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出現這幾種情況,不要再給孩子吃,小心中毒!

食用油也是會“壞”的,變質的油繼續吃,不利於身體健康。食用油出現下面幾種情況,就不用再吃了,小心會中毒。

1.食用油變紅

油出現這幾種情況,不要再給孩子吃,小心中毒!

正常食用油的顏色一般為淺黃、金黃或棕黃色,土榨油的顏色較深一些。但是如果油變成了紅色,一種情況是油中含有添加劑和色素,這種食用油品質一般不合格,不建議食用。另一種情況是油變質了,食用油與空氣發生了嚴重的氧化反應,含有大量的過氧化物和有害物質。此時打開油瓶聞一下,會發現油的聞到變得刺鼻。

變紅的食用油堅決不要吃,食用後可能會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中毒症狀。

防止食用油變紅,應儘量減少油與空氣的接觸,每次用過油後,擰緊油瓶蓋子,不要敞口存儲。


2.食用油出現蛤喇味

油脂長期接觸空氣、水分、高溫後,會氧化酸敗,產生異味,這種異味就是蛤喇味,又苦又麻、刺鼻難聞。

食用油都有保質期,就算沒拆封的食用油,存放時間太長也可能出現蛤喇味。拆封的食用油,要特別注意存儲條件:密封存儲,放在遠離高溫處,避免陽光直曬。食用油過多接觸氧氣、水分、陽光、高溫後,很容易發生酸敗。

油出現特殊或惡臭氣味時,往往會產生醛、酮等有害物質,還會產生黃麴黴素等毒素,能誘發癌症,危害身體健康。

出現蛤喇味的食用油危害很大,一定不能吃。


3.食用油重複使用

油出現這幾種情況,不要再給孩子吃,小心中毒!

很多情況下我們會重複使用食用油,比如煎炸食物時,煎一次換一次油太浪費,煎炸後的油倒掉也太浪費。油脂每經歷一次高溫,油中的營養就會收到破壞,極有可能產生有毒物質。

使用過的油,如果顏色較深,且有枯焦味兒,說明已經變質,存在安全隱患,建議不要再食用。如果油仍然色淺、通透,還可以再利用。但是食用油最好不要重複使用超過三次,三次後油中的營養已經大部分被破壞了,油可能也變質了。

用油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察覺它的變質現象,避免無意中吃進壞掉的油。平時也要留意食用油的保質期,並且正確存儲食用油:密封、避光、避水、避免高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