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和行書到底哪個書法出現的早。為什麼有人說行書出現最晚?

千千千里馬


這個問題我正好前幾天查看資料的時候,看了一下中國字體發展的一個狀況,徹底瞭解了一箇中國書法字體的發展過程。

其實道理是很簡單的,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會問到楷書和草書是哪個在前哪個在後。就藉著這個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中國字體的一個演變過程:

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篆書

這裡的篆書包括大篆和小篆,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前的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鐘鼎文,金文,石鼓文)。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由李斯統一了六國的文字,統一過文字統稱為小篆。

隸書

隸書的出現加快樂傳書的書寫速度,隸書的代表作有秦隸和漢隸,漢隸達到了隸書的一個巔峰狀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隸書字帖,大部分都是漢隸。

草書

草書包括了章草和今草兩種。章草,是指的把隸書草書化,主要是提高了隸書的書寫速度,在這裡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草書的出現要比楷書和行書要找到很多。今草,金草往往指的是把楷書草書化,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草書。

楷書

楷書的出現一方面提高了隸書的書寫速度,一方面是簡化了隸書的書寫方法,使其更加規整簡潔,楷書的巔峰時代是在唐代,唐朝把楷書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一個高度,包括我們見到楷書四大家,其中有三個就是唐朝的。這裡也不排除唐朝對於文化的一個重視情況。而楷書大體上分兩種,一個是魏碑,一個是唐楷。

行書

行書是介乎於楷書和今草書兩者之間的一個書法字體。所以他出現的時間是比較晚的,應該晚於楷書。




燎原學書


書體演變歷程是:甲骨文(商朝)――金文(西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初)――隸書(秦)――草書(漢初)――楷書(漢末)――行書(東漢末年)。



楷書萌芽於秦漢,發展於魏、晉、南北朝,繁榮於隋、唐、五代。而行書之稱最早出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張懷瓘在《書斷》有言:“行書者,乃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張懷瓘認為,行書由楷書轉化而來,是楷書的變體。因此,楷書早於行書是不爭的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行書沒有規範固定的寫法,清人劉熙載在《書概》中曾言:“從有此體(行書)以來,未有專論其法者。”習學行書,只可以“無法”求“有法”,從多變個性中去把握其一般規律,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多,也是書學者雲集之所在。大才子蘇東坡就曾指出,“自古以來工書者大多善行書”。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首先感謝千千千里馬學者的問答邀請!

一.在中國傳統書法體系中,先有行書後有楷書之說。

二.在學習傳統書法時,為何要求先學楷書?筆者以為:

1.楷書是最適合初學者的書體;

2.在我們學習書法時,不要機械教條,所以在初學書法時,當然為先楷書後行書。

三.傳統書法是中國國粹:

1.行書與草書較之唐代前就出現了;

2.楷書是最後一個才逐漸走向成熟的書法(即形成於唐代-筆者注)。

楷書是最適合初學者的口味,但筆者絕沒有低估楷書之意,實際上,楷書的難度在所有書體中是最大的,其藝術價值也是最高的。

謝謝大家!





祥辺


其實行書的出現發展有兩種存在狀態。一是以筆法的形式,另一種是書體的形式。

行書筆法人們常以為出現在隸書或篆書之後,像張芝的草書冠軍帖,其中冠軍二字己經具備了現在行書的一些特點。就這點而言,就連漢代沒有楷書,這一點也是存疑的,有可能行書出現的更早,我的看法是,草法是伴隨著文字的普遍使用就有了,行書之法,終究是為了提高書寫效律而產生的一種方法。

而行書做為一種字體存在,只能出現在楷書之後,因為我們幾乎所有的漢字,都能直視其如何演變的過程,從今天所說的行書書體,上溯到漢草,楷書是一個必經的結點。

雖然看起來有點自矛盾,但正因如此,需要諸友等飽學之士,尋根探源。

漏洞百出,先生見諒!



讀書耕田人王七


人們習慣說楷-行-草,把他們比作運動的三種狀態 -楷好比直立,行書行走,草書奔跑

但就幾種書體形成的歷史來看,還真不是這種順序

 

草書形成早於楷書和行書, “漢興有草書”“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早期的草書形成於漢代,

用比較狹義的說法~

從篆隸轉化而來的是“章草”

從楷書進一步發展來的是“今草”

 

楷書主要形成期在魏晉,由隸書逐漸演變來,如鍾繇《宣示表》,王羲之《樂毅論》這些楷書傳世之作,都是楷書初期的代表,後面再有魏碑,唐楷。。

行書是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字體

可以說行書是楷書的兒子,但草書絕對不是楷書的孫子


書法小梅子


行書,乃真書之小偽。

偽,意為偽裝,偽飾,矯飾。總的一句話,不真實。小偽,就是稍微的不真實。

不真實的對立面,是真實。真實在此代表的是楷書。世界上只有先有真,後有假。豈能先有偽造的,而後才有真的道理!


自古以來,人們的認識都是楷書有了以後,才有了便捷快速的行書。到了現在,特別是這麼幾年,總有幾小個人要跳出來顛覆歷史,無根無據,滿嘴跑火車的“啪”,扔下一句沒心眼的話。然後呢,整個“有人說”。誰說?把說這話的人名亮出來,把說這話的依據拿出來,用事實來證明。把時間浪費在這種無根無據的論證中,要知道,現在的閱讀量,少得比眼屎還少。把精力浪費在這種無聊的臆想中,就好比論證一個人昨夜做的夢中大獎,今天為什麼不能兌現一樣。


不過,本著誨人不倦的精神,給大家科普一下。楷書的前身,是八分。八分為秦時期上穀人王次仲所創。行書為後漢穎川人劉德升所造。現在我們見到最早的楷書,是三國時期鍾繇的楷書。最早的行書是東晉王羲之的行書。這是實證。若以記錄論,王次仲創楷書的時間,要比劉德升早了二三百年。


子衿書法


中華漢字的流變過程,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發展至今已經近五千年的時間,先秦的文字奠定了中國書法的基礎,秦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後,整理各國的文字由繁而簡完成中國統一文字秦篆(俗稱小篆)。

隸書的發展是由篆書演變而來的書體,創於秦,隸書的出現,成為了篆書的佐書,只因“篆字難成…,隸之捷也”。隸書又分為秦隸、西漢隸、東漢隸,三種書體的字形、筆勢各不相同。秦隸稱古隸,到西漢時期才走向成熟,發展至東漢是最輝煌時期。

草書。隸書通行時出現的一種書體,秦漢以來從隸書草化,發展起來的,一般說來是漢章帝時由杜度所創,這一時期的草書通稱為章草。

行書。創制於漢代,是人們從實踐中自然產生並流行的一種書體,在魏晉時期得以完善成熟。第一位裁入行書史冊人物是東漢的劉德升。

楷書。自漢代即見雛形,是一種新興字體,筆畫比隸書更為平直,至漢未魏晉時期已成熟,通行至今,最巨影響人物為楷書大家鍾繇(公元151--230)三國魏人。據晉衛恆《四體書勢》說,魏初鍾繇的行書都是向劉德升學的。

至於楷書和行書到底哪個書法出現的早這一問題,楷、行兩書都出現在漢代,其行書代表人物沒有具體時間記載和人物的生平(劉德升),所以,才倒置今日說法不一。

謝謝: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楷書和行書到底那個出現的早呢?

先說一下權威的回答吧:篆,隸,草,行,楷。

可以參考《中國書法史七卷本》、王鏞《中國書法簡史》、劉濤《中國書法簡史》、黃惇《書法篆刻》,朱天曙《中國書法簡史》等,寫的詳細,有文物為證!

認為是篆,隸,楷,行,草的,可能對書體的發展還缺乏一定的認識。

書體到底是誰發明的,那就不知道了,但是,從書體的整個演變史來看,任何一種書體的出現,絕對不是單單靠一人之力就能搞定的,比如倉頡造字,史籀造大篆,李斯造小篆,程邈造隸書,楷書鍾繇,行書劉德升等等,與其說他們是文字的創造者,倒不如說他們是文字的整理者,和規範者,王國維也說:“凡既有文字之國,未有能以一人之力創造一體者”!

然也!

篆書包括了大篆,石鼓文,小篆。估計大家對大小篆還能明白,唯獨對石鼓文所知甚少,其實,它就是西周成熟大篆向秦小篆過渡的一種書體,歷代學著尊為篆書之祖,說明它是小篆的源頭。

篆書的快寫,就有了隸書。秦時,用竹簡作為書寫材料,你想啊,篆書那麼長,筆畫那麼多,寫起來得多費勁啊,隸變以後,隸書扁而方,同樣的竹簡,寫的字數更多了,也寫的更快了。

當然啦,有了隸書後,民間的一些俗書,把隸書再加快了寫,就有了章草,這個時候在西漢早期就已經初露端倪,到了西漢末,已經有了純粹的草書啦,不過,整個漢代,是章草。

東漢中後期,才形成“行狎書”,即行書。

到了東漢末期,楷書出現。

就這幾種書體的演變順序,說實話,應該是沒有絕對的界限,它們有時應該是相互並存的。


國畫家網


漢字史上大體經歷了這麼幾個階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秦朝統一中國後並統一了官方文字 小篆),之後到漢朝初期出現了章草,隨後演變成了漢隸(又稱隸書),東晉到南北朝時期隨後逐漸出現了正書(即後來屬稱的“正楷”)。

歷史上楷書草書行書出現的順序為:草書——楷書——行書。最早的草書出現在漢代,又稱章草;楷書出現在漢末,行書出現在東漢末年。

1.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2.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3.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迴歸到書法藝術史上,我國的書法字體出現的歷史順序如下:

甲骨文(商)——篆(秦代)——隸、草(漢代、漢代的草書稱為章草)——楷(晉朝、含魏碑)——行(晉朝)——草(晉朝、即今草)。

朝代代表:

秦篆——漢隸——魏碑——唐楷——宋行



陳能安藝術工作室


隸書章草以後,楷書、行書的形成有一段時期的,是交錯共存而不是一下子成熟的。不能絕對劃分誰先誰後,分這無什麼意義!只要明白行書不是從楷書來的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