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聰明一世的和珅為何不早做打算?

二米空間


說起清朝的鉅貪,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和珅這個人,他是乾隆執政時的臣子,也算是一位權臣加寵臣,和珅在乾隆的保護傘下,一呆就是幾十年,並且從中搜颳了大量的財富,根據史書上的記載,說和珅被殺死以後,光從他府上抄來的的錢財加起來,就有2.5億這麼多,要知道當時清朝國庫一年收入也就七千多萬,將和珅稱為國家的蠹蟲,一點也不為過過。

不過和珅的貪是在乾隆年間,到了嘉慶這會兒時,和珅一開始有所收斂,按理來說,嘉慶要收拾和珅,為什麼不徐徐圖之呢?還有和珅為人聰明,知道審時度勢,為何不早點為自己打算,提前就抱上還是太子嘉慶的大腿呢?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嘉慶為什麼要這麼快收拾和珅?其實理由有不少,首先殺雞儆猴,以儆效尤,和珅這個人做官只要兩個理想,就是為了錢跟權,在其仕途生涯中,錢權自始至終離不開手。

他做了二十多年官,不斷培植親信以及黨羽,同時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貪汙受賄,即使是公事,也要向同僚索要行賄,和珅的府上十分壯麗,他本人的生活,過的跟皇帝差不多,甚至比不少皇帝還要好,無論是金錢還是女人、權力,他應有具有,嘉慶還是太子時,便對和珅十分不滿,無奈乾隆命太長,嘉慶也只能隱忍不發,直到乾隆駕崩以後,第二天嘉慶便對和珅下手,作為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其次國庫缺少銀子,乾隆雖是個評價頗高的皇帝,但在中年時期,也是個愛玩愛享樂的性子,皇帝出遊自然要國庫出錢,乾隆去世後,把這個爛攤子留給了嘉慶,他知道和珅是個鉅貪,因此將其賜死抄家,也是緩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最後鞏固皇權,和珅不僅是個大貪官,還是一個權臣,朝中不少大臣是其黨羽,自己的兒子與弟弟,更是手握大權,嘉慶若不想成為傀儡皇帝,定然要先收拾和珅。總的來說,殺和珅是個一石三鳥的計策,嘉慶又不傻,自然會去做了。那麼最後一個問題,和珅為什麼沒有早做打算呢?其實在嘉慶還不是太子之前,和珅便向其示好過,奈何嘉慶還搭理他,都說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和珅鉅貪的形象,已經深刻在嘉慶的腦海中,無論和珅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更正過來。

並且乾隆還在位時,和珅也給嘉慶製造出不少麻煩,因此兩個人的關係,可以說比較的惡劣,和珅也知道自己會死,只是不知道會來的那麼快罷了,他之所以沒采取措施,一來是沒料到嘉慶的動手時機,二來是反抗也沒有用,因此和珅才喪命在嘉慶的手上。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小看法,其實有很多人在說,和珅是乾隆給嘉慶的新手禮包,這個說法個人比較認同,乾隆不是個昏君,相反他非常的聰明,在自己執政時處理不了和珅,故而只能留給自己的兒子嘉慶了。


心安歷史說


和珅是清朝乾隆帝的第一寵臣,也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鉅貪。他出身並不顯貴,卻因容貌俊雅、風度翩翩、精明能幹、極擅逢迎而深受乾隆皇帝的青睞與寵愛。

和珅極度崇拜權力與金錢,終其一生,他為追求這兩樣東西而費盡心機,獲得乾隆獨寵後,更是恃寵生嬌、擅權攬政、勢焰熏天、不可一世。他專權長達二十餘年,不斷培植黨羽,擴充勢力,他大開競奔之門,大肆聚斂錢財,恨不得將天下財富都蒐括到自己囊中。和珅在官場浮沉幾十年,因背靠乾隆這座大靠山,多次化險為夷,始終屹立不倒。乾隆死後,他立即被剛繼位的嘉慶帝賜死,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隨著他的敗亡,其使盡手段聚斂下的潑天也似的傢俬也都便宜了他人。

在乾隆的庇護下,和珅一人得志,家裡的雞犬都跟著昇天。他的弟弟和琳,官至總督,死後被加封一等公;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娶乾隆的掌上明珠和孝公主為妻,還任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和珅之女嫁給了康熙的重孫;和琳的女兒嫁給了乾隆的孫子。和皇室聯姻鞏固了和家的地位。和珅的家人倚仗其權勢,大肆搜刮,橫行霸道。

史載,和珅大權在握,各級官員們為保住頭上的頂戴花翎爭相向和珅進貢。即便是例行公事,如果不行賄,也會受到和珅和其手下人的百般刁難。至於升遷,則更需要用金錢鋪路 。在和珅那 裡,所有的官職按大小都明碼標價,出得起多少錢就能做多大官。

和珅利用權力攫取了驚人的財富,是當之無愧的大清首富,史料中說他“奢侈富麗擬於皇室”,和富甲宇內的皇室一樣過著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

據記載,和珅吃膩了山珍海味,每天要用價格昂貴的上等珍珠一粒磨粉服食。這些珍珠都是各地達官顯貴以每粒八千至兩萬兩白銀的價格買來孝敬他的。和珅妻妾成群,很多美人都是下屬、商人為巴結他而花大價錢從江南等地買來送給他的,還有從宮裡發遣出來的宮女。和珅的府邸富麗堂皇,極盡奢華,古董珍玩琳琅滿目 ,在京城權貴中也是無人能比的。

和珅以權謀私、驕橫跋扈的行為,引起了彼時還是太子的顒琰(後來的嘉慶帝)的極大不滿。

顒琰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33年)被立為太子的。乾隆皇帝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人,身體又非常健旺。時光匆匆,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顒琰還呆在儲君的位置上。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他被封為嘉親王,由一個弱冠青年變成了一個油膩中年。乾隆六十年(1795),自詡為“十全老人” 的乾隆帝終於感到自己敵不過歲月風霜,垂垂老矣的他決定舉行內禪讓出帝位,自己做太上皇。1796年正月,顒琰好不容易熬成了皇帝,改年號嘉慶。然而,他登基後的最初幾年,因為太上皇乾隆依然貪戀君權,而且身體依然健康,每天都不知疲倦的處理政事。所以一切軍國大事都由太上皇說了算,嘉慶根本談不上有何作為,只能“打打醬油”。直到嘉慶四年(1799) 正月,89歲高齡的乾隆一命歸天,嘉慶才得以親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天下之主。

嘉慶早已洞悉和珅的奸佞貪婪,只是有父皇罩著,自己手中無權,動不了他。和珅對顒琰對自己不滿已有所察覺,但卻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他不僅不去巴結、取悅未來的天子,反而在乾隆面前說他的壞話,顒琰知道後更加惱恨。

嘉慶從父皇手裡接過了一副爛攤子。乾隆朝是大清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限於篇幅,在此不作敘述)。 嘉慶從乾隆手中繼承的,不但有君臨天下的最高權力,還有夕陽西下、盛極而衰的動盪時局......

乾隆的去世給西風搖落的政局帶來了一場轉機。因為嘉慶對和珅的不滿由來已久,礙於乾隆帝之面,他一直強為容忍。如今已是名實俱符的一國之主,終於無須再忍了。

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慶就迫不及待地動了手。和珅被削去了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位,還勒令他的死黨福長安晝夜在乾隆殯殿外值守,不得擅自離開。初八日,嘉慶帝下旨革除和珅、福長安的所有職務,並將兩人軟禁起來。

御史王念孫、廣興等人此時紛紛站出來揭發和珅貪贓枉法的罪行,請求皇上將其嚴加懲處。嘉慶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在半月之內,他宣佈了和珅所犯的二十大罪狀,並下令將其逮捕下獄,隨後又將他賜死(自縊)。和珅的一幫親信死黨,如福長安、蘇凌阿、吳省蘭等人也被嚴懲。

和珅聚斂的鉅額家產也被嘉慶抄沒入庫。和珅在他權勢煊赫的二十多年裡,巧取豪奪,費盡心機廣蓄傢俬。《清史稿》載, 他被抄沒的家產共有109處,有83處沒有估價,僅算已經估價的26處,其價值就已達到2.2億兩白銀。還有堆積如山的金銀珠玉、藩國貢品、古董字畫沒有計算在內。

據梁啟超先生估算,和珅的所有家產加在一起可以折銀八億兩之巨。而清廷每年的財政收入約七千萬兩左右,和珅一人的財產就相當於朝廷十幾年的財政總收入還有富餘,真是財力驚人、富可敵國啊。

據說查抄和府財產清單公佈後,朝野瞠目,舉國譁然,甚至彼時在坊間流傳起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民謠。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辛苦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如果你是縱橫官場多年的和珅,你會乖乖等著嘉慶收拾自己?

作為政治老狐狸,和珅並不是沒有早做打算,而是根本無力迴天啊!這件事對他來說就是一句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示好嘉慶帝,他比誰都積極,但最終還是淪為了嘉慶坐穩皇位的犧牲品……

想立個明君人設?先解決和珅再說

對於當今十八線的小明星來說,想要一夜爆紅,就得會搞事情,當了三年皇帝依然默默無聞的嘉慶也這麼想。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八十九歲的太上皇乾隆停止了呼吸,正在歡天喜過新年的人們不得不穿上喪服,全國哀悼。但其實,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悲痛欲絕,大家更好奇即將親政的新皇帝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

雖然已經當了三年皇帝,可嘉慶仍是個謎一般的男人,除了幾道沒有個性的聖旨,百姓幾乎對他一無所知。不過,新皇帝性格似乎很溫和,想必短期內朝廷政事也不會有什麼大變動。

(嘉慶看上去也是一副和藹的模樣)


然而出乎所有人預料,乾隆去世第二天,嘉慶就頒佈了一道讓人大吃一驚的諭旨:免去乾隆皇帝御前第一寵臣和珅兼任的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職務。還沒等吃瓜群眾反應過來,一場大規模的抄家行動就在和府開始了,埋葬在和府地窖的鉅額財寶也全部暴露。

頓時,舉國上下對這個先前如影子一般悄無聲息的皇帝刮目相看,嘉慶成功出圈。但問題來了:這麼多前朝大臣,為啥偏偏倒黴的是和珅?

1. 政治原因。靠著乾隆非比尋常的恩寵,和珅得以長期參與政事,權傾朝野。行走官場多年,更是讓他收了許多小弟,在朝廷中根基深厚,甚至直接威脅到皇權。就連嘉慶本人也很清楚這一點,他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要是不除和珅,恐怕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道我。”

(左乾隆,右和珅。乾隆去世,和珅最大的靠山也就沒了)


所以對於“新官上任”的嘉慶來說,首要目標就是給自己立下明君人設,而要做到這一點,和珅就必須消失,他的各種集團也必須瓦解。

2.經濟原因。有錢能帶來多大的災禍?大概和珅最有發言權。根據內務府的估算,他的家產竟然值白銀8億兩,相當於清王朝10年財政收入的總和。而且,和珅還長期索賄受賄、兼併土地、放高利貸……(《清稗類鈔》)

但是,錢財並不是嘉慶匆忙查抄和珅的主要原因,相反,他對查抄是適可而止的。或許考慮到自己的姐姐十公主是和珅的兒媳婦,他不僅明確批示“不必過於株連搜求”,甚至後來有大臣請求再深挖嚴追時,還遭到嘉慶的禁止。

(白蓮教運動到頂峰,嘉慶不得不殺和珅警醒貪官)


3.軍事原因。嘉慶稱帝時,白蓮教運動達到頂峰,前去鎮壓的軍隊節節敗退。後來好不容易抓到了四川教首王三槐,結果王三槐在供狀裡無奈表示,運動是官逼民反的後果。而這裡的官,首當其衝的就是和珅這一類貪官。所以殺和珅,也是為了殺雞儆猴,讓其他貪官看看繼續貪贓的下場。

靠山倒了,示好

在官場上混了這麼多年,聰明一世的和珅怎麼會載在嘉慶手上?其實關於自救這回事,他還真做了不少努力:

1.擁立其他阿哥,培養自己的勢力。這種方法,在歷史上有很多和珅的老前輩都這樣幹,然而此路對和珅卻不通。乾隆雖然兒子眾多,但是長大成人的卻沒幾個。剩下的皇子有的長得磕磣,有的性格不咋地,矮子裡面拔高個,也就嘉慶看得過去,於是皇位這塊香餑餑就落到了資質平平的嘉慶手上。和珅再有本事,也沒辦法忽悠乾隆換個繼承人。

(在恩師的影響下,嘉慶對和珅的態度可想而知)


2.示好嘉慶,和珅真的盡力了!和珅二十大罪狀,第一條就是他曾給還是皇子的嘉慶透露過皇位底牌,這還不是討好?然而命運偏偏跟和珅不對付,嘉慶的老師朱珪一直看不慣和珅的做派,在老師的耳濡目染下,嘉慶對於和珅的真實態度可想而知。

況且乾隆當太上皇的四年,正是和珅權利達到頂峰的四年,儼然凌駕於嘉慶之上,嘉慶哪能容得下這個眼中釘?所以處置和珅,勢在必行。


其實嘉慶殺和珅並不是因為什麼貪官的罪名,嘉慶一朝貪官橫行,他不也只是在《罪己詔》中哭哭啼啼,然後轉背就放手不管了嗎?嘉慶殺的哪是和珅,殺的和珅的勢和集團。倘若和珅懂得取捨,在嘉慶還沒親政前就找機會主動卸下部分權力,遠離政治核心,再捐出大量家產,恐怕不僅是和珅能夠保住性命,說不定連清朝的歷史也會被改寫……


Allhistory:基於AI知識圖譜,展現不同角度的歷史世界。歡迎關注!


全歷史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幾家歡喜幾家愁,嘉慶高興自己終於真正的獨掌朝綱,和珅則是擔憂自己的前途。果不其然,正月初八,嘉慶帝下旨和珅,福長安奪職下獄。嘉慶為什麼如此迫不及待的解決和珅,和珅又為什麼不早做準備呢?其實這早已經是定局。


嘉慶查抄和珅並不是匆忙,而是蓄謀已久。嘉慶作為皇子的時候就對和珅意見很大,只是手中無權,並且乾隆皇帝很喜歡和珅,嘉慶皇帝沒有辦法。等到乾隆駕崩,嘉慶真正掌權的時候,這個時候嘉慶才感受到了和珅在整個朝堂的影響力,無論是立威還是充實國庫,嘉慶都留不得和珅了。

和珅沒有早做打算,和珅早做打算又有什麼用呢?和珅是乾隆的人,他這一生做的那些貪汙事很多其實都是為乾隆做了,所以乾隆死他也必須死,讓他和乾隆的秘密一起進入陰曹地府,和珅無論有沒有早做準備都沒用。另外和珅也已經失去了和嘉慶示好的機會,嘉慶還未登基之前,和珅仗著乾隆的恩寵,幾次和嘉慶作對,已經喪失了嘉慶對他的好感,這一點和珅十分清楚。


正月十五,嘉慶皇帝公佈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經六部九卿合議,判處死刑,和珅死了,在眾人的求情下才好不容易留個全屍。嘉慶帝還因此說了一句“不殺和珅,難堵悠悠之口”,悠悠之口說的是什麼,難道不是和珅和乾隆的那些事情嗎?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和珅是乾隆留給兒子的“新手大禮包”。
其實嘉慶把和珅給辦了,是出乎很多人預料的。和珅還沒來的及安排後路就被嘉慶給抓了。嘉慶其實是和很本分的皇帝,不說碌碌無為,跟他的爸爸,爺爺比起來還是差太多了。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抄和珅個人覺的這是歷史必然事件,只是遲早的是,和珅自己也清楚,就是和珅自己沒想到嘉慶抄他抄的那麼快。乾隆剛死呢,嘉慶就馬上把他父親的重臣給查抄了。
從歷史角度來分析,其原因有四:

第一、和珅錢多

我的上一篇回答是關於和珅貪了多少錢的問題,大概計算他貪的現金有2.5億兩黃金。總財產達到當時大清帝國15年的國庫收入總和。嘉慶不查抄他才怪。和珅從沒想過謀反,本身他自己的相當於“二皇帝”了,所以嘉慶上位第一件事肯定是處理和珅。嘉慶比較怕乾隆,乾隆一死,就沒有顧慮了。

第二、記恨洩憤

和珅很聰明,嘉慶很嫉妒。特別是在乾隆面前,嘉慶被無數次打臉。嘉慶當時當了四年的傀儡皇帝,而且特別怕他父親,乾隆老年的時候,喜怒無常,只有和珅能猜透他的心思,這使得嘉慶很是嫉妒。嘉慶害怕和珅在乾隆面前說他壞話,乾隆活著嘉慶不敢得罪和珅,一直忍著。乾隆一死,嘉慶第一件事就是報仇。

第三、與白蓮教有關

和珅的死間接的與白蓮教有關。乾隆在位的時候出現過乾隆盛世,到乾隆老年的時候,出現了白蓮教,乾隆死後白蓮教更加強大了。嘉慶在位期間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查了和珅,一件是清了白蓮教。為什麼說查和珅與白蓮教有關呢。因為嘉慶剛剛上位,白蓮教猖獗。嘉慶為了樹立威信,收拾白蓮教,首先就從和珅下手,拿和珅的錢其實是次要的,主要還是為了樹立威信。和珅死後,和珅黨派的人就必須聽從嘉慶安排。

第四、安定民心

為了安定民心跟第三個原因其實是連在一起的。和珅貪腐,朝堂之上眾臣進言需要看著和珅臉色,這對於皇帝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嘉慶很清楚殺和珅好與壞。民心安定才能去掃清白蓮教,著名的“堅壁清野”政策就是在嘉慶手中實施的,最終平定了白蓮教。可以說嘉慶殺和珅是他做改革的第一步。和珅的覆滅一定程度上是緩解了階級矛盾,和珅之死加快了嘉慶平定白蓮教的步伐。

總而言之,和珅死是必然的,只是做了個改革的犧牲品。

四十五度軍報


嘉慶為何匆忙殺和珅——因為要奪權

從1788年到1799年,和珅是名副其實的權臣。阿桂和福康安常年在外,在朝中的王傑、範衷和錢灃難以抗衡和珅。特別是和珅在軍方的依靠弟弟和琳在世時,和珅朝中有權,軍中有將,地方有和珅黨羽。

在1797年10月,阿桂去世後,和珅地位等同攝政。根據1793年來訪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在回憶錄:

“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當時雖然乾隆帝禪位給嘉慶帝,但乾隆帝依然沒有放權給嘉慶帝,依然抓權。乾隆帝因為年老的原因,只有和珅才聽明白乾隆帝說什麼,因此,上朝時和珅和嘉慶帝平等站在乾隆帝身邊。從某種意義來說,和珅的話就代表了乾隆帝的旨意。名義上的皇帝的嘉慶帝,還不如和珅有權力。

一個皇帝,被父親架空就算了,但被一個大臣架空,沒有人能夠忍受!

從1797年10月,到1799年1月,合計15個月,算得上是和珅的攝政時期。

和珅不是沒有防備而是嘉慶帝利用乾隆喪事拖住和珅進而奪權

現在來看乾隆帝死後嘉慶帝如何利用喪事困住和珅奪權:

1、1月3日,乾隆帝去世,劉墉即可彈劾和珅,嘉慶帝讓和珅辦理喪事,並不準和珅離開宮中;

2、1月4日,嘉慶帝以剿滅四川白蓮教起義不力為由,解除和珅盟友福長安的軍機大臣職務,同時削奪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職務,命令二人在宮中守靈,不得離開;

3、1月8日,嘉慶帝下令逮捕和珅入獄;

4、1月10日,嘉慶帝下旨徹查和珅一案;

5、1月11日,嘉慶帝下旨抄和珅家;

6、1月13日,嘉慶帝公佈和珅20條大罪;

7、1月14日,嘉慶帝下令判處和珅死刑;

8、1月15日,和珅兒媳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建議讓和珅在獄中自盡;

9、1月18日,嘉慶帝讓和珅在家中以白綾自盡。

乾隆帝死的當年,嘉慶帝就利用辦理喪事困住和珅,就算和珅做好了防備,也不可能在乾隆帝死的當日和嘉慶帝反目。

嘉慶帝等乾隆帝死的這天,等了3年,對於嘉慶帝來說,日子太漫長。

和珅和唐朝太監李輔國非常類似

和珅和李輔國都深受乾隆帝、唐肅宗寵信;

嘉慶帝、唐代宗二人都因為和珅、李輔國的支持才得以即位;

和珅、李輔國二人都沒有謀逆之心、且都有施展心中宏圖治理天下的理想;

和珅、李輔國都是被嘉慶帝、唐肅宗突然拿下而殺。

和珅在會見馬戛爾尼中處理手法成熟

和珅和馬戛爾尼有8次見面:

第一次:9月8日,和珅故意讓馬戛爾尼空等一個早上,才派人以膝蓋受傷為由,讓馬戛爾尼晚上參加他的晚宴,但馬戛爾尼不去,只讓副使去;9月10日,和珅“強”請馬戛爾尼到自己府邸會面,態度冷漠而傲慢;——這是雙方爭奪主動權,擺下馬威;

第二次:9月11日,和珅再次會見馬戛爾尼,態度非常客氣,並相互問候對方國君的身體健康;

第三次:9月13日,英國使團到熱河避暑山莊,向和珅遞交國書,雙方達成以單膝跪拜禮儀覲見乾隆帝;

第四次:9月15日,和珅和馬戛爾尼遊覽避暑山莊東園,在完畢時,和珅問有何感想時,馬戛爾尼說東園反應了康熙帝的智慧,和珅震驚之餘,後向乾隆帝說:

“此夷不可不防”

第五次:9月17日,和珅和馬戛爾尼遊覽西園,這次和珅開始防備馬戛爾尼,只介紹景點,不多說話;

第六次:10月1日,和珅在圓明園接見馬戛爾尼,以沒有先例為由全部拒絕馬戛爾尼的七個條件——如果沒有馬戛爾尼說出東園反映康熙智慧的話,導致和珅警戒馬戛爾尼,進而一概拒絕馬戛爾尼的條件;

第七次:10月7日,和珅向英國使團呈送了給喬治三世的回信和回禮。

在馬戛爾尼回憶錄中,馬戛爾尼幾次稱讚和珅,稱呼和珅為:“中國首相”,稱讚和珅是:

“成熟的政治家”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嘉慶帝查抄和珅,第一是因為和珅在嘉慶帝繼位之後還在插手朝中大事,一點都沒有收斂的意思,嘉慶帝心中憤恨,積怨已久;第二是他要殺和珅立威,整頓吏治,安定民心。而和珅之所以不早做打算就是因為他一直以為嘉慶帝十分軟弱,而嘉慶帝平時也是裝作與他交好的樣子,讓他產生了誤判。

乾隆將皇帝之位給了嘉慶之後,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放權,在軍國大事或者任用官員上,乾隆依舊掌握著主宰權。因此,即便嘉慶上位,依舊不能動和珅。新皇剛剛登基的時候,和珅還是收斂了一些,審時度勢後,他發現嘉慶對他表現出的態度還算友好,就又專橫起來。

和珅在朝堂之上極力限制嘉慶培植自己的人。嘉慶即位之後,他的老師朱珪進頌冊,嘉慶寫了一首詩祝賀老師,和珅拿來做文章,詆譭朱珪,乾隆帝聽了讒言還真生氣了,將朱珪調回京城重用的事情就這麼耽擱了,還將朱珪降了職。

嘉慶也是能忍,和珅做到這份上,他依舊韜光養晦,事事順著乾隆的意思來,只將和珅做得所有事情牢記在了心理。有的時候嘉慶有事稟報乾隆,也會特意通過和珅代為稟報。有人在嘉慶面前說和珅的不是,嘉慶還反而去批評他們:“不要胡亂詆譭,朕還要依靠和珅來治國呢。”

如此一來,在和珅心目之中,他在朝中的地位已經是根深蒂固了,越來越忘乎所以。況且和珅的兒子娶了乾隆最喜歡的公主,有這層關係,他相信嘉慶不會將他怎麼辦。而他萬萬沒有想到,嘉慶對他積怨已深。乾隆正月初三駕崩,嘉慶雖然沒有直接對和珅動手,但是第一時間就將老師朱珪召回了京城。

第二天,嘉慶就開始動手,他撤了和珅和福長安的職,將兩人安排給乾隆守喪,實則將他們軟禁在皇宮之中。初五當日,嘉慶授意朝中官員紛紛上疏彈劾和珅,牆倒眾人推,和珅已經毫無翻身之地。

初八,嘉慶命令將和珅收監刑部,並且查抄其家產。正月十一,嘉慶頒佈了和珅的二十條罪狀,乘著大喪法辦和珅。正月十八,文武大臣奏請嘉慶將和珅凌遲處死,嘉慶帝考慮到和珅曾經擔任過首輔,為了國體,加恩賜他自盡,並且讓福長安作為鑑斬,讓他親眼看著和珅懸樑自盡。

嘉慶帝在乾隆死後半個月就將和珅辦倒,除了急於洩憤,也是想要趕緊除掉乾隆後期吏治敗壞的大毒瘤。


木劍溫不勝


和珅是乾隆皇帝寵信的重臣。乾隆皇帝在世時,和珅可謂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然而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駕崩不久,嘉慶皇帝便查抄了和珅,公佈和珅20大罪狀,並賞賜三尺白綾結束了和珅的性命。

那麼,一向以孝道著稱的嘉慶,為什麼在先帝剛死就查抄他的重臣和珅呢?聰明一世,善於揣摩上意的和珅,為什麼也不早作打算?經有書君分析,主要有如下原因:

嘉慶為什麼匆忙查抄和珅?

一是為了立威。

古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嘉慶的三把火是在太上皇乾隆死後才開始燒的。

乾隆晚年寵信和珅,和珅因此專權20餘年。凡是跟他不對路的人,他就在乾隆皇帝跟前讒言陷害;凡是巴結賄賂他的人,他就想方設法予以保全。

利用職務之便大肆斂財,結黨營私,打擊政敵,嚴重破壞了乾隆後期政治風氣。

乾隆認為只有和珅才最懂“聖意”。晚年上朝時,甚至讓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滿朝文武上奏之後,由和珅傳達乾隆的旨意,相當於和珅在“攝政”,而嘉慶卻沒有實權。

因此,民間甚至稱和珅為“二皇帝”。

嘉慶曾對親信說“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嘉慶帝本來對和珅就深惡痛絕,待乾隆皇帝這座靠山一倒,嘉慶立即借誅殺和珅整頓吏治,清除積習,從而坐穩皇位。

二是國庫沒錢。

乾隆中年以後,也有了中年人的一些毛病。比如好大喜功,大興土木。比如遊山玩水,巡幸各地,六下江南幾乎耗光了國庫。到嘉慶即位的時候,已經面臨著嚴峻的財政危機。

和珅在被乾隆寵信的20餘年間費盡心機斂財,嘉慶早看在眼裡。抄了和珅,正好可以充實已經十分空虛的國庫。

據《清史稿》記載,和珅被抄沒的家產共有109處,家產共計11億兩白銀之多,還有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珍稀古玩、屬國貢品等等,不計其數,可以說富可敵國。

而清廷當時一年的財政收入才7000萬兩白銀,和珅被沒收充公的家產抵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因此民間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說法。

三是洩憤。

乾隆為了感恩爺爺康熙皇帝對他的厚愛和栽培,曾表示在位的時間決不超過康熙在位的60年時限。誰知乾隆太長壽,即位60年後仍身康體健。兒子都活不過他,17個兒子中,有13個兒子在他之前就死了。

嘉慶被選為太子,本來就是矮子裡挑長子,是乾隆沒有選擇的選擇。

就在乾隆猶豫要不要傳位給嘉慶時,和珅趁著在乾隆皇帝跟前兒說得上話,極力勸阻乾隆禪位給嘉慶。

一方面是對乾隆表忠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地位受到影響。因此,嘉慶與和坤產生了恩怨。

並且,和珅為了防止嘉慶培植自己的勢力,還常在乾隆面前說嘉慶的老師朱圭的壞話——朱圭可是從小教導嘉慶的老師,深得嘉慶的敬仰。

久而久之,乾隆聽信了讒言,就將朱圭革職查辦了。這事也被嘉慶記在賬上。

乾隆駕崩之後,嘉慶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自然要拔掉和珅這個眼中釘。

和珅為什麼不早作打算?

首先,和珅懷有僥倖心理。

和珅仗著與太上皇(乾隆)關係甚密,還是兒女親家,和珅的兒媳就是乾隆的十公主,即使太上皇不在了,他與新皇帝的關係不似與先皇密切,以嘉慶儒弱的個性,不至於會弄死他。

其次是嘉慶不露聲色,和珅沒有察覺。嘉慶剛即位時,有太上皇在,嘉慶的確很收斂情緒。縱使有人說和珅的壞話,他也不做任何表示,甚至還偏袒和珅。

和珅曾經將他的老師吳省蘭安插到嘉慶身邊,觀察嘉慶的動靜。

嘉慶知道吳省蘭是和珅的人,更是不動聲色,一點都沒有表露出自己的內心想法。

慢慢就給和珅一個假象:以為自己是老皇帝寵愛的心腹,新皇帝仰仗的老臣,嘉慶皇帝不會動他。

三是不能反,也無處逃。和珅雖然是軍機大臣,但軍機大臣這個頭銜其實是個虛職,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他手裡沒有可供指揮的軍隊,他自己是一介文官,從未帶兵打過仗,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而且造反可是株連九族的重罪,一著不慎,自己丟了性命不說,還要滿門抄斬的。

並且,從史料來看,和珅只是愛財,並無竊國之心。估計他也是賭一把,如果嘉慶真的對他有殺心,寧願以他一人的性命,換取全家人活命吧!

和珅死時不過49歲。隨著和珅的死,一個顯赫的家族也就此沒落。縱觀和珅一生,也有不少個人閃光點,但是作為被皇帝信任的重臣,他卻將天平卻倒向了財富,最終因此斷送了性命。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嘉慶匆忙查抄和珅,不是為了錢,也不是因為和珅貪汙,而是和珅威脅到了他的江山。

乾隆時代的和珅倍受寵愛,23歲就受到乾隆的賞識,從此在仕途上平步青雲,26歲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相比同時期的軍機大臣阿桂早了20多年。如此有能力的大臣就像是一把利器,如果皇帝能夠駕馭他,將會是得力的助手;如果不能駕馭就可能是篡位的逆臣。

和珅真的聰明嗎?

和珅很聰明,他有很強的辦事能力,也知道怎樣討得乾隆歡心;和珅又不聰明,他沒有感覺到“功高蓋主”的危機,沒有放開權利的決心。

和珅去世的時候才49歲,如果嘉慶繼續重用和珅,那和珅的人生將會迎來更高的巔峰。但已不可能,因為嘉慶繼位後就明顯感覺到和珅的壓力。在乾隆退位攝政的三年裡,由於乾隆年紀太大,講話不清楚,此時的和珅就站在旁邊充當“翻譯”的角色,另一邊坐著的就是嘉慶帝。站在乾隆和嘉慶中間的和珅已經有一種凌駕於嘉慶之上的感覺,因為當時的嘉慶是沒有實權的,而和珅的黨羽則是遍佈朝野。

嘉慶查抄和珅的主要原因

  1. 掃除威脅,和珅在朝中的勢力絕對可以威脅到新帝,在他為官期間不斷剷除異己,到了嘉慶期間,和珅的勢力已經遍佈全國,成為當時朝廷“四大勢力”之首;

  2. 樹立威信,就像我們看的武俠片一樣,要想成為武林至尊,只要打敗原來的至尊就成功了。嘉慶也是如此,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在百官中樹立起帝王的威信,只有殺和珅;
  3. 收買民心,和珅的種種行為早已在引起民憤,查處和珅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擁戴,這也是嘉慶為得到民心的一種方法。

和珅最終被嘉慶查處,並意外地收穫了和珅的大量財富。和珅雖然家財萬貫卻終結在他的手中,相比之下李鴻章要厲害多了,他經歷四朝皇帝最終還為後代留下大量財富,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一世!


水煮汗青


民間有句老話說的好“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這個大清朝的第一大鉅貪,生前倍受乾隆恩寵,生活奢靡無度,貪財而無德,縱橫官場二十餘年深諳為官之道。可為何會在乾隆死後五天就被嘉慶白綾賜死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他貪汙腐敗嗎?




要了解和珅在乾隆生前死後他的命運為何會急轉直下最後被賜死。就要分析和珅到底是什麼樣一個人,和珅,鈕鈷祿氏,屬滿洲正黃旗。他年紀輕輕就步入官場,初入仕,精明強幹,通過“李侍堯案”得到乾隆的重用和重視。從此平步青雲,入柄中樞參與機要。可以說和珅的仕途是非常順坦的,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的幼女固倫和孝公主,和珅一躍成為皇親國戚,與乾隆結成了兒女親家,在乾隆朝,能享受這般恩寵的可沒幾個人。




所謂樹大招風,和珅後來的所作所為,就明顯是屬於“作死”了。他縱橫官場二十多年,是整個大清朝位居中央要職最多的官員。先後當過內閣大學士(領銜、排序一)、領軍機大臣(排序一)、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理藩院為清朝主管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區的最高行政機構),同時他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其職位五花八門,但基本上都是握有實權的要職,乾隆對他的信任由此可見。說和珅是乾隆朝的第一大紅人可是一點都不過分啊。




而與他位極人臣,皇上身邊頭號紅人身份所不符的是,平步青雲後的和珅卻利慾薰心貪腐成性。他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和珅便聚斂了天文數字般龐大的個人財富。和珅貪財,養成“鉅貪”,這和他幼年家道中落、貧困潦倒有著莫大的關係,和珅三歲時母親因難產而死,曾當過地方官的父親又在他九歲時病逝。他與弟弟還差一點被人趕出家門,幼年的不幸生活應該是導致他步入仕途後瘋狂斂財貪婪成性的主要原因。




和珅在乾隆朝幾度起落,但始終都穩如泰山不曾傷筋動骨,除了其圓滑處事,善於揣摩聖意外,和珅也確是是一個個人能力比較突出的人,乾隆教他辦的他大都能順利的辦妥。到了乾隆晚年,和珅此時正處壯年,精力充沛。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一歲的清高宗宣佈讓位於嘉慶,但讓位不讓權。乾隆依然以太上皇的身份臨朝聽制,每到上朝時,乾隆就命和珅站在他和嘉慶身邊傳達他的意思,文武百官入朝三跪九叩,既跪了乾隆、嘉慶,同時也跪了和珅,和珅在旁揣摩太上皇的話傳達旨意,嘉慶這個實際的皇帝卻被晾在一邊。時清人都暗地裡說和珅是監國、是“二皇帝”,可想而知,在當時嘉慶的心裡是什麼樣的一番滋味。





和珅在乾隆朝可以一手遮天,但是他的仕途早已經跟乾隆捆綁在一起。相比他與乾隆的關係,與嘉慶的關係就顯得微妙的多了。嘉慶對和珅的所作所為,在乾隆還在位的時候尚不敢多說什麼,即便乾隆退居太上皇。明知和珅朝中遍插耳目,為了能夠完美的權利過度,嘉慶也是一再隱忍,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又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對和珅的恩寵相比乾隆並沒有降低,這可能迷惑到了和珅,再加上乾隆位居太上皇的這四年,還能因為白蓮教起義領袖王三槐被擒因功晉升公爵,繼續在朝中手握大權呼風喚雨。




而事實上嘉慶早就對和珅恨之入骨,和珅倒臺後嘉慶說他恨不得立刻就殺了和珅。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在位六十年,在太上皇位四年的乾隆駕崩,嘉慶命和珅總理喪事。正月十三日,喪事未畢嘉慶突然下旨查辦和珅,列數其二十條大罪。共抄得白銀達八億兩,等於清朝近十年的全國稅收,加上其他的財富,居然達到了清朝政府十五年的收入。三天後,和珅被賜自盡(原擬凌遲,後賜死,留全屍),一代鉅貪和珅就這樣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嘉慶為何在乾隆死後短短的半個月時間裡就迅速清算和珅,個人分析有三個重要原因:一,和珅專擅朝柄二十餘年,貪汙腐敗黨同伐異嘉慶早有所聞,和珅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二,嘉慶與和珅矛盾重重,在表面君臣和諧的背後,是嘉慶時刻都在想著殺死他。三,嘉慶試圖通過清算和珅,來與乾隆朝劃清界限樹立新朝皇威,以此鞏固他的皇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