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老了該不該張嘴問兒女們要錢?

川妹曉靜


應該要,懂事的孩子不用等到老人要,應該主動給。我們都是為人子女的,就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1.農村人都不容易,我是80後,雖然沒有經歷過最困難的那段時間,但是也耳濡目染過無數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老人的教誨,字字血淚,聲聲淒涼。他們太不容易了。

2.老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跟自己的兒女們開口的,我奶奶80多歲,剛去世不到20天,從來沒有跟我的父輩們要過一分錢,一直自己住自己做飯,從不給任何人添麻煩,可憐天下父母心。奶奶雖然沒張口問我們要過錢,但是我們兒孫輩的都會不定期的給她錢。

3.子欲養而親不待,告誡全天下的兒女們,父母老人一輩子不容易,作為子女的我們一定要孝敬善待他們,不要等到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才去孝敬父母,可能真的就晚了。


沂蒙阿亮


生兒養女一輩子,到老來;點點滴滴,只求平安可!

一、我也是一個農村老人,雖然還沒老得動不了,手腳也有些遲疑了。這輩子將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養大成人。

現在呢,大家都過得不好不壞,剛剛找得吃倒。

二、年青時,在外地做些小生意,掙了些錢,除了在家起了間二層樓安居房外,都供孩子讀書用了。兩個女兒中專畢業,一個嫁給了單位職工,一個嫁給隔壁村一個退伍軍人;兒子本科畢業後,到學校先當老師,後來到教育局任普通幹事。

三、兩個女兒,各自有家,除了逢年過節,拿點禮性錢,平時也沒什麼付出;兒子結婚後,頭胎是女,躲著又生了個兒子。

囿於當時計劃生育,做人做事,都很低調;這樣工作是保住了,但工資就比同齡人少了蠻多。

四、前年,老婆子,因重病去世,我考慮到實際情況,便搬到城裡和兒子一塊住。兒子兩口子都忙,每月拿點錢給我零用,我呢也是省著花。

五、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人老了,更須自重;輕易別向兒女們要錢,大家都不容易。

古話說,養兒防老;但現實是,我們已經老了,孩子也快老了,現在社會變化多,壓力大。

六、農村孩子,要發展起來,因為先天不足,後天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行。現實中雖說錢不是萬能,但冇錢萬萬不能。

年輕人,多些準備,為日後發展打些基礎,是必須用錢。

七、人老了,能省剛省。千萬別把自己看得太重,尤其不能認為自己為孩子、為家庭做了多大貢獻,吃了多少苦。

現在要多少補償一些,這樣就讓人傷感了,說好聽點叫為老不尊,說不好聽些叫老蠢了。

八、自己原來有些積蓄,孩子平時給點錢,我都收起,過年時全當壓歲錢,給了孫子輩。這樣小輩高興,自己也落得個心安。

九、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我覺得農村父母老了沒有收入來源,兒女無可厚非的應該給,當然了有退休工資的父母兒女有條件的給點也是一種禮節,不管是給錢也好,買吃穿禮物也好,父母從中感受到了兒女對自己的關心。畢竟大部分父母也不圖這些。

但是沒有一樣的父母,也沒有同款的兒女!我家婆婆做了一輩子生意不說大富大貴,也得有積蓄不少!兒女們也不供上學,也不管買房結婚。也不管訂婚結婚,也不管兒媳坐月子,一切都是借錢開始的,自己就是抱著積蓄自己花,還整天到處哭訴兒女不孝順,整天要去派出所,法院,大隊,去告兒子,到處哭兒媳婦怎樣打她罵她,此處省略十萬字吧!

我們一度吃不上飯。她還嗶嗶誰家兒媳婦怎樣的孝順婆婆。商場買的衣服鞋子一千多一雙,衣服好幾千,兒媳婦怎樣怕婆婆。婆婆怎樣罵都聽著。難道要子女去賣血賣肉給你買穿戴嗎!盡然還對我小姑子說,誰家的閨女給人當二奶,給老媽買的啥啥金首飾,還恬不知恥的對閨女說別管幹啥給錢就行!無恥到沒人性,一直到現在首飾我也給買了,過節象徵性的給個三兩千,我們也在事業起步階段,挺緊張但是比早期要好多了,現在我不理她,不理她,他兒子給她點也應該。畢竟是生養自己媽,我不反對老公孝順媽,但是我,不理她,不理她,不理她!


陽陽143417451


我個人覺得如果父母沒有收入,子女必須把父母的生活費及醫療費用作為家庭的一項必須開支。我家公婆是農村的,雖然現在有一些少許收入,但是三個兒子基本上一家一個月給他們生活費2000元的樣子,醫療也是三家分,農保報銷回來的錢也讓老人自己收著了。每年他們還要出去玩玩,國內國外的,只要他們身體允許,想去哪玩,隨他們。這些費用都是我們三家平均分配,反正我們的宗旨是隻要自身條件允許,就滿足他們的要求。畢竟他們當年把三個兒子全都培養出來上大學很不容易。我父母都是退休的,有退休工資,現在退休工資還挺高的,我就多陪陪他們,我老媽身體不好,也出不了遠門。有時我也羨慕老公公老婆婆這樣生活狀態的,身體好,想到哪玩到哪玩,從來不缺錢,對外人出手都很大方。


黃小豆和莫小胖


還三農領域的創作者,這問題提的,沒有一點學問,你應該這麼說:

父母老了,做子女的該不該主動給父母錢?

農村,農業,農民,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是悟空回答裡繞不開,剪還亂的話題,

作為我自己來!說,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記事時起,我們那裡,不是一家窮,是家家都窮,那時候,我們家括我們鄰居,都是住幾間破瓦房,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那幾畝薄田,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有幹不完的農活,每天除草,施肥,打農藥,整天風裡來雨裡去,指望到了收穫的季節有個好收成,可就是這樣,也只是剛剛夠吃,沒有多餘的錢讓我們零花,

到了後來,國家政策好起來了,父親像其他人一樣,湧入城市幹泥瓦匠,那時候工資特低,一天10塊,一個月下來300來塊錢,母親在家照顧一家老小,始終沒有放慢勞作的腳步,假如放到現在,你掏給孩子300塊錢零花,估計都嫌少不接,

正是由於父親穿著最髒的衣服,掙著最乾淨的錢,日子才慢慢好轉起來,我們像其他家庭一樣,父親一手翻新了房屋,買了三輪車,拖拉機,添置了許多家用電器……接著供我們幾個孩子上學到大學畢業,直至結婚生子……

我的父母就是廣大老鐵們的父母的一個縮影,他們為家勞作了一輩子,為兒女付出了一輩子,我們做兒女的,該不該行動起來?該不該給父母養老?該不該主動給自己的父母掏些錢?


永城一角


有一個同事,問及她過年要不要給父母點零用錢,她說不用,都是老媽媽給她錢。問她媽媽的錢從何而來,說是地裡的零碎收入加上養老金,媽媽老了用不到錢,零零碎碎存下了都給女兒。

天下父母心!

再說說我,父母分開過時,我媽怕把我留給我爸讓我吃苦,不怕拖累自己硬是帶上了我,我媽不識字,不善言語。小時候不懂事,自己為人父母之後,才能體諒媽媽的艱辛。感謝媽媽,沒有丟棄我。我在家照顧孩子沒有工作,閒了幹一點零活,給媽媽一些零花錢,媽媽總說不要不要,說孩子上學要花錢,說等我手頭寬鬆了再給家行。

天下父母心。

我那善良的媽媽。


流浪人


真是奇了怪了,兒女養爹媽,是天經地義的事,老人沒錢花,向兒女要錢,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從古到今,都是這麼過來的。到了改革開放的今天,人們覺悟提高了,生活提高了,反而養爹媽,爹媽向兒要點兒錢,成了問題了,還在網上討論了,這良心哪去了?

爹媽養兒養女不容易,人人都知道。從小到大,屎一把尿一把,送兒上學,給兒蓋房子,娶媳婦,爹媽一生的血汗錢,都給兒女了。算一算,這一輩子,老人給兒女多少錢?

如今爹媽老了,幹不動了,向兒女要點生活費,反而成問題了。真讓人奇怪,寒心,難受。

兒女養爹媽,爹媽老了幹不動了,向兒女要點兒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女養爹媽,也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有你一口吃的,就應該有爹媽一口吃的,當兒女的,責無旁貸。

現在社會上有一股風,就是有一些天打雷劈的不孝子孫,整天叫苦啊苦啊,企圖把爹媽養老推給社會,鬧著讓社會給養老,把本來是自已的責任推給政府。這真是奇怪了,自古以來,哪有社會,政府給養老的?沒兒沒女的,沒辦法,國家就得救助,送他們去敬老院,不能讓他們躺在大道上。有兒有女的,國家不管,理所當然。否則,要兒女幹什麼。

所以,爹媽老了,幹不動了,向兒女要生活費,是天經地義。兒女如果不贍養老人,法律不容,人人痛恨,天打五雷轟。


琿春徐飛768


這類問題和該不該取消城市老年乘車卡,該不該在公交車上給城市沒花錢有乘車卡的老人讓座等等問題如出一轍,都是一個思維方式琢磨出的問題!農村的孩子確有個別人在家不願贍養老人,在外不尊重老人的表現存在,當然城市也有。雖說這是個別現象,卻確實影響極壞,幾十年前說的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也從不同的側面批評了這些問題,說的還是入木三分的!養兒防老的道德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贍養老人又負有法律規定的義務,就是在計劃生育年代,允許農民多生,也是為了養兒防老的需要。生兒育女不容易,贍養老人也不容易,中國人幾千年都這麼做的,雖有困難,現在比原來的條件好多了,我們有什麼理由和法律、道德背道而馳,而不去贍養老人,老人正當的要點錢花還有什麼值得質疑的呢!


手機用戶67866280949


我的觀點是:兒女結婚後你老了應該向子女定期要“養老錢”,兒女更應該主動給。有的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把兒女都培養成人,結婚生子了,把自己的一輩子都搭進去了,有退休金的還好點,農民沒有退休金,再失去勞動能力怎麼辦?不問子女要誰給?再說現在的一些年輕人花錢似流水,根本不知道節約,大部分“月光族”。平常節約出一部分給父母老人攢著可以備急用,未雨綢繆。否則父母老人一但有個七災八難,籌錢可就難了。老人收了錢後大多都很節約,能攢住錢。對年輕人來說,你權當給自己交的“五險一金”。既孝順,又保險,將來還不都是你們的。


虛懷若谷159155789


我認為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的義務。不用老人張嘴子女都應該每個月或者固定時間段給老人生活費,老人老了沒有勞動能力,子女們給老人錢也是應該的。


不過現在在農村大多數老人直到身體真的幹不動了才罷工,一般情況下老人有能力的絕不麻煩子女們。都是能幫子女們帶帶孩子,能幹多少是多少。爭取不給兒女們添麻煩,從不想著問子女要點什麼。這就是現在農村老人的傳統思想。

所以不管子女在外多忙,都不要忘記老家的老夫老母。他們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了,是我們兒女該盡孝的時候了,老人不想耽誤兒女工作,不想給孩子添麻煩,不用他們照顧,但是該給老人生活所需還是兒女們該做的,老人如果都張嘴問兒女要錢了,這是不是證明兒女們做的不夠好?



這僅僅屬於小編的個人看法,大家是怎麼看農村老人問兒女們要錢的呢?該不該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