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拖延症

如何克服拖延症

現在還是晚點?

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有一些拖延症。對於有嚴重拖延症的人來說,類似“明天再做”、“下次再說”這樣的話,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們常常習慣把事情拖到最一刻才著手去做。

關於拖延症,市面上有很多專業書籍,比如有一本很有名,叫《拖延心理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今天我想談談我自己對於拖延症的一些思考。

如何克服拖延症

拖延心理學

就我個人觀察,拖延症常常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害怕失敗。有的人拖延,是覺得事情太難,害怕做不好,所以遲遲不敢行動。

第二,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做,這也是很多職場人士常常遇到的問題。

第三種常見的情況是,缺乏動力,不願意、不喜歡做擺在眼前的那件事。很多時候,當我們說“懶得整理房間”或者“我明天再去做”的時候,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我們不願意或者不喜歡做這些事。雖然這些事情很簡單,但這些小事讓人厭煩,我們內心產生了牴觸情緒,所以我們很自然地想要把它們放在一邊。

以上這些情況都是我曾經遇到過的,後來次數多了,慢慢有了應對的經驗,所以今天我總結出了下面幾條技巧:

如何克服拖延症

首先,當遇到有挑戰性的任務時,我們可以先把一個大項目細化,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然後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去攻克,這樣會讓你的動力持續上升,並且讓你不那麼容易給自己找藉口。

另外,面對有困難的工作時,我們在心態上也要做好調整

,把工作的過程看作一種遊戲的進度,把踏出第一步變成一件開心的事。當你很怕去做某件事時,可以先找出“最小的第一步”,讓自己鎮定下來,然後開始一步步往前走。

如何克服拖延症

而當面對一大堆事情,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時候,我們不妨先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寫在紙上,然後把想要做的事情排一個優先級

想清楚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我們拖延的原因也許就是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了,沒辦法一次完成。

找到目標之後,把實現這個目標帶來的好處寫下來。同時,還要把目標具體化,比如運動,要寫出來每天走10000步,這就是一個可衡量、可管理的目標。在寫完了之後,你甚至可以拍照截圖發個朋友圈,這就是你將持之以恆地做出改變的見證,它產生了督促作用。

如何克服拖延症

最後,在面對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時,可以採取獎勵的措施。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聖人和天才,意志力總有薄弱的時候,有一些人性的弱點,我們沒辦法去刻意改變,也沒必要因此而自慚形穢。

面對這種會讓我們產生牴觸情緒的事情,我們可以採取階段性的事後獎勵措施,比如設置一個番茄鍾,每專注學完30或45分鐘的英語,獎勵自己休息10到15分鐘,去刷一會兒手機、玩一會兒遊戲,或者吃點零食;再比如每天堅持跑步30分鐘,堅持半個月就給自己買一雙心儀的跑鞋,或者別的適合自己現階段的東西。

如何克服拖延症

當在做不喜歡做的事時,我們也應該多問問自己:如果我現在不去完成它,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提醒自己不做的話會出現什麼後果,繼續維持現狀會發生什麼,這樣也有效。

記得我之前一直有飯後不洗碗的壞毛病,因為我是一個人住,所以我經常在飯後把飯碗和髒的菜碟扔在廚房裡,想著晚點再洗(現在吃飽喝足就只想葛優躺著),但是這樣重複久了,我發現這是在坑自己,為什麼?因為下一次到了飯點,當我看到那堆沾滿油漬的東西時,感覺它們更髒了,更加不想動手去洗,但又不得不洗,這就是拖延的代價。工作上也類似這個道理,有時拖延是要付出代價的,留著下次做的代價可能更大。

以上這些,是我對拖延症的一些思考,希望對朋友們有幫助。如果你也有好的經驗與技巧,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