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夏家往事之十五:再下江南學石匠



巢湖夏家往事之十五:再下江南學石匠


相關文章鏈接:我為什麼寫《散兵夏家往事》

其實沒有嘲諷,也沒有喜歡。巢南沿岸邊的人家,多半的村子半山半水;很多人家的種植半田半地;他們的講話也是半蠻半侉。所以他們說的話,半陰半陽,就看你自己往哪裡去想。不過此時他是沒有心情去度量別人的語氣的。

只是裝作沒聽見就好,繼續在人群裡鑽來鑽去,湊會兒熱鬧。人群慢慢散開,還剩不多幾個人,他找到一個叔爺輩的聊起來,也不好意思直接打聽,繞著圈子說起這多半年的經歷,找個機會,不漏聲色的提起想去江南找父親的想法,卻又不敢一個人往江南跑,打探一下旁人的反應。

“嘿喲,那將將上好的!”那位叔爺一拍大腿,眉飛色舞,好像撿到一吊錢一樣,立刻提高了聲調,“你家三爺到花山去將好沒有盤纏錢,明個把信給你家三爺,你借毫盤纏錢給他。你講怎麼就這麼巧呢,你們叔侄倆一陣, 不是上好的嘛?”

終於在臉上飄出一點輕鬆,“那中啊!蒙感你了哎!”說罷起身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又作了一個揖。那位叔爺大為詫異,哈哈哈的笑的更響,起身,擺著手離去。大概是被驚到了,這個野小子居然懂得禮數了,不簡單,不簡單啊。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三爺就找來了,旁邊還有一個人,三爺這次沒有了上次的兇蠻,嘴往旁邊撇了一撇,“這是祚宇,你喊他二哥哥。”

“二哥哥。”

“嗯,祚發啊!”

這樣就算是兩人打過招呼了,認識了。

三爺,你帶我去江南吧,我這裡有一點盤纏錢,我們可以一起走。

三爺嗯了一聲。

三爺,聽他說話口音有點奇怪。 於是問:這大半年的時間,你都在哪裡幹了些什麼?你還有盤纏錢。你這些錢都是從哪兒來的呀?

家族裡,長輩們對晚輩的態度一向這樣,無論對方和你什麼關係,論資排輩,如果是輩分比你高,就是你的長輩,長輩就可以在晚輩面前展現自己的威嚴,當地人人管這叫規矩或者門檻。而晚輩是無論如何都要恭謙忍讓的,如果敢頂撞,那就會被長輩斥責“你這個沒門檻人家養的。”

夏家祖祖輩輩都是做門檻的,所以尤其不能被人斥罵“沒門檻人家”。所以到了他孫子一輩的時候,有長輩說,“你是哪家沒門檻人家養的?”則常常理智氣壯的回應對方:“我家就是做門檻的,你家的門檻在哪裡我看看?!”那時的人一定想不到,時代的變遷,老一輩們依然恪守著的“門檻”,已經被鋼筋水泥完全取代,完全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傳說。

於是他又將自己的故事,從頭到尾大概說了一遍。其實三爺是沒有心思聽的。他滿嘴的江南口音。還略帶些奇怪的的腔調,在三爺聽來,這種口音令是他十分不舒服的,彷彿他那兩隻從來只沐浴在鄉音裡面耳朵,受到了虐待一般,強忍著聽完,恨不得立刻也效仿一下許由,取來洗耳池水洗洗自己被虐待了的耳朵。

他略有所思地想了一想:帶你走可以。但是你要聽我的話,第一,我們要走著去。路上遠,你可受得住?

受得住,我跟宏發三爹爹走的時候就是步行的。

第二 ,你路上儘量不要開口說話,尤其是遇到陌生人的時候。你這滿嘴的……蠻裡旮旯的,路上要是讓別人聽見了,恐怕麻煩。這麼著,你就拜做聲,特別是有生人的時候,24個拜做聲。

第三。盤纏錢要我來幫你保管,這一路吃的住的還不知道夠不夠呢。

還有,行李要帶的,別搞太多東西,路上麻煩。

就這麼著,三人一起到了江南,後來三爺再也沒有回過江北;祚宇娶了一個江南女人,回到老家,子孫興旺,那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巢湖夏家往事之十五:再下江南學石匠


夏祚發繼續過著放牛郎的生活,一切彷彿回到了以前,除了年歲增加了,其他的照舊。一晃眼又是兩年過去。

眼看著夏祚發已經到了16歲了。聖人15就志與學了,放牛娃應該是沒有志向這一說的,甚至不知志向為何物?他依舊是再和狸橋鎮交接的圩蕩裡和他的牛呀,羊呀一起,簡單,愉快。大別山裡的放牛娃遇到的多是志士,給他們一起打天下的宏大藍圖,這可能是那邊有那麼多將軍的原因。夏祚發此時遇到的是一個焦慮的父親,畢竟血濃於水,兒子一天天的長大,他開始給兒子灌輸自己曾經被灌輸的人生“志向”了。16歲是到了一個男人應該學習一門賴以為生的手藝的年紀了。

一天夏延鼎來到狸橋接兒子,父親和東家趙自應說明來意,東家顯然是不願意的:“這個小伢子,能學手藝啊?他都是無束無管的人。他能受他那個規矩啊?去著最多蹲到一年,到時候不行還到我這裡來。”

延鼎沒有反駁,只是將兒子帶走。路上兒子問為什麼要走?要去哪裡?

父親說:帶你去學個手藝!

為什麼要學手藝啊?

16歲還不學啊!16歲就是學手藝的年紀,我們家人哪個不是這個年紀開始學的石匠啊!還不到16歲就開始幫你爹爹幹事了,翻張啊,磨碑啊,斬斧子啊…… 你三爺也是一樣的,我們兩個……說到“三爺”兩個字,他突然停住了,嘆了口氣,接著說:學手藝都要在師傅家蹲滿三年,那時候你就是19歲了。就這樣,你還學不到什麼真本事,只是毫毫皮毛,還要再幫師父幹一年,那才是你真真能學到東西的時候,那就是20歲了。20歲就要你自己成家立業的時候了!你可懂著?再不學就晚了。

那你叫我學哪樣手藝啊?

做裁縫,我有一個做裁縫的熟人朋友,答應收你。

夏祚發稍稍沉默了一下,他對裁縫實在沒有太多概念,對父親自理那一大串關於學手藝的高談闊論也沒有概念,他只知道,現在這樣放牛放不到錢,以前跑個腿都是有錢賺的,所以同樣是幹活,他願意選那個得利多的。還有就是對於所有的手藝行當,他最熟悉的也就只有石匠這個行當了。他想了想:我不學裁縫,我想學石匠。

父親是心疼他,看他那弱小的身子,怕他幹不動石匠,“你哪裡知道做石匠的苦喲!”

石匠的工作確實是辛苦的,和木匠一樣,石匠起碼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專門在山上打石坯。他們用一重楔形的“炮條”,插入事先挖好的洞裡,在用大錘按照順序來回的捶打炮條,一錘一錘,一趟一趟的打。無論是錘頭被高高的舉過頭頂的時候,還是錘頭重重的砸在炮條上的時候,三根竹板製作的錘把,在他們的手裡柔軟的橡皮一樣,錘把與錘頭之間的弧線總是超過了90度。想要把幾米厚的岩層切割開來,就需要匠人們不停的重複敲打,咚咚咚的撞擊聲伴著他們沉悶的“嘿呦”聲……每一錘都是要使盡全身的力氣。

石坯被段開後還要利用撬棍,麻繩,把滾木墊到石坯下面,在利用滾木將石坯慢慢移走。整個過程,肩抬人扛,劃線鑿眼,這是需要智慧和體力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的工作。

另一種石匠就是專門把山上採下來的石坯,磨平,打圓,製作成各種石器的。他們使用的都是拳頭大的手錘和各種形狀的鋼釺,每天一首拿錘,一手拿釺,不停的敲打,稍不留神就會把自己的手砸的鮮血直流。 雖然父親百般解釋,勸阻,甚至發火責罵,還慪了一陣子氣 ,但是最終還是順從了兒子。很快找到一個石匠師傅。

師傅也是巢湖人,和家裡是老親,姓凌,大號叫大可。手藝不錯,在行裡小有名氣,也不知道為何行裡的朋友給他取個個諢號叫“大甩”。在宣城市孫家埠鎮開了個石匠鋪子,日子過得很殷實。(未完待續)


巢湖夏家往事之十五:再下江南學石匠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