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軍政權建立了200年,盤踞西北,為何最終被西夏吞併?

紂王在壞終是王


歸義軍是一個特殊的產物,河西走廊的地形制約了歸義軍的發展,前期張氏歸義軍還能佔據好幾個州縣,最遠連西域伊州,就是新疆的哈密境內也能佔據,但後期曹氏歸義軍只能佔據沙州和瓜州兩個縣城了,完全龜縮。因為歸義軍實力不夠,又受地形限制,被分割在吐蕃和河西回鶻之外,與中原沒有直接聯繫,好像一個孤島。

從唐朝末年說起,張義朝出於歸附唐朝,揭竿而起,當時中原大朝聲望還夠,河西回鶻、吐蕃都邊長不及,張義潮與唐朝還能取得聯繫,獲得歸義軍頭銜,他們也能發展佔據甘州涼州、肅州等等,但隨著河西回鶻、吐蕃的擴大,中原這邊沒有辦法對他們進行支援,所以歸義軍逐漸縮小,曹氏歸義軍還不算漢人,他們號稱是曹操家族的後裔是騙人的,河西地區唐朝收容了遷徙了許多西域昭武九姓雜胡,這個曹氏是西域中亞曹國的後人,當然到五代北宋時期已經算漢化,但畢竟不算是真正漢人,也因此中原的亂局,他們也沒有什麼聯繫了。

而西夏興起當時中原各方勢力都強,他們只能朝西發展慢慢壯大,這是高明而正確的策略,伴隨河西回鶻被滅,隴南吐蕃也基本被打敗,河西走廊完全落入西夏版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何運超


        滅亡歸義軍的是沙州回鶻

天禧四年(1020)和天聖元年(1023),曹賢順(曹氏歸義軍最後一任領導人)曾兩次向宋廷進貢物品。自天聖元年以後曹氏歸義軍政權從史籍中消失。那歸義軍到底是誰滅的呢?是甘州回鶻還是党項族的西夏呢?

        一、歸義軍的起源及發展。

        沙州即敦煌郡,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站口。安史之亂時,唐朝徵調隴右﹑河西諸軍入援內地,吐蕃乘虛進攻隴右﹑河西,先後攻陷涼州(武威)、甘州(張掖)﹑肅州(酒泉),從此沙州被吐蕃統治六十餘年。848年,張議潮趁吐蕃內亂,收復西域十一州,奉唐朝為正朔。唐朝在沙州置歸義軍,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後歸義軍內部接連發生政變,甘州被回鶻攻佔,肅州、涼州先後脫離了歸義軍的控制。此時歸義軍領導人張承奉(張議潮的孫子)控制區域僅剩瓜沙二州。張承奉想光復爺爺祖業,無奈志大才疏,被甘州回鶻擊敗,成為甘州回鶻政權的附庸。

         914年,沙州的另一個大族曹氏取代了張承奉,恢復了歸義軍稱號,瓜沙地區社會日趨安定,經濟繁榮。傳到第七代曹延祿時發生內亂,延祿的族子曹宗壽在眾人推舉下掌握了歸義軍政權,宋廷遂任命曹宗壽為歸義軍節度使。戰爭和內亂使曹氏歸義軍政權迅速衰落,而沙州地區的回鶻勢力在這一時期卻得到了迅速發展。1020年和1023年,曹賢順(宗壽兒子)曾兩次向宋廷進貢物品。自1023年以後曹氏歸義軍政權從史藉中消失,再出現時己是沙州回鶻瓜州王賢順。

        二、那歸義軍到底是誰滅亡的呢?

         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遼軍圍困甘州達4個月之久,但未能攻破城池,最後只好撤圍而去。李德明趁勢派李元昊突襲甘州,甘州回鶻可汗夜落紇出逃,甘州城陷。李元昊攻取甘州之後,又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出奇兵突襲西涼(今甘肅武威)。在甘州回鶻西逃後,臣屬於甘州回鶻的沙州回鶻分部瓜州王曹賢順歸附李德明,又重返瓜州。

        甘州城破,甘州回鶻大部分逃往蔥嶺以西,一小部則歸附了宋朝,還有些人被党項所俘虜。另一部退向西南,同原先駐牧於沙州、瓜州的回鶻人匯合,退守瓜、沙以西以南的地方。這時,他們還擁有相當強大的勢力,迫使西夏政府不得不派一支三萬人的常備軍駐守瓜、沙二州。這些回鶻部眾被人們稱之為黃頭回鶻。

        根據上述材料說明,歸義軍在1028年以前,就己被沙州回鵑滅掉,成為甘州回鵑控制下的沙州回鶻的一個分部。但在西夏擊敗甘州回鶻後,又臣服於西夏,西夏又讓其回到瓜州。這以後盤據於瓜沙二州的沙州回鶻快速發展,同西夏展拉鋸戰,並逐漸將西夏逐出。景祐三年(1036),,党項族攻佔肅、瓜、沙等州。沙州回鶻在抵抗失利後率眾撤離敦煌。這說明此時和西夏作戰的是沙州回鶻,而不是歸義軍。根據以上材料推測,被西夏放回瓜州的曹賢順可能是在景祐三年(1036)前已被沙州回鶻所取代。

          終上,最終滅亡歸義軍的,是沙州回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