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漢王朝400年,而大晉王朝只有150年?

機哥聊野史


先梳理一下兩漢和兩晉的脈絡:

西漢(前202年~8年)東漢(25年~220年)西晉(266年~316年)東晉(317~420年)

兩漢、兩晉相同點是,都曾中途而斷,不同的是,西漢是因王莽篡權而滅,西晉則是由於五胡亂華而滅。而東西兩漢均為大一統王朝,東晉則是隻佔了半壁江山。



從西漢和西晉開始說

西漢是劉邦所建立,西晉則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三分歸晉。首先從國家管理者來看,西漢是遠優於西晉的。劉邦、文、景、武、昭、宣帝,都是表現不錯的皇帝。而到了西晉呢,除了司馬炎還算明白,還只是前半段表現尚可,後半段也胡來了,甚至繼承人漢惠帝智商堪憂,讓悍後賈南風奪了權把子,再往後幾個,已經是有帝之名,無帝之實的傀儡,國家已經處於混亂。



再從國家制度來看,兩者都採用了分封制,並都因此引發過諸侯王之亂。不同的是,漢景帝成功的平息了七王之亂,而西晉的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中原胡人大規模作亂。而且在西漢武帝時,實行了“推恩制”,封王可以把地盤分為數塊,分給自己的子女,這大為削弱了封王的實力,並且在全國設立刺史,對各王實時監督,西漢較為成功的把諸王權力關進了籠子。

再一點,西漢時主要外敵匈奴已被擊垮,中原之地尚無西晉那般大量胡人,形成作亂基礎。西漢存續200年而西晉只50年,並非偶然。



東漢和東晉

東漢是漢光武劉秀平息了王莽和各地農民起義軍所建。自劉秀後,明、章、和帝都很有作為,到漢和帝時,匈奴威脅已經徹底消除。

不幸的是,東漢之亡和西漢出奇的相似,後半程帝王壽命短,多有幼帝登位,小孩子有什麼心機,於是外戚和內宦成了當權派。重用外戚不加控制,致使坐大,是兩漢的一大弊政。當皇帝明白些,想抑制外戚勢力,又只能仰仗宦官集團的力量,如此外戚、宦官輪流坐莊,權力就是到不了皇帝手中。



而東晉的情況更糟糕,北方已被胡族勢力所佔,迫於無奈,漢政權南渡,才有了東晉,而東晉大士族已經形成非常恐怖的力量,到了可以掌持朝政的地步。



東晉於外,有北方強大政權的威脅。於內,又有幾大矛盾:皇帝和大士族之間的矛盾,北方遷移而來的大士族和本土南方士族之間的矛盾。在這幾股合力的作用下,東晉政局長期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況,可說是先天不足。到了420年,權臣劉裕建立劉宋代東晉,東晉遂亡。


百味乾坤


朝代的長短和繼承人的選擇、制度與周邊環境相關。西漢的皇帝選擇都比較正常,做了皇帝這個位置應該做的事情,從高祖、景帝、武帝一路開疆拓土,雄才大略,累積了國家實力和資本,雖然也進行分封,但中央實力雄厚,封王對中央還不能構成威脅,七王這亂最後也被平息。反觀晉朝,吸取魏不分封的弊端,又大大分封儲王,繼任司馬炎的司馬衷是個智力低下的皇帝,其名言“何不食肉糜”,其皇后賈南風掌實權,大力謀害權臣,迫害皇太后,殺死太宰,直接八王之亂。同時周邊胡族興起,趁亂分別攻入中原,導致晉室衣冠南渡。南渡的東晉同樣靠與王謝貴族的支持操持政權穩定,貴族勢力龐大到威脅到皇家時,就又開始了禪讓的遊戲。


Nathanx


漢朝雖然在制度上和晉朝相差不大,但是兩個朝代帝王的能力顯然是不能相比的。漢朝有善於結交天下豪傑的漢高祖劉邦,有關心百姓疾苦的文帝和景帝,更有對外強硬的漢武帝劉徹。即便是東漢也有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反觀晉朝,除了司馬炎之外,沒有幾個有主見的皇帝,大多是傀儡。再加上一個混蛋皇后賈南風,造成的內訌局面。大量域外力量很快摻雜進來,導致晉朝維繫時間很短。


從不拿身份說事


大漢黃老之術治國,儒家行世。百姓順其自然,上下不爭,官儒往來皆禮儀,舉孝廉,故長久


旭日初昇無極


晉朝的權力在士族和藩王手裡,而不在皇權,漢朝權力在中央,皇權高高無上


佳溫馨1


看看劉家人是什麼料?


縱橫古今


主要還是分封得太狠了,使的中央大權旁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