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人生格言嗎?

覺醒在紅塵


我的人生格言是:是非審之於心,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是非審之於心。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就去相信什麼,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思想。凡事先問自己的心,凡事向內求。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自己的本心。

譭譽聽之於人。就是說我們做事,做的好與壞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眾去評判,由時間去甄別好壞。

得失安之於數。就是說我們得到什麼,失去什麼,都不要太在意,因為這就是命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我們要修煉的人生態度。

這就是我的人生格言。我一直用這條格言來激勵自己,同時他也是我做人處事的準則。

與君共勉。





韋龍DT


“關愛他人,善待自己”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我讀五年級的時候,一個普通的傍晚,一家人吃過晚飯後,媽媽在洗碗,我懷著今天怎麼沒有肉吃的抱怨心情在把玩玩具,爸爸則坐在凳子上喝著茶。這時候電視上插播了一條“聖得西”西裝的廣告,大概內容是一個小男孩在店鋪門口躲雨,但是雨太大還是有不少水滴濺到了身上,這時候一個同樣在躲雨的男士把自己的西裝脫下來,給小男孩披上,小男孩開心的笑了。當出現那句“關愛他人,善待自己”的獨白的時候,爸爸不禁的也讀了一遍,並且對我說:xx,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就是當你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其實也是你在善待你自己,爸最喜歡這句話了。

然後多年以後我才漸漸懂得,爸爸那些話的真正含義,想想這些年爸爸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所付出的全部,從我懂事起,就一直感動著,心裡也暗暗告誡自己,以後一定要有出息,要好好孝順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也正因為那一次奇怪的對話,讓我心裡烙印下了這句話,同時也成了我的人生格言,“關愛他人,善待自己”。




樹蔭下的狗子


一直激勵我的人生格言“無論發生什麼,生活還要繼續”

我的人生經歷中這句看似普通的話語卻是一路幫助我走出了很多困境.

第一次失戀,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形容,感覺自己失去了全世界一樣,撕心裂肺的哭喊,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沒有她的人生如何繼續,但是慢慢平靜下來告訴自己“無論發生什麼,生活還要繼續”就這樣慢慢的走出來,之後發現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你還是繼續好好的生活著.

第一次失去親人,心痛,難受,無聲哭泣,哭到癱倒在床上,醒來繼續哭,不斷的告訴自己“生活還的繼續”,慢慢走出那段陰影,會想念,但不會再哭了。

第一次工作失意,難過失望,感覺自己那麼努力根本沒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不知道該怎麼辦,不想去上班,慢慢告訴自己 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無論發生什麼,生活還得繼續”慢慢克服壓力,繼續努力.

很簡單的話語,確伴隨了我三十年,幫助我走出困境,重拾生活.有時候生活的激勵並不需要什麼豪情壯語,只需要一些簡單的話語就夠了!


我要在這撒個歡


天道酬勤

剛下學的時候(18歲),就出去打工,剛去的時候比較勤快,別人歇著我不歇著,我就一直幹,每天上班去的最早,下班最晚,就這樣被同事說成了傻,但也沒聽他們的該怎麼幹還怎麼幹。

後來幹了一段時間,老闆看我乾的踏實不錯,成了老闆的紅人,有什麼工作都讓我交代下去安排,門市上的鑰匙也交給我。

最讓我感動的是有段時間老闆忙,到了發工資的時候沒空取錢(08年發的是現金),老闆就給我2張銀行卡,告訴我密碼讓我去取錢,真的讓我特別感動。

後來我的同事不知道怎麼回事都看我不順眼了,老是擠兌我,老闆讓我安排的工作也不怎麼做,我也沒給老闆說都是自己做了,後來老闆知道了,給我說怎麼處理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又教我怎麼安排,知道後來老闆讓我計算獎金,和後來來了點新工人情況才算好轉。

就這樣工作了6.7年,老闆找我談談,大概是不能就一輩子打工,要想想自己以後,說要給我開個門市,給我10萬不用還,後來我就在和老闆同一個城市開了個門市,第一年由於沒做好,接近倒閉,我老闆知道了之後又給我送了2萬塊錢過來,陸陸續續又給了8萬,還過來幫我看店,這才把店開起來,後來賺了錢,我去把錢還給老闆,老闆說什麼不要,說是看中你的人,你幹好了我也有成就之類的,第二天我帶著現金去老闆家裡,把錢放下就走了,沒多久老闆就把錢給我拿回來了,說連我的話都不聽了,還有點生氣,那天的事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後來再也沒有提過這事,只是以後逢年過節的時候我都會去看看我老闆。

上天會照顧那些善良的人





清河小號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我出生在偏遠地區,家庭生活條件差,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做人處事,順其自然,老天是公平的,當他關閉大門必會給你開窗。人生也一個樣,哪有魚與熊兼得呢?好比我以前家裡窮又要幫忙父母做家務活,把學習落下了,可是我練就了一身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出來工作也有幫助。還有女朋友離開了我,我是傷心難過一陣子,可是要是沒有她的離開我能遇到現在那麼好的老婆嗎?還有當我們身處苦鏡時,那還是一樣磨練在我們,等苦過了才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


人生哪有一帆風順風的,風平浪靜那是人生嗎?我們在風浪中慢慢長大,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吧!


夢裡世界是那麼美好


一句話概括自己的人生格言?

對著這個問答,我愣神半天,自己的人生格言?我還是讀書的時候有過人生格言,走上社會後就沒有了人生格言。只是在每天過著自己的生活而已。

不過,下午我在整理我微信空間的時候,讀到幾年前我發在朋友圈裡作家汪曾祺的一句話:“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我覺得非常適合我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的人生格言。雖然是借來的,但卻恰如其分的表達了這些年我的心境和遭遇。

我對自己說:不管你曾經經歷過什麼,或正在經歷什麼,請相信,生活,是好玩的。請繼續熱愛生活,熱愛你所擁有的一切,熱愛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畢竟,人生,就這麼短,還是要及時行樂。畢竟,生命,就這麼長,還要讓自己快樂。





勵志小屋


感謝悟空。首先聲明我是一個盲人,所以我的人生格言和很多人不太一樣。曾經因為眼睛看不見,在很多方面都不是那麼順利,也有很多人看不起我,像我這樣的盲人很多,全國有8000多萬的殘疾人接近2000多萬的盲人。

在我上大學之前眼睛突然看不見了,那時候的我非常難過。以後包括家裡的親戚,對我都有很大的騎士,覺得我應該什麼都不能做了,跟廢人一樣只能呆在家裡要別人照顧。後來我不想讓他們瞧不起,為了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出人頭地活出人生的價值,我去了特殊教育學校,之後又考上了長春大學學習針灸推拿專業。在大學的幾年讓我學到了很多,各種社團活動開拓了我的視野。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已經流暢的用手機聊天、購物、出行和外賣等,對於電腦的音頻視頻製作,還有一些軟件的編輯也可以順利的完成。

呼籲大家對盲人多一點的相處和了解,雖然我們殘疾,但是殘疾的人絕不殘廢。不論曾經有多麼的受苦,但是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你。樂觀向前,生活必然美好。






叨叨的生活記


多舛的命運,坎坷的際遇給我的生命塗抹上了濃重的色彩,但多年以來,在我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聲音在前方招喚著--一定要堅強地活著!在我上初一那年,無意中在父親的書箱裡,發現了十幾張發黃的老照片,都是一個女孩的,有幾歲時的,也有十來歲的,那時候,父母親才給我講起姐姐的故事。原來我的姐姐只比我大17歲,原本如花的年齡,生命卻永遠停止在17歲。我苦命的姐姐走在了那一年的五月,奶奶走在了那一年的七月,而我出生在同年的八月。父母說姐姐和我之間,還有五個男該,最大的活了好幾個月,最小的只活了十幾天,就都先後夭折了。而我在4歲時,就被診斷有先天性心臟病。在我的記憶裡,每個寒暑假父親都帶著我輾轉於國內各大省城醫院尋醫問藥,終於在我16歲那年,被北京友誼醫院確診為“馬凡氏綜合徵”患者。

當我從父母那裡知道了姐姐和5個哥的不幸時,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就默默地種下了一顆種子--我一定要活過17歲,我覺得若能活過17歲,我就是七兄妹中最幸福的那一個了!結果我在與疾病的鬥爭中活過了17歲,走向了18歲。於是我開始給自己下賭注:我再活上10年!結果我又贏了!當我活到28歲時,我又一次給自己下賭注:我要再活上10年!可是,當我活到32歲,順利地剖產生了一個健康的男孩時,我覺得生命不再為自己而活,更多的則應是為孩子而活!

在我成家前,很多親戚都反對我成家,更反對我生育孩子,但我總認為,這世間的男女老幼,無論怎麼漂泊,最終都要靠岸,家是我們最幸福的港灣。手中的鈔票再多,終有花完的一天,但孩子是我們精神的支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孩子更是我們的無價之寶。

如今,我活到了自己的本命年48歲,兒子15歲,已經長成了一個1米85的大小夥。我的一路堅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奇蹟,活出了我想要的模樣來。



我是秋歌,一個半大老頭來插一小嘴。我的座右銘是:知已命者活的坦然,死的淡定。爸爸九十多了,軍人,解放濟南的解放戰士,算是一個勇敢的人吧。第一批維護濟南治安的人,因此成為公安幹校的教師教官,指導員。己經離休三十年出頭了,現拿大約一萬四五離休金,好像是,他的和錢財相關的事,我向來不過問,不清楚,我只是知道他級別足拿這個錢。開十三個月。他住的房子老式小套二,才五十多平方還沒有電梯,單位兩次給他一百多平的房子都不要。青島稱他這種叫標準的彪子,相當標準。他一輩子穿制服,生活所有用件都老掉牙了。他的口頭憚星:行了,挺好的了。他打算死後把骨灰撒到太平洋。我也想這樣,省去孩子的麻煩,挺好的。我也己經快到聯合國定義的老人的年紀了,想想爸爸的做法,覺得合理,順理成章,我自己一輩子一無所成,什麼也不是,不過也湊合了。其實這個座右銘按在爸爸身上更合適。不過呢,我也願意按這個尺寸度量餘生。人本來就是赤裸而來,所有的東西本屬於這個世界,也卻實和我無關。所以,走時還有一個靈魂也就足夠了。知己命者活的坦然,死的淡定,太平洋才真正是我的故鄉。


秋歌988


喉嚨深似海,吃斷斛量金。這話不是什麼名人格言,也不是老師教作文時的豪言壯語,是我過世十年的老母親從我很小時就在耳邊嘮叨的一句話。意思是人的一生經過嘴咽喉食道消費的食物可以用斛量的黃金計算。言下之義就是要我們一生勤儉節約,一輩子勤儉持家。母親的這句家常話可以說是刻骨銘心,映進了我的腦子裡,溶入了我的血液中。在隨後漫長的歲月裡,我始終牢記母親的教誨,克勤克儉的過舊子,從不鋪張從不浪費也從不和人攀比生活。七十年代我在軍營,每月只有六元的津貼,我只消費一元。當了八年兵,我餘了整整五百元,全部給了母親補貼家用。七八年退伍進了工廠,經濟條件相比農村要好得多,但我仍然不忘自己來自農村來自農民,自律自己務必保持農民的辛勞,務必保持農民和軍人艱苦奮鬥的本色。一個月50多元的工資,我至少能結餘40元。這些錢除了自己養家餬口,孝順父母之外,還時不時的接濟姐妹弟兄。老三蓋房子我拿近千元,兩個侄子娶媳婦,我分別給了5000元。這在當時已是很大的金額了。因為吃一歺帶肉的菜還不到兩角錢。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九十年代後國家發展很快,單位效益也不斷向好,個人的腰包也很快鼓起來,真的是象人們說的哪樣,吃不愁穿不愁,兜裡經常裝著老人頭。但即使這樣我還是初心不改,我還是濤聲依舊,我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鞋穿塌了,衣穿破了,物用舊了捨不得扔,照樣讓它們為我服務,發揮效能。現如今我己退休十年,餘下的時光應該是與日具減了,但我還是沒有想開看透,還是一塊錢分成兩半花,甚至看到有可利用的廢品還想撿回來。兒女和外人不理解,每月有哪麼多退休工作還如此虧欠自己,何苦呢。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或許真的不值當。但有一點我是可以自我安慰的,我這輩子沒有愉怠只有奮鬥,沒有浪費只有節約。生而無憾,死而無憾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