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載蘇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還經常在皇帝身邊轉,身上沒味嗎?

塔羅右手


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很有可能是她晚年的神秘修煉。

(影視劇裡的蘇麻喇姑)

《嘯亭續錄》裡有一段詭異的記載,說蘇麻喇姑“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也就是說,蘇麻喇姑不僅一年只洗一次澡,還把自己的洗澡水喝了……

這和我們印象中的蘇麻喇姑,似乎完全不一樣啊!就像題主所說的,一年不洗澡身上肯定有味,那還怎麼在皇帝身邊轉悠呢?

其實,依據史料推斷,蘇麻喇姑並非一直都這樣。

蘇麻喇姑的名字其實叫“蘇麻喇”,“姑”是皇宮中對長者的尊稱。孝莊太后13歲嫁給皇太極的時候,蘇麻喇姑就是貼身侍女。她不僅和孝莊太后關係很好,而且非常聰明靈巧,《嘯亭續錄》裡記載“國初衣冠飾樣皆其手製”。也就是說立國之初,後宮的衣服配飾,蘇麻喇姑親自參與了設計和製作。

這樣心靈手巧的宮女,是不可能不注意個人衛生的。


還有幾件事情能佐證,那就是蘇麻喇姑要經常幫助孝莊太后外出辦事。

(影視劇裡的孝莊太后)

《清世祖實錄》中記載,多爾袞攝政時期,經常故意阻撓福臨見到孝莊太后,有時候幾個月才能見到一面。這種情況下,蘇麻喇姑就經常來回走動,代表孝莊太后探望福臨。

《北遊錄》中記載,順治大婚之後,孝莊太后指派大臣席納布庫的妻子入宮,入侍皇后,席納布庫很不滿意。有一次蘇麻喇姑奉命外出,正好被席納布庫看到,還因為此事起了爭執。

另外,康熙不到兩歲的時候,就被抱出宮,在西華門外的一所宅子“避痘”。一直到六七歲的時候才回到皇宮。這期間,蘇麻喇姑就經常出宮來到玄燁身邊,一邊照顧他,一邊輔導玄燁一些滿文書寫,“賴其訓迪,手教國書”。

所以,蘇麻喇姑是經常出宮辦事的。在清初,朝廷十分重視滿漢關係。如果孝莊太后身邊的侍女滿身臭味,還在宮外辦事,一定會招來漢族臣子的非議,這是清廷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們可以確定,蘇麻喇姑在晚年之前,不可能一年只洗一次澡。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孝莊太后去世,蘇麻喇姑也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因為此前的傳奇經歷,所以她在皇宮中的地位非常高。

而晚年的蘇麻喇姑,可能也是清淨了下來,開始修煉自己信奉的喇嘛教。《嘯亭續錄》記載,蘇麻喇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從這一點可以分析,蘇麻喇姑是晚年才開始“持素”,並且有了一些看似神秘的行為。

而且,暮年的蘇麻喇姑不僅不常洗澡,更是生病了也拒絕服藥。這些都可能是她自我修煉的一種方式,以達到“懺悔”的目的。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年過九旬的蘇麻喇姑病逝,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七追風


有人說好女人是一所學校,從這所學校畢業的男人都很優秀。

這句話簡直就是蘇麻喇姑一生的寫照。這個被歷史學家高度稱讚的女人,如同天才。當然,天才大多都有一些怪癖。

據《嘯亭續錄》載:

"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首先,蘇麻喇姑一年只擦洗(注意是用少量的水擦洗)一次身體,其次,他信仰佛法,還會喝自己的洗澡水。

下面我們就來揭開這令人匪夷所思的謎底。 首先我們來看此美女的生平:

這位美女出生在內蒙古的科爾沁大草原,乳名蘇茉兒,生於約1612年,康熙帝生於1654年,也就是說她比康熙帝要大42歲。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要娶她被她拒絕了。

難道歷史上的康熙審美能力有問題?多半是編劇胡編亂造了!

歷史上,蒙古族從元朝開始就信仰藏傳佛教,在蒙古草原上,蔬菜比肉類更稀缺,允許信徒吃肉的藏傳佛教符合這一地區的現實需求。

出生在科爾沁大草原的小茉兒從小受佛教感染,這是一種植根於民族血液之間的信仰,只是後來,她在大清帝國生活的時間太久,也接觸了漢族的文化,所以也受到了漢傳佛教的影響,"晚年持素"。


蒙古人信仰長生天,認為所有的東西都要還給長生天,包括自己的軀體,所以他們還流行天葬。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要受到長生天的"天譴″。

蒙古這裡降雨量稀少,年均降水量360毫米,水資源比較缺乏,水是蒙古人和牛羊等牲畜的生命源泉。

蒙古人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下水洗澡是蒙古族之大忌,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各部之後,為了保護水源,頒佈了《大扎撒令》,用法律規定不許到河裡洗澡,下河洗澡不止被砍頭,還會遭受天譴。


所以,蒙古人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洗臉和沐浴、洗衣服。但是那些說蒙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的也言過其實了。
蒙古的冬季,非常寒冷,人體不容易出汗,所以幾個月不洗澡也沒什麼異味。夏季雨水豐沛時,她們會接一些天水擦洗身體,或者找一些富含水分的植物葉子擦洗一下身上的汙垢,植物的葉子大都帶有清香,擦拭身上,也會留下清香。

所以早年的蘇茉爾可能也保留了這樣的習慣,雖然不洗澡,但是,用某些植物來擦洗身上。

加上蘇麻喇姑心靈手巧,善於女紅,參與清初定冠服,所以雖然她只在每年除夕擦洗一次身體,但自己能縫很多衣服來換洗,加上宮廷流行對衣服薰香,蘇麻喇姑身上有異味?不存在的。

我們知道佛教來源於印度,宗教信仰真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印度的母親河是恆河,上面浮屍與垃圾成堆。但印度人為了洗去自己身上的汙濁和罪孽,經常在恆河裡面沐浴,甚至喝恆河裡面的水。

他們相信,經過靈水的沖刷,靈魂能夠得到解脫,疾病也能夠得到醫治。也許人的健康大部分是由情緒左右的。


也許,還有其他的科學道理吧,總之,喝恆河水的印度人大多抵抗力卻很好,這些汙濁的水也沒有縮短他們的壽命。

與印度人喝恆河水情況相類似的是,蘇茉爾也相信水中有神靈,用水擦拭身體已經是對神靈的大不敬。所以,喝掉擦洗身體的靈水能夠得到懺悔,能夠得到神靈的庇佑,同時祛除疾病。

印度恆河:

所以蘇麻喇姑一生從來都不服藥,但令我們意外的是,這個從來不喝藥卻喝洗澡水的人,竟然活了90多歲。


蘇麻喇姑,憑藉自己的聰慧好學和膽識,加之從小在孝莊皇后身旁做婢女,這個偉大的女政治家對她的影響極大。

蘇麻喇姑成為康熙的啟蒙老師後,和孝莊太后一起,栽培了康熙這一個偉大的帝王。

後來蘇麻喇姑又養大了康熙的第12個兒子胤祹,在康熙的多位皇子爭奪皇位的時候,蘇麻喇姑養大的這個孩子卻遠離皇位的爭奪,最後得以福壽安康。

從這個好學校畢業的兩個男人都非常的優秀,足見蘇麻喇姑的人生智慧。


剛日讀史


蘇麻喇姑她為何一年洗一次澡,下面我來為大家解答,知道原因後不經讓我沉思。

說起蘇麻喇姑,不得不說蘇麻喇姑堪稱是一個奇女子,冰雪聰明,兩次冒險找多爾袞,讓多爾袞先後兩次將皇位拱手送給了皇太極和順治帝,做了輔佐幼主的周公;蘇麻喇姑更是“賴其訓迪,手教國書”,最終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的盛名。

但就是這麼一個奇女子卻有兩個令人奇怪的怪癖:一是不洗澡,二是不吃藥。

其實蘇麻喇姑之所以不洗澡,這一點我們要從她出身說起,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在那個時代,蒙古族人的水是給人用來喝的、給牛羊飲的,他們覺得把水用來洗澡之類的,這些都是對水的一種嚴重浪費,是對老天爺的一種極度的不尊重行為。

蒙古地區一直都是異常缺水,所以蒙古族的人民都惜水如命的,他們認為浪費水是對他們天神的褻瀆,所以他們的信仰就是一年只洗一次澡,只有在除夕的那一天才會用少量的水用來洗去全身汙穢,自然洗完澡的水也要自己親自喝下以示對天神的懺悔。

我們所看到歷史記載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而且洗完澡之後還要把髒水喝掉,也不要在覺得奇怪了,蘇麻喇姑自幼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作為草原的兒女自然會養成這樣的的生活習慣,即使後面到了中原地區不在缺水了,但是這一年只洗一次澡早就成了蘇麻喇姑的一種信仰。環境會變,但一個真正有自己信仰的人,他的信仰是永遠不會變的。


像素說歷史


估計是康熙愛屋及烏吧,畢竟身體裡也流著草原人的血。就好比有些人身上的狐臭味一樣,如果是情投意合的有緣人,對方身上再重的味道也聞不到,如果不是擦肩而過的瞬間飄過去就很敏感,對於這種只能用“緣分”來解釋,不同的味,同樣的道理。(當然狐臭不是誰的錯,更不是病,遺傳基因導致)。




蘇麻拉姑為什麼一年才洗一次澡,是懶嗎?


還真的不是。這要從蘇麻拉姑從小生活的環境說起,她是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的遊牧民族,都知草原傷一年四季風沙不斷,特別在小草發芽的春天,雨水是決定牧民收成的好壞的根本,如果沒有水,一切都是夢想(現在也是),尤其是對草原人最稀缺的就是水源,在草原上水被譽為神靈的賞賜,所以牧民們對待水源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


蘇麻拉姑原名蘇茉兒,是一戶貧苦牧民家庭的女兒,在蘇茉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著父母放牧為生,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蘇茉兒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水的重要性。


在清朝時期的科爾沁草原,牧民所需要的用水全部都是靠雨水,是沒有鑽井取水的技術的哈,所以牧民們就會通過收集雨水來維持生計,每一滴水都會循環利用到極致。


所以洗澡對於從小生活貧苦的蘇茉兒來說變得很奢侈。對於過慣了苦日子的孩子,對身邊擁有的一切都非常珍惜,這使得蘇麻拉姑在進宮後成了別人眼中“大姑姑”的時候,依然沒有“飄”起來。


特別是來到了紫禁城生活以後,蘇麻拉姑仍然堅持在老家養成的習慣,一年中只有在除夕夜的晚上用少量的水擦洗身子,然後在把洗過澡的水留下來飲用,一滴也不浪費。據說這是在向神靈闡述因為洗澡造成的水源浪費。


蘇麻拉姑是孝莊的陪嫁丫鬟,從小服侍蘇麻拉姑孝莊太后,兩人的感情早就超過了主僕關係,這也使得康熙從小便被蘇茉兒照顧特別是康熙小的時候出天花,是蘇茉兒一手照顧好的,據說蘇茉兒是個滿漢皆通的智慧女子,還是康熙的啟蒙老師。

在康熙鰲拜,滅三藩的時候都是蘇茉兒的捨身相助,康熙才順利做穩皇位,就是身邊這麼一位有情有義的女子常在左右,康熙除了敬重估計什麼都聞不到。


再者就是古代王公貴族室內都有薰香的習慣,就算是蘇麻姐姐一年不洗澡,室內淡淡的薰香味也遮蓋住了。




特別是在孝莊有次生病的時候,蘇茉兒更是發下誓言,願意用自己的命換孝莊的命,發誓自生病終身不再服藥。

據說蘇麻拉姑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特別在孝莊太后去世後,康熙為了避免蘇麻拉姑寂寞,把自己的其中一個兒子交給了蘇麻拉姑撫養。

清祖制只有嬪位以上的妃子才有資格撫育皇子,看的出來康熙對蘇麻拉姑的感情很深。


微風之語


蘇麻喇姑是清朝後宮的傳奇宮女,同時她也是有史記載地位最為尊貴的宮女。她死後,康熙下令將她以嬪[地位僅次於妃]禮下葬,同時也讓皇子為他守孝。為此《康熙王朝》中甚至還杜撰出了一段康熙和蘇麻喇姑的愛情故事。






蘇麻喇姑地位如此尊崇,但她卻擁有一個讓人看起來無法理解的習慣,那就是一輩子不沐浴,一年只擦一次身體。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的六世孫昭槤在《嘯亭續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昭槤說的很清楚,蘇麻喇姑崇尚佛法,晚年選擇吃齋。另外她一輩子都不沐浴,只用少量的水在除夕夜擦拭一下身體。擦完身體後,她還會將擦身體剩下的的髒水喝掉,以表示懺悔。

【注;古人的“沐”指的是洗頭,“浴”指的是洗身體。所以用水擦拭身體並不是沐浴】






關於蘇麻喇姑不洗澡的原因,大部分人認為是古代蒙古地區缺水,所以遊牧民族為了保護水源一生只會沐浴三次,即出生、結婚、去世。因此當蘇麻喇姑來到紫禁城後,每年擦一次澡都成為了奢侈的象徵,所以他為了表示對浪費水源的懺悔,選擇了將洗澡水喝掉。

至於這件事的真假無從考證,但關於古代蒙古人異常珍惜水源卻是真的。《新元史》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蒙古帝國初期,曾經有一名西域商人奧都拉合蠻來到了蒙古地區經商。大概是由於天氣太熱了,所以她就跑到了附近的河水中洗澡。洗的正開心的時候突然被察合臺的士兵抓了起來,之後察合臺親自下令要處死這哥們。

估計當時這哥們當時也嚇傻了,成吉思汗的兒子親自下令要處死自己,而且自己連犯什麼罪都不知道。



正在恐懼的時候,窩闊臺說情,說他這是在河水中找尋丟失的金銀,並不是在河中沐浴。原來蒙古帝國有一條國法;“春、夏浴水中者死”。

最終察合臺聽了窩闊臺的話才勉強放了這名商人。估計從此之後,這哥們再也不敢在河水中洗澡了。

話又說回來。春天、夏天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這種時候人們下河洗澡竟然是死罪。以此看來,蒙古人確實對水源異常珍惜。






最後說一下不洗澡有沒有味,答案當然是有味了,而且還非常大,搞不好還會長蝨子。

說兩個宋朝的案例吧。宋朝時期,士大夫階層非常喜歡沐浴,但總有那麼幾個個別的人和蘇麻喇姑一樣不愛洗澡。這其中就有出身宰相之家的竇元賓。他由於不愛洗澡,身上都臭了,於是朋友們經常戲謔的稱他為“竇臭”。

另外王安石在不洗澡方面更出色。有一次上朝的時候,王安石身上的蝨子都從鬍子裡爬了出來,惹得皇帝和滿朝文武哈哈大笑。最後王安石還是在親家幫助下才改變了不洗澡的壞習慣,消除了身上的臭味和蝨子。






蘇麻喇姑不洗澡,身上一定是有味的,但一般也不會有人嫌棄。原因在於她服侍了孝莊一輩子,還曾參與了清朝冠服的制定工作。另外,他在康熙身染天花的時候不離不棄,主動照顧康熙,最終康熙也在她的照顧下康復。單單憑這份功勞也足以獲得滿清皇室的尊崇,又怎麼會有人嫌棄疏遠她呢?


我是越關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莊太皇太后駕崩。蘇麻喇姑終日鬱鬱寡歡,後來就遁入空門,佛家思想四大皆空,不再對塵世間有過多的奢望。於是蘇麻喇姑就非常的苛求自己,最後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蘇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這種習慣是在77歲高齡後才有的習慣,每到除夕夜,她會用少量水擦拭身子,清洗完畢就把用過的水一飲而盡,。史書記載: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這就是說蘇麻喇姑不愛洗澡,並且喝洗澡水的事。

蘇麻喇姑是一個傳奇的女性,對皇室忠心耿耿,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蘇麻喇姑享年九十三歲,走的很安詳。


談歷史那些事


蓮花日淨身。想那了


沙龍文化


一年洗一次澡,不代表一年擦一次身體。天天擦也會乾淨的。


朝陽阿力


我也覺的浪費水,有些過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