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五一特別報道:採煤工人 在地下200米“掘金”


陝西日報五一特別報道:採煤工人 在地下200米“掘金”

在夜裡 看見最美的你——採煤工人 趙國強

陝西日報五一特別報道▲

五一勞動節特別報道

陝西是名副其實的煤炭大省,累計探明儲量達1700億噸,居全國第三位。為了把資源轉化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新中國成立70年來,無數礦工在幾百米深的井下默默奮鬥著。他們不僅是新時代的“煤亮子”,更是我們國家的脊樑。

“我宣誓:認真履行職責,嚴守三大規程,堅決杜絕三違,確保安全生產。讓領導放心!讓家人放心!”4月27日23時45分,當大多數人都已進入夢鄉時,神東煤炭集團公司大柳塔煤礦綜採一隊的會議室裡,卻傳來了鏗鏘有力的宣誓聲。

帶頭宣誓的,是38歲的趙國強。作為綜採一隊生產二班班長、採煤機司機,每次下井前,他都要帶領12名同事在班前會上進行安全宣誓,提醒大夥兒時刻繃緊安全弦。散會後,換工作服、領自救包、戴定位儀、拿操控器、入井檢身……僅僅用了十幾分鍾,趙國強就已經坐上了開往52603綜採工作面的井下專用防爆汽車。

“我們工作的地方距離地面垂直深度有200米左右,但到井口的距離卻有13公里長,巷道里限速每小時25公里,所以每次下井都得半個多小時。”乘車間隙,趙國強打開了話匣子。他指著頭盔上的一個小盒子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定位儀,別看它小,作用可大了,調度室的人通過電腦就可以準確地知道井下每名礦工的具體位置,緊急時刻還能一鍵呼叫。”

4月28日零時40分,汽車穩穩地停在了52603綜採工作面。在交接班區域,趙國強見到了剛剛結束上一班次生產的生產一班班長喬振強。在膚色白淨的趙國強面前,臉上沾滿煤灰的喬振強顯得特別黑。

履行完交接班手續,趙國強班組正式上崗。所有工作人員都迅速到達自己的崗位,而要負總責的趙國強拿著手電筒開始仔細檢查所有機械設備,採煤機、轉載機、破碎機、運輸機、液壓支架、泵站……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紕漏。現在的採煤設備都是自動化的,趙國強班組13人裡有7人是大專以上學歷,其餘6人是高中和中專學歷。

凌晨1時10分,檢查完所有設備並再次和各個崗位上的同事進行了確認之後,趙國強來到井下擴音電話前大聲喊道:“控制檯,各崗位都已確認,可以開機!”隨後,在地面控制臺的操控下,各種機械陸續啟動,並隨之發出了巨大的噪聲,大量粉塵也撲面而來。

“井下噪聲最大可達100分貝,所以我們都配發有特製的防噪耳塞。另外,為了降低粉塵危害,我們的口罩也都是專業級別的。”趙國強湊到記者耳邊高聲說。

開機後接下來的數小時裡,操控好採煤機是趙國強最重要的職責。他所使用的採煤機操控器,很像兒童玩具車的遙控器,按下前進、後退等按鈕,直徑3米多的採煤機就會做出相應的動作。在採煤機鋒利的截齒旋轉切割下,在地下“沉睡”了數億年之久的煤炭,變身為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黑金”。

不過,採煤機這看似簡單的操控,要真正做好並不容易。在採煤過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把煤炭開採乾淨、避免浪費資源,又要確保採煤機截齒不因碰到煤層頂部的岩石而損壞,這就需要採煤機司機的精準操作。在此崗位上已歷練了近10年的趙國強,如今能將採煤機的操作尺度精確到毫米,堪稱井下的“大國工匠”。

夜深,人未靜。在昏暗的燈光下,趙國強專心致志地操控著採煤機,不敢有一絲鬆懈。

早上8時50分,工作了一夜的趙國強,白淨的臉龐同樣變得十分黝黑。交班、升井、洗澡、吃飯、休息……十幾個小時後,他將迎來又一個不眠之夜。

雖然趙國強並不能確切地說出這一夜他們開採煤炭的數量,但他所在的綜採一隊的榮譽牆上有這樣一組耀眼的數據:自1992年成立以來,這支6次榮獲國家級殊榮的優秀團隊已累計生產原煤2.3億噸,實現利潤357億元。

榮耀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像趙國強這樣的“煤亮子”的默默奉獻。(陝西日報記者 姚志偉 見習記者 楊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