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雲是死後唯一葬入八寶山的愛國軍閥

龍雲是死後唯一葬入八寶山的愛國軍閥

提到龍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主席和滇軍領袖,響噹噹的“雲南王”

龍雲是死後唯一葬入八寶山的愛國軍閥

而且,他的書法“端莊嚴謹,頗有大家風範”,親筆題寫的“石林”,一直留存於現在,成為雲南省最具代表的文化遺產之一。

在主政雲南期間,龍雲提出了要建設“新雲南”的宏偉目標,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教育等諸多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收到了相當不錯的成效。尤其在抗戰期間,雲南成為了國民政府最堅定的戰略大後方。

龍雲是死後唯一葬入八寶山的愛國軍閥

龍雲(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字志舟,原名登雲,彝族人。他早年起就開始參加反清鬥爭,在1911年時加入了滇軍,並很快被雲南都督唐繼堯所賞識,從下級軍官逐步提拔為自己的侍衛隊長,最後升任滇軍第五軍軍長,成為了滇軍中的實力派。

1927年,面對唐繼堯的一系列倒行逆施,龍雲聯合胡若愚等人,發動了“二六政變”,迫使唐繼堯下臺。之後,在與胡若愚的鬥爭中,龍雲終於勝出,成為滇軍事實上的領導人。

1928年,龍雲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雲南省主席,正式成為獨霸一方的諸侯。在龍雲當政後,老蔣也是剛剛在國民政府中掌權,對雲南這樣的偏遠邊陲之地,一時無力顧及。因此,為了牽制和掣肘屢屢對自己進行挑釁的桂系,老蔣對龍雲更多地採取拉攏政策。

而龍雲,其實也非常需要依靠老蔣的中央政府支持,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這個時期的龍雲和老蔣之間,可謂是各取所需,相安無事。老蔣甚至這樣評價龍雲:

“龍雲好比南越王趙佗,自帝其國,非敢有害於天下。龍雲只想獨霸雲南,稱臣納貢,既無問鼎中原之心,也乏窺竊神器之力,不同於閻、馮、李、白,對龍雲要容忍,只要服從中央,即使他在雲南另搞一套,最後為我所用,無傷大局。提拔龍雲,就是壓低李、白。”

對於老蔣的寬容與誇許,儘管是表面的,龍雲自然投桃報李,多次表示對老蔣“始終擁護”和“一切服從”,並在蔣桂大戰和西安事變等事關老蔣性命得失的關鍵時刻,都站在了老蔣的一邊。因此,雖然多年來老蔣逐漸地消滅了各地軍閥,但對龍雲在雲南搞得小政權,他卻並沒有太過介意。

全面抗戰爆發後,龍雲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民族大義,為了抗擊小日本,滇軍第一批就撥出6個旅和12個團的兵力,組建了第60軍出滇前往前線抗戰。

1938年4月,60軍參加了徐州會戰,血戰臺兒莊,有效地支援了正面戰場的會戰。臺兒莊戰役後,滇軍僅剩下了一個師的兵力。不久,龍雲又派出第二批的滇軍共計3個軍約20餘萬人,出滇參加抗戰。

龍雲是死後唯一葬入八寶山的愛國軍閥

除了積極派兵抗戰以外,龍雲的另一大貢獻是修建“滇緬公路”,保障了援華物資的供給線。龍雲在資金、技術和設備統統缺失的情況下,克服萬難,獨立從雲南徵調民夫幾十萬人,修建完成了900多公里的公路。英國《泰晤士報》,盛讚到:

“只有中國人才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做得到”。

從抗戰中後期開始,龍雲日益感到老蔣對自己的威脅,尤其是對於老蔣“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牴觸。龍雲對於西南聯大以及民主同盟在昆明的民主運動,採取理解和包容的態度,並使昆明有了“民主堡壘”的聲譽。這些,越來越引起了老蔣的仇視。

1944年底,龍雲秘密加入了民盟,加上中共在昆明的地下黨影響,共同組成秘密委員會,討論團結西南各省力量的問題。龍雲的這些舉動,更加引起了老蔣的忌恨,最終決定徹底解決掉龍雲。

1945年10月2日,抗戰剛剛勝利不久,老蔣立即對龍雲開始下手。國民政府發佈命令,免去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的職務,調任軍事參議院院長這個虛職,任命盧漢接替龍雲的雲南省政府主席職務。

《龍雲傳》

《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