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不該上梁山的好漢,連妻子都可出賣,在梁山混日子卻得善終

似乎提起《水滸傳》中那梁山上的一百單八位好漢,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他們是被逼上梁山的”,可只要你讀過原著便會發現書中絕大多數人其實原本根本可以不上梁山,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該上梁山,比如那“活閃婆”王定六,這人就純屬是個學壞的小青年,本是楊子江邊開酒店的商人,卻因為崇拜梁山而選擇落草,你說他算是被逼的嗎?還有另一種情況,宋江酒後失言,提了反詩,這本就是殺頭的罪,怪別人逼他?難道不是他自己作死嗎?不過其實這兩人還好,原著中還有一位好漢是最不該上梁山的,甚至梁山好漢都沒理由接納他,這人甚至都會出賣自己的妻子,而且後來他還得了善終,著實讓人看不懂。

他是最不該上梁山的好漢,連妻子都可出賣,在梁山混日子卻得善終

(王定六劇照)

​絕大多數讀者對梁山好漢的印象就停留在“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階段,幾乎是將“梁山好漢”四字等同於武松、魯智深這些形象較為正面的好漢了,其實梁山之上不伐真正的賊人,比如周通、王英、鮑旭這些早早落草者,無一不是在自己稱王之處打家劫舍,本就是該死之人,但本文的主角卻又不同於他們,本文的主角該死並不是因為他可恨,而是因為他的身份,當然,他上山後所做之事也的確讓他變成了可恨之人,不過咱們還是先聊聊為何他的身份會讓他不該上山吧。

他是最不該上梁山的好漢,連妻子都可出賣,在梁山混日子卻得善終

(武松、魯智深劇照)

此人即是梁山上排名第十位的“小旋風”柴進,柴進這一角色在原著中的存在是十分尷尬的,甚至可以說這人就是一個理想化的產物,作為前朝皇室後裔,柴進難道不知道自己祖先的江山是被趙匡胤奪走的?他豈會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讓自己如履薄冰?只要不傻,這種人就該低調活一輩子,甚至是擔驚受怕的活一輩子,但柴進不是,他無比高調,三番四次強調自己有“丹書鐵劵”,而且行為及其作死,生平最愛結交天下好漢,這種行為在皇帝看來是啥不用多說了吧?

他是最不該上梁山的好漢,連妻子都可出賣,在梁山混日子卻得善終

(宋江劇照)

終於柴進作死為自己帶來牢獄之災,幸得梁山好漢搭救,上了梁山,還排在了第十名,這合理嗎?這裡有兩個邏輯,一是兄弟情義的邏輯,即柴進接濟過宋江等人,宋江等人自然有理由接納他,從這一角度來說,他上梁山有理,但還有另一種邏輯就是宋江這人從頭到尾的目的都是招安,繼而當官,那麼柴進便成了他招安最大的阻力,接納造反的前朝皇室後裔,這讓梁山絕不可能被招安,但很奇怪,原著中刻意淡化了這層關係,招安時甚至拿出林沖與高俅這種雞毛蒜皮的矛盾來說,林沖對高俅恨之入骨是不錯,但對於高俅來說,林沖算啥?至於與他置氣?顯然是不合理的,柴進才應該是招安的阻力,此時若宋江交出柴進以表忠心才最合理,當然,《水滸傳》的主題是義氣,這種情況也就被強行“劇情殺”了。

他是最不該上梁山的好漢,連妻子都可出賣,在梁山混日子卻得善終

(柴進夫妻劇照)

不過柴進能混上山,並不代表他有資格活到最後,這人在徵方臘一役化名柯引,又得到了方臘的賞識,一方面說明方臘的確是個眾人才的人,他待柴進不薄,但柴進這人絲毫沒有被收買,甚至娶了方臘的女兒也沒打消他滅方臘的心,最終害得妻子金芝公主自縊身亡。有人可能要問了,若是他此時背叛宋江選擇投方臘也一樣被罵,不是麼?沒錯,但誰說他只有非黑即白的兩種選擇?他若聰明的話,此時就應該認清方臘和宋江都差不多,都是重情義的人,他最好的做法就是帶著金芝公主遠走高飛,兩邊不得罪,“混江龍”李俊早在太湖就與太湖四傑定好出海的計劃了,柴進難道就不能在適當的時候置身事外?

所以無論是從身份上來說,還是從柴進這人的為人來說,他都沒有理由上梁山,一個連妻子都能出賣的人最終卻得了善終,似乎也不符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吧,不知各位又是如何看待此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