為:孩子是拿來養老的,孩子就是單純的把他們養大就夠了,其他的都不管。甚至有些家庭,生孩子只在意數量不在意質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何以為家: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影片的主人公贊恩一家擠在一間房,哥哥已經在監獄,妹妹被自己父母強制送給男人,為的就是換來一家人的一處容身之所。贊恩弱小的身板,本該讀書的年紀,一天到晚的打工掙錢。他的妹妹來了月經都不明白,任由血流。還是小嬰兒的寶寶抱著奶粉桶幹吃。最最讓人心疼的是,他的妹妹被自己親生父親送給別的男人,那是個還不到12歲的女孩子,為了他們家不被租客趕出去,硬生生被她的父母,又推又打強制送給大她很多的男人,她的幸福就這樣毀滅。

何以為家: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看了這部影片後,突然覺得自己活在這個和平而又強大的國家,何其所幸。擁有一張自己的床,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那種別人進門要敲門的房間,這是劇中的人物最大的願望。在我們看來順理成章的事,在他們眼裡是畢生所願。女孩子生在這樣的家庭根本沒有人格可言。買不起衛生間,沒有生理常識,自己的出生長大,都是用來換取別人的生活,可以隨意的被父母嫁人,可以隨意的被男人玩弄,相比而言,他們的生命像螞蟻一樣微不足道。

何以為家: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現實中真的就沒有這樣的父母嗎?近來原生家庭這個詞非常火熱,很多孩子後天的行為性格,都離不開原生家庭,幸運的人,一生再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再治癒童年。儘管有人可以成功逃離原生家庭,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人窮極一生也逃離不了原生家庭的魔爪。

儘管一直倡導優生優育,可還是有很多家庭條件不好的家庭,一生就生很多。家境富裕的反而生的孩子數量有限,相反家境貧寒的生的孩子更多。就拿最近帶孩子跳河的那個女人,3個孩子3條小生命,他們何其無辜,因為孩子小總是鬧病,因為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因為家庭條件差,最終崩潰了。有很多網友:沒錢幹嘛生那麼多的孩子?

很多人覺得錢我掙不來,孩子還不讓我生了。不是不讓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生孩子的數量,保證孩子的質量。如果家庭不富裕,兩個孩子就要分一份資源,自然不如一個孩子享受的全面。生孩子是作家長的決定,這是一份責任,真的不是想生就生,生下來再說,更不是生下來長大就夠了。

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只需要物質,還需要陪伴關愛時間精力等等。老一輩的人總說,那個年代那麼窮的環境還養大了幾個兒女,現在物質條件富裕多了,怎麼就不能多生了?過去已經成為事實的,我們無法挽救了,不得不承認那個時候關心的能吃飽就不錯了,別說其他的精神層面的培養了,如果只解決溫飽問題就是生孩子的標準,那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家庭條件生100個也能養大,畢竟只需要吃飽長大就夠了。

生而不養,養而不育,原生家庭虧欠孩子的,他必將用一生來治癒自己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