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楊振寧是目前頂級的科學家,那他到底有什麼偉大成就?能通俗地講一下麼?

鍾銘聊科學


這麼說吧。

比如說牛頓,他發現了萬有引力。你可能會說這破玩意有啥用?誰還不知道蘋果會掉地上?誰沒事會自己從高處跳到低處把自己給摔死?可是就有一班神經病,沿著牛頓的思路,到今天居然能算出小行星的軌跡,於是人類永遠也不會像恐龍一樣因為小行星而滅絕了。你說牛頓NB不?

再比如說愛因斯坦,他整出來個相對論,你可能會說這破玩意有啥用?聽都聽不懂。可是就有一班神經病,沿著他的思路,到今天居然拍了張黑洞的照片。你說愛因斯坦NB不?

還有楊振寧,他整了個楊-米爾斯規範場,為物質的基本組成和運作方式指出了方向。你可能還會說這破玩意有啥用?但肯定還會有一大幫神經病,沿著他的思路走。未來若干年。也許會發明出比如“變幻膠囊”,隨手一扔,想要飛船就是飛船,想要房子就是房子。。。你說楊振寧NB不?

懂了嗎?


Shy4386


對於楊老很多人瞭解的有三方面:

  1. 上個世紀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很多學子選擇回國效力,楊老沒有回國並加入美國國籍;
  2. 1957年與李政道合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因分歧兩人分道揚鑣;
  3. 楊老在82歲的時候迎娶28歲嬌妻翁帆,兩人年齡相差54歲廣受非議。


我們都喜歡站在聖賢的角度去苛責別人,每個人都不能免俗,看一看網上大家對於楊老的評價就清楚了。關於楊老的私事在這裡不評價也不去討論,今天主要看一下楊老在科學事業上作出的巨大貢獻。

據權威期刊對於物理學家的排名,楊老可以進入前二十,大約排在十五六名的樣子,以下是前十位。而如果只統計在世的物理學家楊老穩居前三,甚至是排在第一位可想而知楊老的科學成就有多高。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定律,並榮獲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對稱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我們的眼睛、耳朵、雙手,還有圖形的對稱更能體現美感;除此之外物理規律也具有對稱性,舉個簡單的例子:蘋果從樹上掉落下來符合萬有引力定律,那麼鏡子中的蘋果掉落下來也符合萬有引力定律。

這種宇稱守恆廣泛存在,也是被所有的普通人和科學家接受的,如金科玉律一樣。如果有一天發現了不守恆現象,那麼第一想法是這個現象可能是某些細節上出現了錯誤,沒有人會說理論出現了問題。
圖:楊振寧和李政道論文截圖

但是楊振寧和李政道發現了不守恆現象之後卻是要打破常規,提出了弱相互作用力的宇稱不守恆定律,並被驗證成功。這一次就像是二十世紀漂浮在經典物理學大大廈上空的兩朵烏雲,打破經典提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這個問題就像是大家都知道“1+1=2”,當有一天出現在某種情況下“1+1=3”,但是大家都不信而你提出了足夠的論證證明“1+1=3”。

除此之外楊老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方面都有很大貢獻。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楊老在上邊那些領域有十幾個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甚至好多科學家基於楊老的科研成果深化研究從而獲得諾貝爾獎。尤其是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對除引力外的三大基本作用力皆可描述,發展到現在又形成了粒子標準模型。

楊老是在世物理學家第一人當之無愧!



科學黑洞


楊振寧是因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宇稱不守恆影響對物理學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設想獲得實驗驗證後,當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個獲獎速度在100多年諾貝爾獎史上是空前絕後的,足以見得這項成就的重大。

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並不是楊振寧的最大科學貢獻,楊振寧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楊-米爾斯方程。楊-米爾斯理論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非常的遙遠,很少能夠看到介紹這個理論的文章,因為這個理論太偉大了,要介紹這個理論需要上升到能夠看到幾乎整個物理學的高度。類比一下,若是給公眾科普黑洞,只需要物理學的少部分概念即可。

說楊振寧偉大,首先需要明白為什麼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牛頓是他那個時代物理學的集大成者,天上物體的運動和地上物體的運動都可以用牛頓給出的幾個簡單優美的公式描繪出來。物理學就是要用盡可能少的公式涵蓋更廣泛的現象,牛頓統一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這是物理學史上的第一次大統一。

牛頓之後,電、磁、光的錯綜複雜亂象被麥克斯韋用四個方程理清了,麥克斯韋統一了電、磁、光,可以解釋當時已知的所有電磁問題,包括我們熟悉的彈力、摩擦力,其背後的根源也是電磁相互作用。

麥克斯韋方程組是偉大的,可是這個方程組居然在伽利略變換下不協變,用麥克斯韋方程組得出的光速居然看不到是相對於哪個參考系的。愛因斯坦出馬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給出了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也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的正確性。不過還有一件頭疼的事情沒有得到解決,那就是萬有引力問題。愛因斯坦又用了十年的時間給出了廣義相對論,至此萬有引力問題告一段落。

萬有引力問題解決後,愛因斯坦沒有停歇,因為他看到了物理面前的一個新的大問題,那就是萬有引力與電磁相互作用力的統一。愛因斯坦在晚年時期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統一萬有引力和電磁相互作用的工作上,不過他沒有成功。並且,人們還在原子核內部發現了另外兩種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在當時,科學家甚至還不知道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該如何描述。

這時候楊振寧用他的理論指引了方向。1954年,楊振寧發表了他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這個理論沒有直接給出如何描述相互作用,蓋爾曼、溫伯格等幾位非常傑出的科學家用這套理論做框架給出了描述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動力學以及弱電統一理論(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至此可以看到,四種相互作用中的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都是在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框架下完成的。

1994年,楊振寧因規範場理論獲得了鮑爾獎。授獎詞中稱讚楊振寧的工作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楊振寧雖然不能和他們一樣偉大,但配得上鮑爾獎的評價,他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幾位物理學家之一,也是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


刁博


都說楊振寧是目前頂級的科學家,那他到底有什麼偉大成就?能通俗地講一下麼?

可能很多朋友對楊振寧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不過今天並不打算討論社會上對於他捕風捉影的各種言論,僅僅從楊老的科學成就來簡單概括下,看看是否能另各位信服!

上圖是人類有史以來十位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英國《物理世界》雜誌通過網友投票評選出的;您以為楊振寧會在這個榜單上嗎?然而並不會,但他是依然健在的最偉大科學,甚至無需以之一來形容!

一、楊振寧第一個被大家熟知,也許最瞭解的也就是獲得1957年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定律了,當然大家也知道這是他和李政道在1956年時深入研究“θ-γ”粒子衰變時發現的微觀粒子不守恆現象,後備華裔女科學家吳健雄以鈷-60衰變的巧妙實驗所驗證而獲得1957年諾貝爾獎!

上圖則完美的詮釋了三位科學家經典合作取得宇稱不守恆的發現即驗證過程!

二、楊-米爾斯的規範場論,其實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前的1954年就已經發表了,也稱“非阿貝爾規範場論”,當時並沒有被物理界所重視,但諸多學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引入“對稱破缺”(broken-symmetry)後,逐漸發展成標準模型!請注意了,此標準模型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基礎物理突破方向,總共有十幾位科學家在研究場論中獲得諾貝爾獎!

對稱破缺:標準粒子物理模型建立在對稱破缺的規範場理論之上,這個重要理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引入基本粒子物理學,簡單的說,該理論的數學形式保持對稱,而物理結果保持不對稱!

三、提出相變理論

四、發現玻色子多體問題

五、提出非對角長程序

六、提出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

以上是在楊振寧在1952-1975年間楊振寧獨立以及合作發表的論文列表,請注意了,他在這四個領域的成就並不亞於諾貝爾獎,所以很多朋友認為楊振寧存在十幾項諾獎級成就並非吹牛,而是有論文背書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規範場論,這是標準模型(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的核心和根基,二十世紀後半葉就是圍繞這個核心展開的,主導了半個世紀的物理學發展!

所以將楊振寧形容為目前最頂級的科學家並沒有什麼毛病,而且他並不只是在科學界的成就,在慈善與教育等多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從牛頓開始到現在,他的對物理學的貢獻至少可以排到前十,之所以覺得偏門,沒人宣傳他,是因為曲高和寡,不說普通人了,就算我們學物理的人中,能理解他理論的都是少數。

愛因斯坦那個時代的人是怎麼評價愛因斯坦的?

希特勒創造了一個帝國,愛因斯坦創造了宇宙,不留一滴血,托勒密宇宙1400年,牛頓宇宙300年,愛因斯坦宇宙剛剛開始,不知道會存在多久…………而楊振寧就是在愛因斯坦之後從新定義宇宙的人。

很多人攻擊他不愛國,卻根本不知道他為中國帶來了什麼,如果中國不要他,世界上有的是國家要他。

他用他的聲望給中國帶來了無數的技術,知識,設備,用他的人脈給中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才。

攻擊他私德的都是一些眼紅的傢伙。別人你情我願的事情,他們是恨那個人不是自己。


知玩


楊振寧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以及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了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

楊振寧早年在西南聯大讀書,1945年赴美深造,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上世紀五十年代,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觀念。這一原理改變了人類對對稱性的認知。該理論被吳健雄用巧妙的實驗證明,楊振寧李政道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共同提出的楊米爾斯方程,這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物理學界普遍認為,該方程的意義可以與牛頓、麥克斯維以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並論,今後必將對未來物理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楊振寧從1966年起,人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講座教授,1994年楊振獲得美國鮑威爾科學成就獎。近年來,回國創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

由於楊振寧的工作主要在理論物理方面,不像霍金那些的天文學家更容易被大眾所熟知,但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不僅僅是一個諾貝爾獎能夠承擔的,他是目前當之無愧的在世物理學家第1人。


量子實驗室


楊振寧先生獲得過諾貝爾獎,獲獎的原因是因為宇稱不守恆定律,而宇稱不守恆定律推翻了過去人們對於宇宙守恆的看法,這就相當於打破了常規的物理常識,為人類的打開了另外一扇窗。

但宇宙不守恆定律雖然重要,它只能算是楊振寧先生排名第二位的貢獻,他對於人類最大的貢獻,還是在1954年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

楊米爾斯理論是現代規範場的基礎,而規範場論在物理學上非常的重要,重要到誰要能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超越牛頓和愛因斯坦,成為人類物理學界無可爭議的NO.1。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有很多自然現象,例如颳風,下雨,打雷,以及恆星的核聚變等,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之後,發現這些自然現象的背後,實際上是各種各樣的力。

這些力一共有四種,分別為電磁力,引力,強力和弱力,簡單的說宇宙中的一切現象,都是這四種力導致的,於是這四種力就被稱之為四大基本力。

那麼基於這四大基本力,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四大基本力會不會是同一種東西呢?答案是很有可能,而規範場的理論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在楊米爾斯的理論之下,科學家已經可以將除引力之外的三種力聯繫在一起,所以楊振寧先生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他憑藉著楊米爾斯的理論,就足以比肩那些物理學史上那些大神。

那麼西方的一些專業人士認為,楊振寧先生是在整個物理學界發展史上,起碼也是前20的存在.......


種植恆星



楊振寧在35歲的時候就和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此之後楊振寧又和米爾斯合作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為後來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奠定了基礎,以至於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粒子物理學界的諾貝爾獎幾乎都和楊振寧的理論有關係。

雖然楊振寧只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但他卻有著眾多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以“楊-米爾斯”方程為核心的標準模型理論創造性的把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以及電磁力統一到了一起,從此只需要一個理論就能解釋和描述三種基本作用力。


愛因斯坦晚年曾致力於大統一理論的研究工作,想要把宇宙中的強力弱力引力和電磁力用一個理論來描述和制約,但該理論的構建難度太大,一直到愛因斯坦去世都沒能完成,而楊振寧的“楊-米爾斯方程”直接統一了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三種,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就之偉大不言而喻。

需要指出的是楊振寧一直都是一位愛國科學家,只不過他研究的是理論物理而不是應用物理,年輕的時候回國並不會有什麼大作為,因為當時的國內百廢待興,沒有能力支撐楊振寧的理論物理研究,但晚年的楊振寧在功成名就之後拉動了一大批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科學家回到中國發展工作,唯一的圖靈獎華人獲得者姚期智就是被楊振寧“帶回來”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通俗點講?講不了!因為複製粘貼者也不懂,因為不懂又想裝逼,才將之說的高深莫測又偉大無比,這樣才能顯得他們的高能和博學。真正懂得宇稱不守恆和楊-米爾斯理論的人不會在頭條,更不會在頭條裝逼。頭條中關於楊振寧學術成果的文章和回覆都是在網上覆制粘貼來的。說者口沫橫飛,聽者雲裡霧裡,說的人是不懂裝懂,聽的人是真的不懂……如此而已!總而言之,楊振寧比愛因斯坦厲害也好,比費米牛叉也罷,甚至被某些人說的活像天上有地上無的神仙也好,我等混頭條的文盲自然是無法反駁的。那就讓他繼續造福全人類吧。錢學森比不上他,鄧稼先比不上他,錢三強比不上他……所有的兩彈元勳綁一起都比不上他楊振寧一個小腳趾頭,但是兩彈元勳們為我們中華民族撐起了核保護傘,讓我們平平安安地生活著。在我心中,他們比楊振寧更值得我去尊敬和感恩。


沛沛545


其一,宇稱不守恆證明了全世界的物理學家堅信三、四十年的定律是有問題的,弱相互作用下就不守恆,這就好比愛因斯坦打破了人們堅信了百年的牛頓力學體系,協調了其與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矛盾一樣,當然楊振寧沒有愛因斯坦那麼厲害,因為他沒有像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論那樣解釋原因,不過至今也沒人能解釋為什麼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

其二,楊米規範場則將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三種(電磁力、強力和弱力)統一了,讓至死不渝尋找統一理論無果的愛因斯坦能少些遺憾,至少現在只差一個引力還沒被統一。。。至於統一為什麼重要,簡單舉例子,電學和磁學一直被認為是兩門學科,麥克斯韋統一電磁學世人才知道電和磁本質是同一種東西,我們對於電的運用才能達到巔峰,才能進入電力化時代。

如果有人還覺得以上這些無所謂,那這些人只關注花邊新聞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