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需要財富管理?

財富管理解決什麼問題?

從財富管理的參與者來看,財富家庭大多是第一代富裕者,因為我們的父輩沒有太多的財富,我們是中國第一代有不少財富是需要管理的,而且在全民範圍內需要討論財富管理的問題。我們的創富能力很強,但守富能力還不夠,我們管理財富的能力亟需提高,我們對財富行業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讓人們能夠形成正確的財富觀,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

另一個角度,財富管理的機構在十多年裡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但很多從業人員是半路出家,自己也在迅速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中,對低端、中端、高端到未來的發展還處於瞭解的階段,還亟需認清市場發展的規律,做到提前佈局。

我們首先給財富和財富管理做一個簡單的定義。什麼是財富?財富在我看來就是對未來的購買力或者是消費能力的儲存。首先強調的是未來,當期不適用,未來用的,或者自己不消費,用來交換別的消費品的所謂的購買力。財富管理的目的何在?簡單說,財富管理是實現財富本身的保值、或者是增值,最大限度地滿足當期需要,並且保有和提升未來的購買力。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在一生中可能會獲得各種各樣的收入,父母給的,自己工作中掙的,各種其他因素所得到的收入,如果進行規劃,有各種各樣的大目標和小目標,怎麼能夠把所有資源,所有收入拿來實現自己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目標,最終實現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滿足感、幸福感?這就是對於一個人的財富管理問題的梳理。

對一個家庭或者是家族來說,也同樣有財富管理的問題。現在有什麼樣的資源,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資源,怎麼把這些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比如說家族的前輩們為了讓後輩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省吃儉用變成其他的投資,投資在孩子的教育上面,讓自己的孩子們未來獲得更多的購買力和更多的財富,這就是財富管理具體的一種表現形式。

總結來說,財富管理就是設定一系列的目標,調動各種資源,利用各種可以使用的手段,最大限度實現這些目標,從而獲得最大的滿足感。

什麼是好的財富管理?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是否有意識進行財富管理,帶來的差異是非常巨大的。財富管理可以極大地提升經濟個體,不管是人、家族、企業甚至是地方政府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幸福感和滿足程度。

從這種思路看,和今天普通老百姓心中的財富管理是差很遠的,甚至很多管理機構也不太會用這種方式梳理。財富管理的價值觀,我們叫財富觀。

那麼,什麼是好的財富管理?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本身是在快速發展,財富人均和總規模都在快速發展,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得益於中國在過去若干年實行的總體上來說富民的國策,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新常態帶來的新的需求,帶來了很多民營家族企業從原先的製造業向資本市場的升級轉型,也帶來了財富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這個行業未來有巨大的上升潛力,市場本身在快速的變化和提升中。總體說來,我們大部分是第一代財富人群,我們創造財富的能力遠遠超過管理財富的能力。

2000年以來中國中產階級財富增幅超330%


中國人為什麼需要財富管理?


上圖是招商銀行和貝恩資本每年做的中國財富市場需求調研。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預計民間可投資財富總規模188萬億人民幣,是中國GDP的兩倍還要多,年化增長的速度超過20%。下面還有具體若干個不同的種類,比如說最大的一塊,現金和銀行存款,第二大塊是投資性不動產市場,第三塊是資本市場的產品,包括個人可以購買的股票、債券、新三板等資產。

中國的財富市場在快速增長,是GDP增長速度兩倍半到三倍的速度,未來的增長速度還會繼續快速增長。再看看中國成人人口平均每人佔有的財富規模,從2000年每個成年人5千美元,一路上升到今天的超過25000美元。中國的財富規模相當於全球來說也是非常龐大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過去十多年的中產階級所佔有財富的總規模是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增長速度最快的,2000年以來增速超過330%,這相當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所帶來的效應。

財富的快速積累使得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財富國家,不光是最高端,中端的財富人口也在快速崛起。隨著中國2020戰略的順利完成,

到2020年,財富在1萬到10萬美元之間的成年人口將達到整個中國成年人口的一半,從而標誌中國小康社會的基本建成。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到全民理財時代!

銀行存款和投資性房地產佔財富儲存規模的60%

這麼大的財富規模,財富管理有用嗎?當然有用。

中國民間最大的兩個財富儲存工具,分別是銀行存款和投資性房地產,加起來的規模超過60%。這裡面存在巨大的問題:很多人擔心銀行存款甚至跑不贏通脹,從實物購買力來說是縮水的。

但是從過去15、16年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房地產市場和相應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狂飆突進地發展,但是,財富管理行業仍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雖然市場發展速度很快,但總體仍處在自發、無序、野蠻生長的狀態。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還會遇到更大的政策監管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不是仍然能作為財富管理中巨大的儲值工具之一,現在有巨大的問號。這些都會對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帶來隱憂。

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或者是中國的資本市場,並沒有準備好,沒有開發出其他的有效的能夠替代投資性房地產的財富儲值工具。所以,老百姓一方面說不大敢把錢投到投資性房地產裡,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很無奈,你不讓我投在這兒,往哪兒投呢?但是投資在房地產上面,所帶來的問題,現在已經是越來越凸顯出來了。

年化收益率提高2%一年多兩個多月工資

投資管理、財富管理對普通人有用嗎?還是說只是少數人關心的問題?這個答案當然對普通人來說也非常重要。

中國人為什麼需要財富管理?

如上圖所示,按照2016年中國居民家庭收入來看,中等收入家庭一年有8萬多塊錢的收入,月收入7200元,同時,普通的中等收入家庭所擁有的財產,最重要的是來自於自住的房地產,財產或者說是財富的平均規模是12.7萬美金,摺合人民幣是80萬左右。如果這80萬元每年的年化收益率多2%,一年收入就能多1.6萬元,相當於多出兩個月多的收入。

之前我們提到,中國老百姓的錢大量放在投資性房地產和銀行存款,未來在投資的收益和風險結構上改善的空間有很大。換言之,如果我們做一些適當的優化,是能夠做到在風險不增加的情況下平均使得老百姓的財富每年的收入增加1%到2%。這1-2個點的收入,平均一家人相當多了1-2個月的工資。中國GDP則要增加2%到4%,因為我們前面提到民間財富規模是中國整個GDP的2倍還要多。今天我們的GDP增加一個點非常艱難,但由於我們財富管理沒有做到足夠優化,每年帶來是2%的GDP損失。這裡面是有巨大的利益空間的。

不同方式管理1000元45年後收益相差兩萬倍

我們要形成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念,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概念是非常混淆的,似是而非的。

第一財富管理是長跑而不是短跑,是伴隨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一生的旅行,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不是說今天我賺了錢,明年賠錢,那種短跑不能決定一個人長期真正的財富狀況。

第二,財富管理並不能只看收益率,目前的狀況下大部分財富機構和財富客戶在交流的時候,只看年化收益率,8%就好於7%,這樣做法有它的原因,長期以來中國的資本市場上主要是通過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配置較少。長期以來,中國的金融機構受到各種剛性兌付的約束,隨著剛性兌付逐漸被打破,不能只看一個維度的產品收益率,收益率並不是最終的實際收益率,波動性將會明顯影響一個人長期的財富積累。另外就是流動性,今天很多的財富客戶特別是大客戶,經常會被他的財富銷售人員引導購買一些長期的金融產品,比如說一些私募股權類投資產品,年化收益率很高,可能是20%,投資期限也更長,5年甚至更長時間。成熟市場裡面的規律,期限越長、流動性越差的產品,需要得到補償的收益率越高。如果是以犧牲流動性換取的收益率,並不一定是值得提倡的事情。很多優秀的企業往往是最終死於資金鍊斷裂,家庭也是,流動性管理是財富管理重要的一環。

第三,財富管理應該是全局,而不是一時的佈置,賣單個產品絕對不是財富管理。

另外,要善用時間這個朋友。我經常跟MBA的同學甚至本科生有交流,他們說金老師你對我們講財富管理是對牛彈琴,我們都沒有財富,也不需要財富管理,我跟他們開玩笑,1千塊錢有吧。1千倒是有,如果你把1千塊拿出來,假設做一個思想的實驗,這 1千塊管理和不管,其實會有重大的區別。假設20歲時存了1000塊錢,存到65歲。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的話,

  • 銀行活期存款年化收益率0.35%。1000塊變成1170塊,多出的170塊夠你到北大的西門烤翅吃一頓飯;
  • 如果是存定期,3年期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率3%,1000塊變成3781,多出的2781塊夠你和室友好好慶祝一下相聚,一起今天吃頓飯;
  • 如果交給巴菲特幫你管理,巴菲特(1965-2009)年化收益率20.46% ,1000塊變成434萬元。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當時間足夠長的時候,用足夠好的管理方式,哪怕一筆小小的回報也會積累成大的回報。

更多財經熱點、精彩乾貨、行業解讀

請關注高旅集團微信公眾號(id:govaluegroup)

高旅集團,助您悅享財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