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趙弘恩為何不怕得罪李衛?

獨行客地圖帝


趙弘恩漢八旗鑲紅旗人。

他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

曾祖父趙國祚是順治康熙兩朝的功臣,滿人入關之後平定南方的統一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歷任鑲白旗漢軍都統,平南將軍,浙江總督,江西提督等,又曾參與過康熙平定三藩的戰爭。

祖父趙鏈,同樣是從順治年間就開始南征北戰,同樣是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的重要功臣之一。

父親趙世綸,是康熙王朝平定葛爾丹之亂重要參與者。

母親也出生在一個武將世家。趙弘恩的外公是定西將軍、三等侯李國翰。李國翰在滿人尚未入關之前就曾經多次參與對大明王朝的戰爭,順治元年跟隨多爾袞入關,後來跟隨阿濟格攻打陝西李自成,跟隨肅親王豪格攻打四川張獻忠,跟隨平西王吳三桂平定西南。

出生在這樣一個軍功世家裡,趙弘恩有著先天的政治資本,以及追尋祖先腳步立下汗馬功勞的政治抱負。所以雖然趙弘恩沒有科舉功名在身仍然是憑著家族勢力,通過捐納的方式,順利進入仕途。

康熙五十八年,趙弘恩當官之後先做了湖廣襄陽道。這一段時期內他重修了武侯祠,又修了供讀書人讀書學習的校士館,而且是用自己的俸祿和其他官員捐出的俸祿修復的,因此被當地人所稱讚。

雍正二年,趙弘恩到湖南嶽常道。這一時期他的所作所為雖然無從可考,但是“官聲大好”。甚得雍正皇帝欣喜,開始平步青雲。到雍正七年的時候已經成為湖南巡撫,雍正皇帝重慶不再田文鏡和李衛之下。

雍正七年,湖南境內,正好是改土歸流推行的關鍵時期。趙弘恩來到之後恩威並施設官駐兵於此,從此將該地區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中。

雍正12年,趙弘恩擔任兩江總督,踏上了人生巔峰。在任期間整頓吏治,整肅社會風氣,興修水利,管理鹽務,減輕賦稅保護民間經濟發展,同時還設立普濟堂等救濟組織,將兩江地區管理的一片大好。

雍正皇帝對他的期望和滿意度,不在直隸總督李衛之下。

題主說的兩江總督趙弘恩不怕得罪李衛,還真不清楚是什麼事情,但是趙弘恩還真沒什麼可以怕李衛的。

首先兩人都是通過捐納得到了官身,說白了就是兩個人都是買的官。但是,趙弘恩能夠入仕不僅僅是買官,還有家庭的影響,作為功勳之後,他有足夠的政治資本。李衛出身卻只是一個大點兒的士紳家族。而且出生於武將功勳世家,趙弘恩必不可少的有點武將特有的直爽(說白了就是楞),沒必要害怕李衛。另外就是兩人都是雍正皇帝的寵臣,誰還沒得到點皇恩浩蕩,也談不上誰怕誰。


廢墟的沉默


《雍正王朝》後幾集,雍正帝的絕對心腹李衛,已升任兩江總督。事實上,作為江蘇官員的李衛(銅山,今屬豐縣)是不可能出任兩江總督的。在雍正朝後期,李衛當的是直隸總督。真正在雍正朝後期當兩江總督的,是鮮為人知的趙弘恩。

直隸總督李衛,和兩江總督趙弘恩,南北並立,人稱北李南趙。

趙弘恩的名字和乾隆帝弘曆名諱相撞,實際上他的名字是趙宏恩。

趙弘恩是雍正朝出了名的能吏,從湖南按察使升四川布政使,從四川布政使升湖南巡撫。雍正十一年(1733年)九月,雍正帝拔擢趙弘恩任兩江總督。

趙弘恩生於哪年,家世如何,都不清楚。而據趙弘恩自稱,他出身非常寒素。可是,趙弘恩進入官場,卻是花錢捐的官(李衛也是捐官出身)。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出任兩江總督,能不能做到上對得起朝廷,下對得起百姓,中間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兩江是朝廷財賦重地,堪稱當天下之半。有人說直隸總督是政治總督,兩江總督是經濟總督,這話有一定道理。因為兩江太“肥”,有些官員便上下其手,沒少在兩江三省(江蘇、安徽、江西)撈錢,卻把黑鍋甩給朝廷。趙弘恩到江寧後,發現這樣的碩鼠非常多,拍桌子告訴下屬:我和以前的總督不一樣,我喜歡彈劾人!

趙弘恩把這些官員撈錢的罪證收集起來,然後上摺子給雍正帝,彈劾這些碩鼠,全部參倒。電視劇裡沒有表現,趙弘恩其實和李衛一樣,都是雍正帝的親信大臣,寵遇不在李衛之下。

雍正帝推行在官員中養廉銀,而給兩江總督定的養廉銀是16000兩,後增加了2000兩。雍正帝認為足夠用了,可這筆錢包括兩江總督所有的開支,趙弘恩覺得不夠,但也沒向雍正帝開口。可雍正帝聽說後,說我怎麼忍心讓趙弘恩受窮,下令每年給兩江總督2.1萬兩。

兩江官場都知道了趙弘恩和雍正帝的關係,誰也不敢再往槍口上撞上了。雍正帝對趙弘恩的剛猛之治大加讚賞,說對付這些官耗子,就要用雷霆手段!

兩江除了是朝廷的錢袋子,米袋子,還是鹽袋子。兩江的鹽稅也沒少被不法之徒盯上,鑽山打洞撈好處。趙弘恩到兩江後,發現了其中漏洞,下令:敢私囤鹽謀暴利者,我就罰得他傾家蕩產。誰不服,那就去告我趙某,看皇帝信你還是信我!趙弘恩用各種辦法提高了兩江鹽務的工作效率,深得雍正帝好評。

在雍正帝去世的當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一月,還稱讚過趙弘恩。雍正帝說你任兩江總督以來,忠於職守,為國為民,朕心甚慰。好好幹!對得起百姓,對得起朕。

李衛在直隸,趙弘恩在兩江,搞得風生水起,堪稱是雍正帝在地方上的左膀右臂。有意思的是,李衛和趙弘恩之間也有交集。

李衛是江蘇銅山人,家裡有很多親戚。李衛的堂弟李綰等人覺得有李衛撐腰,在地方上和別人產生糾紛,官司打到了兩江總督衙門。趙弘恩調查情況後,給雍正帝上摺子,說我不管李衛是誰,他的親戚如果犯事,就應該依法處理。李衛早就警告過堂弟不要仗勢欺人,事發後,李衛還向雍正帝表示:讓趙弘恩放開手腳去查,臣無半點怨言。雍正帝對趙弘恩不畏權貴的剛直非常欣賞,說趙弘恩秉公執法,殊為難得。

乾隆帝即位後,卻對趙弘恩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停地給趙弘恩穿小鞋。結果翻出趙弘恩在出任湖南巡撫時,收過別人的3千兩銀子,乾隆帝大喜,依此懲罰了趙弘恩。

乾隆帝真是為這3千錢銀子?當然不是。乾隆帝處處學他祖父康熙帝的所謂“寬仁”,反感父親雍正帝的剛猛。而趙弘恩為政也非常剛猛,這顯然不符合乾隆帝的治政思想。乾隆帝整趙弘恩,也是殺雞給猴看。

乾隆帝天天說寬仁,結果兩江治下因為他的“寬仁”,弊端又起,百姓怨聲載道。即使是像尹繼善這樣的模範總督,也被乾隆帝斥罵。這時,乾隆帝才想起趙弘恩的好,可為時已晚。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