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錢,只能買假貨來維持生活。”

“我沒錢,只能買假貨來維持生活。”

“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這首洗腦的廣告詞語在2016年進入大眾的視野。

拼多多這一電商平臺主要以用戶之間的湊單來實現價格優惠的一種營銷模式,因為價格便宜,所以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當然,拼多多上商品的價格也是實惠得多。

可好景不長,在2018年的時候,拼多多被曝出了許多的假貨問題。“老於媽”“大白免”“太白兔”“康帥傅”等等這些詞眼,假如你不仔細觀察的話,你還真以為那會是正品。

儘管被曝出假貨問題,但在2018年時,拼多多的收入同比增長了697%。這也意味著許多消費群體明知道拼多多是一個假貨氾濫的電商平臺,卻依舊砸破了頭地往裡衝。

為什麼?

為了生存,滿足生活所需。

在中國,有80%的中國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為3026萬,他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

所以可想而知,為什麼拼多多能夠崛起。

在拼多多上以9.9元的價格就能買到自己所需的東西,你還會去花19.9元到其他平臺上買嗎?收入較高的群體就會,而收入低的群體就不會那麼想了。

即便我們知道拼多多上的假貨較多,但是他們能夠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這不就足夠了嗎?

如果你一個月除去吃住僅剩下不到300元的可支配餘額,你絕對不會想著去買一個正品的lv包。

在拼多多上接近六成的用戶均來自三線以下的城市,並且這些用戶大多為低收入者,那麼這樣一來,拼多多為什麼能夠生存,就不足為奇了。你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月收入足夠高,除去吃住還有生活費用,還剩下近2000塊錢的可支配餘額,那麼你還會選擇去拼多多這種風險較高的平臺上購買東西嗎?

儘管是假貨橫行,至2019年為止,拼多多依舊擁有者近4億的用戶!

這還不是因為我們沒錢。

我們沒錢,所以只能買一些自己能夠接受的價格的商品,以此來滿足我們的物質需求。我們也想和其他人一樣,吃住不愁,每個月還能時不時地出去旅遊一趟。

但是不行,除去吃飯、還房貸、給父母打錢以外,我們實在是沒有多餘的錢去買正品了。

儘管我們知道拼多多上的假貨很多,但是它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那我們還苛求什麼呢?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中提到:

只有滿足你的生理需求後,你才能進一步滿足你的安全需求。

假如你連山寨機都消費不起,那還談何而來的腎7腎8呢。

有人說,只有鄉下窮人才會使用拼多多。

是的,我承認我窮,但這也不是你諷刺我的理由。

你沒窮過,你不懂,當你處於一個一日三餐都在吃泡麵的環境時,你就不會那麼說了。

你知道嗎?一臺三開門式冰箱在京東上至少要上千元,而在拼多多上不到500元就能買到。但就是這樣一臺“山寨”冰箱,在拼多多上竟然賣出了4萬件!你敢信?

除了冰箱的噪聲稍微大了點,用戶對於其它功能還是可以接受的。

“高質量”的生活時常會出現在網絡上,可是,如果你連衣食住行都成問題了,還哪來的高質量生活呢?

我絕對不會為了過上高品質生活而還上一生的信用卡。

雖說拼多多上的假貨橫行,侵犯了許多正品的知識產權,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眾所需,如果能夠加以整改,想必在未來也是能夠走一段長久的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