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是個怎樣的存在?

源稚生


熟悉三國曆史的都知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作為漢室宗親,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最後建立蜀漢的劉備劉皇叔,打出的金字招牌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那中山靖王的這個中山在哪裡呢?

劉備出生於東漢幽州涿郡涿縣,即現在的河北省保定市下轄的涿州市。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和漢武帝劉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11歲被他爹漢景帝劉啟封為中山王,封地中山國。漢代及以後的朝代還有很多位中山王,比較出名的如後趙武帝石虎曾做過中山王,唐朝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也曾為中山王,還有大家更熟悉的明朝中山王徐達。中山國在哪裡呢?在今河北省保定市一帶。

為什麼要稱為中山國呢?因為在漢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帶曾有個國家叫中山國。我們都知道戰國七雄是齊、楚、燕、韓、秦、趙、魏七國,而中山國雖然在史書中著墨不多,但它的實力也不弱。以當時衡量各國戰力的戰車數量來說,中山國也是“千乘之國”,曾和晉國以及後來的魏國、趙國死磕了幾百年。從綜合實力上來說,中山國可以稱為僅次於戰國七雄的“第八雄”。

西周末年,活動在今陝北一帶的白狄迫於生存壓力,經過數十年的遷徙,跨過黃河,翻越太行山脈,進入今河北境內,建立中山國,定都中人城(今河北保定市唐縣西)。因中人城內有山,因此稱為“中山”。

公元前457年,晉國攻打中人城,中山國兵敗,遷都至顧城(今河北定州市)。中山國傳至中山武公,公元前406年被魏國所滅,中山國族人逃入太行山中。後來中山武公的兒子姬桓帶領族人攻佔顧城,恢復中山國。中山國夾在大國之間,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頑強地發展,實力逐漸恢復,屢次擋住魏國、趙國的入侵,成為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後來中山國又把都城遷至靈壽(今河北石家莊靈壽縣西,平山縣境內),但是中山國後期因重文輕武,實力逐漸衰弱,最終被推行胡服騎射後實力更強的趙國所滅。在春秋戰國大魚吃小魚的環境下,中山國能存在350餘年,足以證明其不凡。

中山國之所以能頑強延續幾百年,和它的地理優勢有關係。西有太行山脈作為屏障,南有滹沱河之險,有佔據華北平原沃土,加上有為的君主,其強大是可以理解的。

歷史有時候很有意思,趙國滅中山國後,曾扶持了一個傀儡中山王,名曰姬勝。時光轉移到漢朝,第一位被封為中山王,建立中山國的叫劉勝,即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當了四十多年的中山王,死後葬在今保定市滿城區西南的陵山上,在主峰三分之一的位置。中山靖王劉勝的墓也被稱為“滿城漢墓”。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劉勝陵墓被考古發掘,挖出了大量的文物。其中特別引人注意的就是由2498片玉片組成的金縷玉衣,這在諸侯王中並不常見。按當時的規制,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用金縷玉衣的,諸侯王除非是皇帝恩賜,否則最多隻能銀縷玉衣。

劉勝為什麼能得如此賞賜呢?這是因為他很聰明、識大體,得到漢武帝的欣賞。西漢開國以後,大肆分封劉姓宗室,諸侯國越來越強勢,最終造成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到了漢武帝繼位,推恩令一出,削藩的意圖很明顯。劉勝是聰明人,便知道響應號召才能利益最大化。為了表明沒有野心,劉勝變成了生產率最高的諸侯王,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劉備的先祖-劉勝的兒子劉貞,因為進獻的酎金不足,早就被收回了封地,所以到劉備的時候,日子就過得比較清苦了。不過後來劉備建立蜀漢,也算給中山靖王爭了光。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