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這些內容是重點!

關於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這些內容是重點!

2019年4月11日,水利部辦公廳下發《水利部辦公廳關於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的通知》,水利部決定於2019年4月至11月,在水利行業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

其工作目標:緊緊圍繞安全風險預控、關口前移,全面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格落實水利工程建設各參建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強化隧洞工程等高風險施工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切實提升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有效防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作為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重點內容之一,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建設重點及流程有哪些呢?

NO.1 成立組織機構

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領導小組,負責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研究、統籌、協調、指導工作。日常辦事機構宜設置在單位安全管理部門。

1.單位主要負責人任組長。

2.分管安全領導、分管生產領導、技術負責人任副組長。

3.技術、安全、質量、設備、材料等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NO.2 編制工作實施方案

關於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這些內容是重點!

風險分級管控操作步驟

風險分級

風險點劃分

危險源辨識

危害因素分析

風險評價

風險分級

風險管控

制定管控措施

明確管控層級

編制管控清單

風險告知和風險培訓

NO.3 確定風險源(點)

風險源(點)劃分應遵循“大小適中、便於分類、功能獨立、易於管理、範圍清晰”的原則,涵蓋單位安全管理全過程所有常規和非常規狀態的活動。

劃分要求:

1.以部門為單位,按照安全責任分區,進行區域劃分。

2.按照作業區域等不同進行進一步劃分,確保風險點識別全覆蓋。

3.操作及作業活動應涵蓋全過程所有常規和非常規狀態的作業活動。

NO.4 危險源辨識

根據識別單元,細化分解、確定識別對象。

1.設備系統識別對象根據風險識別單位所屬設備構成,逐一具體到每個獨立設備。

2.作業活動識別對象按風險是被單元,逐一具體到每道工序。

3.作業環境識別對象按風險識別單元,逐一具體到現場區域每個設施。

NO.5

危害因素分析

對危險源危害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3.風險矩陣分析法(LS)。

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5.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6.危害及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

以作業過程為主線進行危害分析可選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以設備設施和廠區內及周邊環境為基礎單元進行危害分析可選用“安全檢查表(SCL)”。

NO.6 風險評價

依據安委辦〔2016〕11號意見,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較大、一般、低風險四個等級,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

1.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又稱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用來評價人們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下作業時的危險性半定量評價方法。

優點:

(1)簡單易行,操作性強,危險程度的級別劃分比較清楚醒目。

(2)有利於掌握風險點的危險情況,促進改進措施的實施。

缺點:

(1)根據經驗確定三個因素的分值及劃定危險程度等級,具有一定侷限性。

(2)只能作為作業活動的風險評估,不能普遍使用。

2.風險矩陣分析法

風險矩陣分析法是識別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判定可能產生的後果及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確定危害的風險,根據風險級別,採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優點:

(1)方法簡單,易於適應。

(2)顯示直觀,可將風險很快劃分為不同的重要性水平。

缺點:

(1)該方法的主觀色彩較強,不同決策者之間的等級劃分結果會有明顯差別。無法對風險進行累計疊加。

NO.7 風險分級管控措施

一、制定管控措施

1.工程措施

(1)消除或減弱危害,通過對裝置、設備設施、工藝等的設計來實施。

(2)密閉,對產生或導致危害的設施或場所進行密閉。

(3)隔離,通過隔離帶、柵欄、警戒繩等把人與危險區域隔開。

(4)移開或改變方向,如危險及有毒氣體的排放口。

2.管控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應急預案等體系文件。

(2)明確職責定期檢查,加強日常安全監控。

(3)減少暴露時間(如異常溫度或有害環境)。

(4)監測監控。

(5)設置安全警示牌、風險告知牌。

(6)培訓。

(7)實施考核獎懲。

3.個體防護

(1)個體防護用品包括:安全帽、耳塞、聽力防護罩、防護眼鏡等。

(2)當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減弱危險有害因素時,均應採取防護措施。

(3)當處置異常或緊急情況時,應考慮佩戴防護用品。

(4)當發生變更時,但風險控制措施還沒有及時到位時,應考慮佩戴防護用品。

二、明確管控層級

風險分級管控應遵循風險越高管控層級越高的原則,對於操作難度大、技術含量高、風險等級高、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作業活動應重點進行管控。上一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並逐級落實具體措施。

三、編制管控清單

經過風險點劃分、危險源辨識、危害因素分析、風險評價和分級、制定管控措施等工作,可以最終將風險點、危險源、管控措施等內容彙總成冊,形成單位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四、風險告知和培訓

形成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後,單位採取培訓、告知牌、管控措施落實等多種形式,對全體職工進行風險告知,使每位職工都能夠熟悉崗位存在的安全風險及相應的管控措施。

NO.8

繪製安全風險分佈圖

針對各個區域存在的所有風險,以該區域存在的級別最高的風險對該區域進行標註。

關於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這些內容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