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歷史的冷知識?

重新來過你的世界



歷史冷知識:

1

影視劇中惡人最常用的藉口,其實一直都用錯了

其實,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並非是為人如果不為自己著想,

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的意思。

這裡的“為”正確的讀音是“wéi”,

作“修養,修為”之意。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2

這句膾炙人口的愛情名句,其實gay裡gay氣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個本來是《詩經》裡面歌頌士兵之間的同志之情!現在。。。是形容夫妻愛情。emmm...略思量,也沒毛病。同志有真情嘛!


3

吃醋並非傳言那樣,

實際上如何呢? 史書上說:帝臉色驟變,轉身疾走,曰:此等婦人,我亦懼之,何況玄齡乎?

意思是說李世民臉色大變,轉身就跑啦,邊跑邊說:“這樣的女人,我李世民都怕,更何況房玄齡那個白面書生。。。。。


4

朱門的肉是臭還是香?

朱門酒肉臭"--這裡的臭並不是腐爛的意思,是(xiu)"香"的意思。


5

珍妃照片的真假

我想大概99%的人不知道實際上光緒帝和珍妃並沒有照片留存下來。

首先,流傳最廣的這張並不是照片,而是畫,並且是外國人畫的,誰朝珠這麼戴。。光緒帝受到珍妃連累,一張照片都沒有保存下來,都被燒了。

其次,這張照片上的人並不是珍妃,而是一位無名氏的妓女。


歷史洞察家


1.關羽並沒有青龍偃月刀,因為在三國時期,戰場上面不會出現長柄大刀,因為那個時候技術還不夠,容易折斷,如果有出現的話,也只是用作禮儀來用的,關羽並非是斬顏良的。

而是趁著顏良不注意,直接用長矛刺死的,然後用短刀取下顏良的首級,不過關羽也確實是在敵人陣中取下顏良首級的。

2.長坂坡之戰,張飛二十騎斷後,張飛也確實在那邊大喊:我乃燕人張翼德是與,誰與我決一死戰,那為什麼魏將不衝過來跟張飛對決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張飛把當陽橋給弄斷了,曹魏一時過不來,根本沒法跟張飛對決。

3.三國演義好多單挑的情景,我們也知道在歷史上這種其實很少出現,不過三國也確實有過一次單挑,是發生在呂布與郭汜之間,結果就是呂布用長矛刺中了郭汜,郭汜被其人救了,所以兩軍各自退軍。

4.東漢有三個人叫曹節,一個是漢靈帝時期的宦官,因為迎立漢靈帝有功,被封為育陽侯、尚書令、車騎將軍,另外兩個與曹操有關,一個是曹操的曾祖父,曹騰的父親,一個是曹操的女兒,嫁給了漢獻帝成為皇后。

個人比較納悶的是,難道曹操給自己女兒取名字,不用避自己曾祖父的名諱嗎?竟然取一模一樣的。

5.歷史上的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關係其實沒有像《軍師聯盟》那樣的好,司馬懿也完全不怕張春華,當司馬懿有了柏夫人之後,就很討厭張春華,那電視劇為什麼那麼演繹呢,原因也很簡單,司馬懿是主角嘛,優點多一些,缺點少一些。

6.孫堅有五個兒子,分別是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其中孫權活到了七十一歲,而另外四個人都只活到了二十幾歲,有一個叫劉琬的給他們看過相,說過,孫家兄弟個個壽命都不長,只有孫權壽命會比較長。


歷史簡單說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小老婆),到了唐太宗去世之後,她又嫁給了唐太宗的兒子李治,李治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

唐高宗對武則天很好,還把武則天給立為了皇后,武則天也沒有辜負他,一連給他生了三男兩女。而且武則天在中國也是十分傳奇的一個女人,她竟然在後來當上了皇帝。

中國歷史上,也僅僅只有她做到了,自己是皇帝,老公是皇帝,自己的兩個兒子先後也當上了皇帝。

因為她篡奪過李家的江山,最後又還政給自己的兒子。所以,在她死後,後人不知道怎麼來評價她,就給她立了一個無字碑。

因為她的一生,太過於傳奇了,所以沒有人能評價的了她,那就留給後人來評價吧,這就是武則天無字碑的來由。

唐玄宗有一個十分寵愛的妃子叫楊貴妃,可是,這個楊貴妃本來不是她的妃子,而是他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

到了唐玄宗晚年,他敢到十分孤獨的時候,就看上了這個叫楊貴妃的兒媳婦,然後讓楊貴妃的丈夫李瑁和她離婚。再讓楊貴妃嫁給他。

這時候的楊貴妃已經和李瑁過了五年的夫妻生活了,雖然李瑁有一些不捨得,但是,皇帝有命,父王有命,他不得不從,就和楊貴妃分開了。

楊貴妃就這樣來到了唐玄宗身邊,兩個人在一起後,竟然還十分的恩愛。

唐玄宗還專門找來李白給楊貴妃寫詩,雲裳衣裳花裳容.......。就是這一時期寫出來的。

你看他們李家人的生活是不是很有意思。

再說一個關於周亞夫的冷知識,漢景帝晚年,他想把周亞夫處死,但是,又沒有合適的理由。就在這時候,周亞夫的兒子為了給父親準備後事用的陪葬品,就私自制造了一些盔甲。

無論哪個朝代,私自制造盔甲武器什麼的都是犯罪。

這件事被漢景帝給知道了,漢景帝命令獄吏把周亞夫給抓起來,反正是要找個事由,把他給處死。

這個獄吏也是人才,他竟然辦到了,我們看看他是如何辦到的?

周亞夫被關進監獄,獄吏嚴刑拷打他。

獄吏,聽說你造反了。

周亞夫,我沒造反。

獄吏,那你們傢俬自制造盔甲幹什麼用?

周亞夫,那是我的陪葬品。

獄吏,陪葬品,那就是說你活著不想反,想死後在造反了。

周亞夫一口老血差點沒有吐出來,他只好閉口不答,最後絕食而死在了監獄之中。


史學達人


中國幾千年來的確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冷知識

我為大家整理一下: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床,不是臥榻的意思,而是“井欄”。

2、 項羽被包圍自刎烏江是因為迷路了,“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

3、在宋以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

4、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原本是個褒義詞。因為明朝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所以衣冠禽獸指代官員。

5、秦始皇一生沒有立過皇后。

6、大宋對外戰爭的勝率是70%,宋朝一般不與別人打仗,但打的仗裡面勝率頗高。

7、屈原不姓屈姓羋(mǐ)。

8、唐朝時,叫爸爸要叫阿爺,叫哥哥要叫阿兄,叫爺爺要叫阿翁。

9、宋朝以前上朝的時候大臣都是坐著的,宋朝之後才開始站著上朝。

10、漢高祖劉邦生於前256年,只比秦始皇(生於前259年)小三歲。是不是感覺兩人不是一個時間段的人?

11、老公是古代對太監的稱呼

12、佛教剛傳入中土,和尚是可以喝酒吃肉的。

13、“知識就是力量”最早是東漢王允說的。“人有知學,則有力矣”《論衡 效力篇》

14、曾國藩為證清白,當眾脫掉衣服,光著屁股走進銀庫清點現銀,這才查清了國庫虧空的真相。


日月當空歷史文化傳播


1.寡人

君主自稱寡人,這裡的寡人並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指寡德,為的是警醒自己德行還不夠好。

2.四川人吃辣

有人說四川人近代才吃辣,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四川人喜歡吃辣的歷史十分悠久,辣椒雖然是明朝開始傳入中國的,但不代表沒有辣椒就沒有辣味——在辣椒之前,提供辣味的是芥姜、蔥蒜以及茱萸。

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中這樣寫道:(川人)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類似的說法也有很多。



也有人會說,辛跟辣是一樣的嗎?兩者其實是一回事,如《廣雅》:辢(辣),辛也。《聲類》:江南曰辣,中國曰辛。《通俗文》:辛甚曰辣。再比如《新華字典》:辣,像姜、蒜等的刺激性味道。

3.皇帝的壽命

壽命最長的是乾隆,活了89歲;最短的是東漢的第五位皇帝漢殤帝劉隆,出生百日時登基,一歲時夭折。

4.廢除學校

隋文帝晚年的時候討厭詩書,於是就下令廢除全國學校,只保留了國子學,限額七十人。不得不說,有權,真的可以任性。

5.奇葩的名字:來操

武則天時期,有個酷吏叫來俊臣,他的父親叫“來操”。這裡不是亂說的,據《新唐書·周興傳》記載:“來俊臣,京兆萬年人。父操,博徒也。”

6.力士脫靴的巧合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力士脫靴吧。

可你不一定知道,唐玄宗、高力士以及李白都去世於公元762年。

7.煮茶法

唐朝以前,人們喝茶採用的方式是煮茶法,煮茶的時候,要加點生薑以及蔥花等佐料。

8.朱元璋和元素週期表

朱元璋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定了一套五行相生的起名規範,要求名字中要有跟五行相關的字,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依次相傳,以燕王系列為例:朱棣(木),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鎮(金),朱見深(水),朱祐樘(木)。

為什麼說跟元素週期表有關係呢?

我們可以來看看明皇室的名字。

金屬元素的有這些:朱公錫 朱慎鐳 朱同鉻 朱同鈮 朱安汞 朱在鈉 朱均鐵 朱成鈷 朱成鈀 朱恩鈉 朱恩銅 朱恩鈰 朱恩鉀 朱帥鉀 朱帥鋅 朱寘鑭 朱徵釙 朱效鈦 朱效鋰 朱詮鈹 朱效鈀 朱彌鎘 朱諟釩 朱翊銪 朱翊鉻

有機化學領域的有這些:朱勤烷 朱孟烷 朱悅烯 朱定烷 朱瓊烴 朱顒炔 朱厚烷 朱厚烴

這些可不是憑空捏造的。

為了朱元璋的起名字原則,各種有關五行的生僻字都被朱家後人給找了出來,再到後來,子孫太多了,就發明了一些臆造字。

朱家子孫總結的這些金字、火字偏旁的生僻字以及臆造字,以明朝皇室族譜的形式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提高了這些生僻字的曝光率,也才保證了這些生僻字能順利進入後面的《康熙字典》。

從這點上看,朱元璋跟元素週期表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金兔歷史


最近在讀《明清史雜考》這本書,書中考證了很多冷歷史,我也來回答幾個吧。

  1. 宋代有相撲,這個好像是句廢話,比如我們《水滸傳》的小乙哥,就是相撲達人。但是宋朝還有女子相撲,這個你們不知道吧!據史料記載,宋代相撲分為兩類:一種是官方舉辦的,另一種是民間自發舉辦的。相撲的形式和現代日本的差不多,男上身坦露,下面以布袋遮羞,女相撲選手下身穿褲,但是上身也是袒露的,今天看來是何其的開放啊!!!是不是吃驚到掉下巴。在嘉佑年間,皇帝曾經公開看女相撲比賽,作為思想保守的司馬光老先生看不下去了,還寫了一份奏摺奉勸皇上,奏摺名字叫《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

  2. 古代“拉郎配”的由來。拉郎配就是搶人做新郎,這些故事多見諸於戲曲故事之中。但是現實生活中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根據清代著名的史學家趙翼記載:對於皇子、以及親王的婚姻,明朝的祖制是要在民間選秀女的。但是明朝後期帝王荒淫無道,總是選秀不斷,搞得人間雞犬不寧。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疑問,民間為什麼對選秀害怕呢?入選進攻之後不是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實際上,在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制度下,進宮的秀女,只是帝王發洩的工具而已,皇帝可以隨時廢掉、殺死妃子,視宮女為奴隸。在明朝成化皇帝之前,宮女還要在皇帝死後殉葬,老了仍不準出宮,送到浣衣局去,死了草草火花。萬曆年間有個叫做盧天壽宮女在太監的幫助下,女扮男裝,僥倖逃出皇宮,但是發現了仍被抓回了。所以上至大官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願意把女兒送到皇宮中。這和今天的“脫北者”何其相似啊!

  3. 嚴嵩的兒子有多跋扈。嚴世藩是嚴嵩的獨子,此人在嚴嵩的嬌生慣養長大,屢次橫行不法,是危害一方的“花花太歲”,小說《金瓶梅》西門慶的原型就是嚴世藩。嚴世藩在嚴嵩的放縱以及溺愛之下目無法紀,他有時候公然拉著朝中大臣當馬騎,更有甚者,吐痰時好端端的痰盂不用,偏偏用奴婢的口盛著,還美其名曰“香唾盂”,真是“欲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最後嚴世藩被徐階處死了。

  4. 徐霞客走了多遠。徐霞客是明朝傑出的旅行家,他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最後還寫成一本《徐霞客遊記》流傳於世。有人做過粗略的統計:他一共走了25995裡(實際行程要比這個數字大),其中步行16679裡,佔了64%,坐船行7205裡,佔了27%,騎馬行了1255裡,佔了5%,坐轎行了956裡,佔了4%。即便這個不完全統計數據也妥妥吊打一切揹包客!!!

  5. 明朝酷刑,前方高能,膽小勿入!古代酷刑很多,比如抽筋、扒皮、鉤腸等等。最厲害的還是要數凌遲。根據記載:凌遲的刀數是3357刀,頭一天要剮357刀,剮出的肉片要和指甲大小一般,然後第二天再剮。如果犯人頭一天死了,就要追究劊子手的責任了。明武宗大宦官劉瑾就是這樣被處死的。根據明人張文麟記載:劉瑾第一天被割了357刀之後,便押回了牢中,劉瑾還能喝一碗粥。第二天又被拉到刑場割,直至死亡。酷刑還包括腰斬,在清朝順治年間,大興文字獄,著名才子金聖嘆被謀逆罪處斬,有位老先生被處置為腰斬,在行刑之後,老先生仍站紮在地上,大寫了“慘,慘,慘”三個字。這實在令人髮指。


管窺歷史


二十四孝之埋兒奉母

這是我聽過最冷的故事,說晉朝有一個叫郭巨的,家境殷實,父親死了把財產都分給了弟弟,自己就要老母親,結果窮的飯都吃不起,然後老母親就把吃的給孫子吃,郭巨說這那行啊,兒子死了可以再生,母親死了就沒了,結果兩口子就去挖坑埋兒子,結果挖出一大罐子黃金,又過上富裕的生活,這個故事我聽過以後就在想,第一你讓老母親跟你忍飢挨餓,連家人的溫飽都解決不了,談什麼孝順;第二你因為母親把吃的讓給孩子吃,就把兒子給埋了,你母親知道怎麼活下去,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你把直接把把後斷了。綜合以上兩點我看不到任何的孝。


明鏡君


說實話關於歷史上的那些冷知識其實挺多的,今天我們就以清朝為例,稍微舉幾個和清宮劇背道而馳的冷知識:

1、康熙作為二十五史中的“千古一帝”,又是當代的明星皇帝,其給人的印象就是英俊瀟灑、身形偉岸。然而實際上根具現存的康熙朝袍推算,康熙的身高僅僅只有160cm左右,而且由於康熙小時候生過天花,滿臉麻子........所以就算長得不醜,但至少和英俊瀟灑也不搭邊。

2、鐵齒銅牙紀曉嵐實際上是個結巴,而且還很好色,甚至到了視色如命的變態境界.........

3、敦肅皇貴妃——年氏,也就是甄嬛傳裡那個囂張跋扈、不可一世最終被雍正下旨賜死華妃,實際上在歷史上雍正稱她: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

雍正還因為年妃的病而暫緩對年羹堯的處罰。在她死後,身為工作狂的雍正居然破天荒的輟朝五日,還讓大內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內鹹素服不祭神。

就在年妃死後僅僅一個月,年羮堯就被清算了。也正雍正對年妃的寵愛,因此在年羹堯死後,年家並未受到牽連。而年妃也仍然以皇貴妃之禮下葬,併入了雍正帝的泰陵。

4、香妃因為政治聯姻入宮,在此期間並沒有發生“你是風兒我是沙”的浪漫愛情。而且香妃一輩子過的很好,在後宮混的蠻不錯。一開始就是貴人,最後更是一步步成了容妃,55歲才壽終正寢。

5、清朝皇子的生活遠沒有清宮劇裡瀟灑自在,天沒亮就要讀書。上午詩書禮儀,下午騎射武功。根本沒時間幫助香妃私奔,也沒時間和晴川、若曦談戀愛.......

6、額娘=親媽??實際上額娘是用來稱呼父親的小妾的一個詞語,求親媽心理陰影面積。

7、格格吉祥?小主吉祥?皇上吉祥?What?估計會死的很慘,其實吉祥是老太監之間的用語。


歷史的刀鋒


第一: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戰負重是32公斤,訓練負重還要高於這個數值。現在美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的訓練,負重不到15公斤。

第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其實寫的是戰士之間的約定,現在成夫妻關係的了。

第三:屈原不姓屈是姓羋,他的後代也不姓屈是姓熊。之所以管他叫屈原,是因為他死的屈。

第四:清朝道光皇帝為人十分節儉,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但打個補丁卻要花四兩銀子。

第五:可口可樂最初是綠色的,作為感冒藥放在藥店裡出售。

第六:茶葉剛傳到國外的時候,外國人煮好茶後把茶汁倒掉。然後用鹽、胡椒粉之類的把茶渣拌著吃。

第七:被主流專家們稱為“軍事軟弱”的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超過百分之七十。

第八:愛迪生人品差道德極其敗壞,看來才華與人品沒有一毛錢關係。

第九:三國時那個七歲讓梨的孔融,長大後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殺害。孔融說:親爹有啥可孝敬的,他不過是為了發洩慾望。親孃也沒什麼特別的,不過是個容器,東西都出來了還跟容器有什麼關係。


愛歷史說野史


1935年,梁思永主持殷墟王陵東區1400號大墓附近發現過象坑,埋著一頭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飼養者。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區東南發掘的祭祀坑M35中就埋著一頭幼象,戴著一個銅鈴。幼象身高1.6米,身長2米,門齒尚未長出。經專家鑑定,屬於亞洲象。這些材料顯示,這些戴著銅鈴並有專門人員飼養的大象不是野生象,而是“殷人服象”的結果和證明。



這在今天的人們的眼裡,一定覺得“震精”,但是歷史上確實如此,本次答主借科普幾個冷知識的契機一併講講1個很重要的必要歷史觀:

秦漢前的中原——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可以包括青海與甘肅,以及內蒙古南部在內的地方氣候是很溫和的,並不像現在這樣又幹又冷,簡直可以與今日江南媲美。

兩個證據:

一、商代中原有大象和犀牛



上面這張圖是俄羅斯人畫的殷商軍隊形象。

除了考古發現以外,還在出土文獻中發現。

《甲骨文合集》有多條記錄,如“致象,佑於祖億”(商王小乙)、“戊辰卜,雀致象”(雀國貢象)、“今夕其雨,獲象”、“獲象七、雉三十”(狩獵)。

最多一次捕獲了二百五十隻野生象!

這充分證明了殷人擁有大量的象。

甲骨文裡的記載又可以與傳世文獻相印證。

《周禮·秋官司寇》:“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沈之,則其神死,淵為陵”

《呂氏春秋·古樂》:“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乃為《三象》”(商人馴化了大象,用於對征討東夷。但周代商後,周公東征,一路將商朝的戰象驅趕到南方,還創作了一首詩歌《三象》——由此可見,周人對戰象的忌憚)。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成王……驅虎豹犀象而遠之”,談到周公東征驅趕的商朝“猛獸軍團”有虎、豹、犀牛和大象。

《左傳·定公四年》:“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在大象尾巴綁上蘆葦之類點火,以驚慌的象群衝向吳軍,與殷商戰象相印證)。



據考證應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地方誌書《越絕書》也有:“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

可推知,先秦以前,上至上古,中原大地是有大象的。



《說文》:“豫,象之大者”——河南因大象而得名。

二、西周的鱷魚骨板和吃魚生

【西周鱷魚】

2016年鎬京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在花園村東進行,發掘面積為1200平方米,發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水井4眼、陶窯2座、房址1座,出土陶器、銅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類器物249件,此次發掘中,從一處灰坑中出土了12塊鱷魚骨板。



《禮記·月令》:“季秋七月,伐蛟取鼉”。

《詩經·大雅·靈臺》:於論鐘鼓,於樂闢癰。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說文解字》:鼉,水蟲。似蜥易——我國揚子鱷。



而鼉鼓則是用鱷皮製作的祭祀重要禮器,廣泛流行在我國先秦時代及至唐代還有。

考古學家證實,在豐鎬遺址西南和東南區域,曾經有大面積水域,這裡出土過捕魚用的網墜、大螺殼和蚌殼。因此,不排除這裡有活體鱷魚存在的可能。這些鱷魚骨板或許是當時人們將鱷魚肉食用之後留下的殘骸。

想不到,在正史中一直給人以“純正”農業部族形象的周人,竟然也有漁獵民族的一面!

(周代玉魚飾品)

除了鱷魚骨板外,還有一條很有力的證明。

【西周魚生】

西周出土青銅器“兮甲盤”。



銘文中記載了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之內)迎擊獫狁及凱旋而歸的事。而此次作戰的大將尹吉甫歸來設宴,《詩經·小雅·六月》反映了此事,其中有一句“飲御諸友,炮鱉膾鯉”。


這個“膾鯉”是什麼東東?

《禮記·內則》:“肉腥細者為膾“。

《漢書·東方朔傳》:“生肉為膾。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再結合《禮記·內則》:“膾,春用蔥,秋用芥”。以及《論語·鄉黨》:”不得其醬不食“後。

完全可以肯定這就是魚生,而且吃法和現代人一模一樣。

在今天,吃魚生幾乎就是隻有廣東人才有的“特長”,尤其是廣東順德人。雖然現在也已經流行全國,但是自近代以來,的確只有廣東珠三角的人才吃。

清代遊記叢書《南越遊記》(也叫《粵東聞見錄》)特別指出,嶺南人喜以草魚作魚生,佐以瓜子、花生、蘿蔔、木耳、芹菜、油煎麵餌、粉絲、豆腐乾混合而成的調料。嶺南人喜取草魚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蘿蔔、木耳、芹菜、油煎麵餌、粉絲、腐乾,匯而食之,名曰魚生。

由此可知,近代內地是沒有吃魚生的習俗的。

而更有意思的是,同時代的南方竟然沒有發現相關記錄,也沒有出土證明。南方人吃魚生,最早追溯都要到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一書中(記載了吳軍攻破楚郢都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

但是,其可信度就遠遠比不上先秦史籍了。

好吧,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今日“乾旱”之鄉的西北,當年竟然像今日的東南的魚米之鄉。

所以,現在該終於明白,為何中華民族會發祥於中原了吧?

毫無疑問,商象與周魚生都充分證明了,人類氣候專家推測在先秦時期,中原地區是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潤潮溼,此一發現,是正確的(可參考竺可禎的《中國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