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5歲之後不知道幹啥

最近到處都在說失業,主流聲音就是現在的大學生其實找到好工作太難、80後都已經過去,90後都已經謝幕,大咖們都說學不好這樣會失業,沒有那樣也會失業,總之一句話,好像未來很難、不可預見。好迷茫好絕望。

是的,跟不上時代很難,思維轉型不了很難,最難的是35歲年紀輕輕,正是做事業的時候,卻不知道做什麼了?

真正的問題是:當你不再年輕了,你還能做什麼?

深度: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5歲之後不知道幹啥

今年傳聞華為裁掉了一大批34以上的老員工,引起職場族尤其是一線城市的白領們大恐慌。

在華為那種狼窩裡能熬到34歲的人尚且如此,我們這些還沒修煉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該怎麼辦?

不管是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還是私企招聘,多數都會註明‌‌“35歲以下‌‌”,一些中小企業甚至要求30歲以下。

那麼35歲以上的體制外人都去哪了?

我幾年前開始就經常思考這個問題,當然也沒想出個結果。

深度: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5歲之後不知道幹啥

或許會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說:如果你工作了十幾年還沒有掌握一些讓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被淘汰就是活該。這話聽起來正確得像真理一樣,我只希望說這話的人自己到了35歲的時候真的能夠成為無法被年輕人代替的人。

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不可代替?

深度: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5歲之後不知道幹啥

有肯定是有的,但絕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工作真不需要十年的經驗積累。如果你做的事情年輕人能做到80%甚至只是60%,而他要的薪水只有你的一半不到,你覺得老闆會怎麼選擇?

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開始退化了,你怎麼跟那些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夥子拼加班拼熬夜?就算你身體是鐵打的,你要不要照顧家庭?要不要陪伴孩子?大家同在一個公司,人家加班你不加班,老闆看了會怎麼想?換了你是老闆你會怎麼想?你會僅僅因為同情或舊情而允許一個工作量比別人少拿錢還比別人多的人存在嗎?

其實代入NBA的情況就明白了,奧尼爾、鄧肯、加內特、司機、科比等超巨能打到40歲左右自己不想打了才退休,而絕大多數普通球員不到35歲就打不上球了。

三十二三歲以後即使還能拿到合同的一般都是低薪老將合同,像科比司機那樣職業末年還能拿高薪的,那是人家之前為球隊貢獻了太多,這樣的人在整個聯盟能有幾個?

深度: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5歲之後不知道幹啥

那總說:男人得自己創業,才算是有自己的事業。

當時我們都不理解這話,後來人過三十以後,慢慢地發現,自己所在的公司裡真的沒有‌‌“老‌‌”員工了,自己的同學朋友也一個個不再打工了。

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總結起來,在我的小學中學大學同學中,如今還在私企打工的,已經是少數派。當年我們大學畢業時,想的都是找個好工作,覺得上班掙錢做白領是理所當然的事。

深度: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5歲之後不知道幹啥

如今只過去十年,已經沒幾個所謂的白領了。他們都去哪了?

現在所倡導的‌‌“大眾創業‌‌”一向是即被褒揚也被批判被嘲笑的,但事實上在中國,一直都是大眾創業,不管你是開個小點還是擺個小攤,不需要誰來提倡,到35歲或者更早一些時候,你就會發現,真的沒法再打工了,就算自己還想打工也沒人要了。

自古寫字樓如青樓,不許樓裡見白頭。

而那些年輕時打了雞血以熬夜通宵為榮的白領們,恐怕到不了應當白頭的年齡,就已經白髮蒼蒼了吧?

別再想著失業不失業了,好好想想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還能去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