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打人?再不管教你會後悔的!媽媽們應該學會的四個方法

三到四歲之前的寶寶,平時乖巧聽話,但是有時卻又突然攻擊別人的習慣,寶寶是否知道自己在攻擊別人這樣的習慣對寶寶成長有何影響?怎樣才能改掉寶寶打人的習慣?在此,我們分析了寶寶愛打人的原因以及引導改正的方法:

寶寶愛打人?再不管教你會後悔的!媽媽們應該學會的四個方法

誤認為是與家人的互動

9個月的寶寶對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成長,打人的動作和行為會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所以,每當寶寶玩得高興時,就會突然舉起小手打對方的臉,家長往往覺得寶寶動作可愛,不由自主的發出快樂的笑聲,讓寶寶認為這種行為會得到讚美,從而養成攻擊別人的習慣。遇到此種情況,父母應嚴肅地扶住寶寶肩膀,告訴他,“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寶寶”,並給予一到三分鐘左右的冷處理,讓他發現打人後會被警告,幾次以後,寶寶就知道打人是錯的。同時,家人也可教寶寶表達喜歡的方法,比如讓寶寶親吻自己,這擁抱等等。

模仿家長或電視

有些家長喜歡用互相拍打的方式表達感情,這會讓寶寶誤會“拍打”就是“高興、喜歡”的意思。還有的寶寶看到了電視裡暴力和打鬥的場面,無意中模仿,未引起家長的重視,而當寶寶“打人”被家長批評時,他的判斷就會產生錯亂,分不清對與錯。所以,在寶寶面前,家長要少用打鬧的方式抒發情感,更不要有粗魯的動作。無論寶寶打陌生人還是家人,力度大小,都要在第一時間糾正。此外,要有意識地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電視節目,陪寶寶一起看。

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寶寶在家不打人,在外面時卻打小夥伴,多半是因為他渴望與別人交流,但是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打人的行為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不能很好地控制動作幅度和力度。

寶寶愛打人?再不管教你會後悔的!媽媽們應該學會的四個方法

此時,媽媽一定要及時干涉,可以用寶寶的口吻跟小朋友交流,示範給寶寶看,告訴他與人溝通的正確方式。也可以稍有力度地打他一下,讓寶寶知道這種行為的錯誤性,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效,可以讓寶寶從疼痛中體會到打人不好。

嫉妒別人或者自己不受關注

寶寶愛打人?再不管教你會後悔的!媽媽們應該學會的四個方法

寶寶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高速發展,非常在意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如果父母因為抱其他寶寶或家裡來人,而轉移了對他的注意力,孩子就會因強烈的嫉妒心對第三方“出手”。不僅如此,有時他們還會有其他不安情緒,如哭鬧、摔東西等。因此,家長要注意配合寶寶這種自我意識的成長,讓寶寶參與到家人與客人的互動中來,比如,可以讓寶寶表演唱兒歌,或者帶客人觀賞他的積木城堡和繪畫作品……讓寶寶覺得自己得到了的關注,就不會再對客人抱有敵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