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膽囊息肉?為什麼有些人有膽囊息肉卻不用切除?

李雯雯


膽囊息肉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膽囊病變,是膽囊黏膜侷限性隆起性病變的統稱,在正常人群中發病率高達4%~10%,大多無臨床症狀,大部分問題不大觀察就好,有的膽囊息肉可以發生癌變,需要重視。



膽囊息肉病因複雜,可能與膽石症、慢性膽囊炎和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也有幾種不同的類型。膽固醇息肉 ,佔膽囊息肉的60%,大多小於10mm,多發、易碎、易脫落,不會癌變。再次B超複查時可能就找不到了。炎症性息肉,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佔膽囊息肉的10%,直徑約5mm,單發或多發。息肉周圍膽囊壁有明顯炎症。不會癌變。還有兩種為腺瘤樣增生或者腺肌瘤有癌變的可能。



上面4種是非腫瘤性的,還有兩種瘤性的息肉。第一:腺瘤,多數為單發,有蒂息肉,部分病例可同時伴有膽囊結石。惡變率高達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10mm以上癌變機率明顯增大。第二•腺癌 分為乳頭型、結節型及浸潤型。乳頭型和結節型為隆起性病變,表現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膽囊癌往往為早期。



對於暫時不適合手術的膽囊息肉,需定期超聲檢查,動態觀察息肉的變化情況(1)膽囊息肉6~9 mm,但無癌變高危因素;或有癌變高危因素,但膽囊息肉≤5 mm,建議在6個月、1年,然後每年直至5年進行超聲檢查。2)膽囊息肉≤5 mm,但無癌變高危因素者,建議在第1、3、5年做超聲檢查。




在超聲隨訪過程中,如果膽囊息肉增加≥ 2 mm或達到10 mm,建議行膽囊切除術,如果膽囊息肉同時出現了以下三種情況,也建議手術治療。



1、如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膽囊炎,並有明顯臨床症狀者,均應施行膽囊切除術。

2、無明顯症狀的10mm以下的息肉,不需手術,可繼續觀察。定期觀察(3個月),若病變有增大趨向,應行手術。

3、疑有早期膽囊癌可能,也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乳腺科王醫生


膽囊息肉,又被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這組疾病的發病率極高,健康人超聲檢查中有3-7%的人患有這組疾病。在屍檢中幾乎都發現了膽囊息肉。也就是說,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這一生,總會患上這種疾病。

但是得了這種病,也並不是都需要手術,哪些人才需要手術呢?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種疾病。

膽囊息肉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它有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之分,腫瘤性息肉又分為良性和惡性。其中非腫瘤性息肉和良性的腫瘤性息肉佔了絕大多數,只有極少數膽囊息肉是惡性的。

非腫瘤性息肉,比如膽固醇息肉,佔了全部46-70%,炎症性息肉佔了7%

而在腫瘤性息肉中,良性腫瘤性息肉(如腺瘤)佔總數的6%,惡性腫瘤性息肉(膽囊癌)佔7-8%

臨床醫生通過總結,分析了哪些息肉容易是惡性的,制定了膽囊息肉切除的指徵。滿足以下這些情況的,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1.膽囊息肉直徑大於1cm的,需要手術切除。因為直徑大於1cm的息肉往往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惡性。

2.年齡大於50歲的患者,可以採取手術切除

3.無蒂性或者單發的膽囊息肉,需要切除

無蒂或者單發的息肉,更容易是惡性的。因此需要手術切除

4.短期內明顯增大的息肉,需要切除

5.位於膽囊頸部的息肉,可以切除

6.伴有膽囊結石的息肉,可以切除

這是肝膽胰腺和腸的解剖圖

位於膽囊頸和伴有結石的膽囊息肉往往有明顯的症狀,比如疼痛、黃疸等,因此可以採取手術治療。

其餘情況的膽囊息肉患者,可以觀察,並不需要切除,定期複查即可。


人體探索者


首先,我們來回答,什麼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又稱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指各種膽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總稱。

一般患有膽囊息肉的人,右上腹部會有輕度不適;若有結石,則可能出現膽絞痛。但很多人的膽囊息肉都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的,平時並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情況。

膽囊息肉中,有六成以上屬於“膽固醇性息肉”,其形成與大吃大喝有關,實際上就是大量的膽固醇無法溶解而形成的結晶。這種情況,如果飲食上有所調整,可能會縮小。但不注意,可能會變為“多發性膽囊息肉”。

至於是否需要進行手術切除,需分情況對待。

有以下情況者,需考慮手術——

  1. 診斷時懷疑有惡變可能的息肉;

  2. B超定期觀察室,發現息肉在增大,腺瘤樣息肉或基底寬大,合併膽囊結石或膽囊壁增厚。

如果沒有上述情況者,可不急於手術,每半年複查一次B超即可。

如果做手術,一般都是切除膽囊,也有保膽取息肉的手術,但適應症比較苛刻,比方說,膽囊功能必須良好,B超現實膽囊壁不厚,粘膜光滑,息肉不多,且要明確排除惡性的可能。

所以,是選擇保膽還是切膽囊,最好多方諮詢後,再做決定。

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用,請記得點贊哦~21


家庭醫生雜誌


膽囊息肉是膽囊壁的隆起性病變,多為良性,有些有蒂、有些基底部較大、有時單發、有時多發,一般無明顯症狀,多在體檢和腹部B超時發現,當膽囊息肉合併膽囊結石、膽囊炎、膽囊壺腹部(膽囊頸)息肉較大阻塞膽囊管時表現為右上腹痛並向右肩部放射、消化不良等類似膽囊炎的症狀。



對於治療方案以手術切除膽囊為首選方案,對於直徑小於1釐米、單發的膽囊息肉無任何不適症狀可暫不手術,但需3個月至半年複查一次B超,觀察息肉有無增大跡象,若有明顯增大,應考慮儘早手術;直徑大於1釐米且多發並伴有膽囊炎、膽結石時應考慮及時手術切除膽囊,以免發生結石嵌頓、刺激息肉惡變等情況。


小克認為,發現膽囊息肉,有沒有症狀及併發症,均應考慮擇期手術,切除膽囊,並行活檢是最佳方法,徹底解除每天想起息肉就不自在的顧慮。現在有提倡保膽切除息肉手術的,小克不推薦,還是連同膽囊一併切除較為安全可靠。

現在腹腔鏡膽囊手術己普及和成熟,對於擇期膽囊切除是一個好的選擇。


小克大夫


膽囊息肉,多數人是體檢B超發現“膽囊息肉”的,因為它經常沒啥症狀,少數人會感覺上腹部不舒服,還可能牽扯著右肩背一起痛。

但如果息肉長在我的脖子處(接近膽總管的位置)就可出現膽絞痛,那種疼就是叫人生不如死了。

這裡聽專家是如何解答的:

專家: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胡海主任、教授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1459640878315304104, "vid": "baf0597247cc47f2b65112ffdefd533d\

微醫掛號網


在臨床上經常會有膽囊息肉患者拿著自己的B超檢查結果,來諮詢自己的膽囊息肉需不需要進行手術切除,以及為什麼有人就不用手術切除。其實在臨床上由於每個患者膽囊息肉的情況不同,那麼就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手段了。

膽囊息肉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其是指來源於膽囊壁並且向膽囊腔內凸起的一類疾病的總成,其中凸起是一種非結石性的息肉樣凸起。該病在臨床上主要分為非真性腫瘤性息肉和真性腫瘤性息肉,針對其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

對其治療方案的選擇主要根據患者息肉的大小、數目、形態、部位、年齡、短期內疾病發展的態勢、是否伴有嚴重併發症、是否出現膽結石等情況。臨床上對於具有下列特點的息肉多采用手術切除治療:病變部位息肉大於10mm、息肉為單發、光基狀態的、伴有膽囊結石出現膽囊部位明顯絞痛的、患者年齡大於50歲、短期內息肉有明顯增大趨勢、息肉位於膽囊頸部的等;但是對於息肉超過1釐米(具有較高的惡變率)的患者,無論何種情況都首選手術治療。反之對於具有這些特徵的膽囊息肉一般則無需行手術切除(以藥物控制治療、臨床觀察等為主)治療:息肉的直徑小於10mm、患者比較年輕、完全沒有任何膽囊息肉症狀、短期內息肉並沒有增大、息肉為多發的、不伴有併發症、未出現膽結石等。對於這類不需要手術切除的患者,也要定期經行超聲檢查,觀察與監測息肉的變化情況,隨時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

因此,臨床上由於患者的情況各不相同,治療手段也有所差別,不可一概而論。

本期答主:蔡露,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膽囊息肉是怎麼回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51e000dac20d48b0d7b\

醫學微視


膽囊息肉是一種膽囊的假性腫瘤,是屬於良性腫瘤範圍,包括膽固醇性、炎症性和增生性。

膽固醇性息肉佔膽囊息肉樣病變的60%,為膽固醇沉著經巨噬細胞吞噬後形成泡沫細胞的堆積,刺激上皮增生形成屬非腫瘤病變,不會癌變;炎性息肉為慢性炎症所致肉芽腫,由毛細血管慢性炎症細胞和纖維細胞組成,也不會癌變;增生性息肉是一種非炎症性又非腫瘤性的增生性病變,有豐富的結締組織和少量平滑肌束組成。

膽囊息肉大多無症狀,多於體檢時偶然發現,部分患者以右下腹或劍突下痛為表現,腹痛沒有特異性,與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相似。膽囊息肉的診斷主要靠實時超聲檢查,根據隆起病變的形態、部位、回聲特點進行診斷。

因為膽囊息肉屬於非腫瘤性病變,如果無明顯症狀不需要手術,但是良性腫瘤和息肉在形態上學上極其相似,確診依賴病理檢查,所以臨床上膽囊息肉樣病變治療原則包括:1.直徑≥10毫米者應手術切除術,中行冰凍病理檢查,若為惡性加根治性淋巴清掃;2.直徑小於10毫米,無症狀者嚴密隨訪,若腫瘤達到10毫米或短期內迅速增長,則應及早手術治療;3.有明顯的症狀者行膽囊切除術。


胃腸先生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

是否需做膽囊息肉切除術,要看息肉的大小,病程長短及是否息肉長得很快,年齡因素,是否有症狀及症狀是否嚴重、是否有其他疾病、術後的恢復等,因為手術總是會影響人的元氣的,手術還有可能會因各種因素而出現不想看到的併發症等,因此如果可以不手術的,醫生也會建議暫時儘量還是不選擇手術治療的。


曉燕話營養


目前,膽囊息肉的發病率在上升。膽囊息肉從醫學上說是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簡稱,膽囊息肉樣病變從概念上說是膽囊壁向內隆起的一種疾病。膽囊息肉從病理上分類,可以分成二十幾種,簡單一點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的膽囊息肉又可以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

膽囊息肉的檢查不用太複雜,跟檢查膽囊結石一樣,一般首選B超。發現膽囊息肉後需要定期隨訪,膽囊息肉的大小是決定用什麼治療方法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小於一釐米的膽囊息肉如果有症狀可以服用藥物治療,沒有症狀只需要定期隨訪。

膽囊息肉的非腫瘤性疾病中包括膽囊的膽固醇結晶、炎性息肉和膽囊腺肌症等,尤其是現在多見的膽囊性息肉樣疾病,初期的時候會比較小,有些可能是小結石,所以在B超下很難分辨是息肉還是結石。

膽囊息肉在B超下也可以分為這幾類:像米粒一般大小,在兩毫米之內;遍佈膽囊壁,切除後會看到膽囊壁上灑滿一粒粒的白點,這個階段可以通過中醫藥治療。如果息肉長的比較大則需要重視起來。因為超過一釐米的膽囊息肉有很高的惡變率,所以建議不管是什麼類型都手術切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