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呼籲恢復繁體字,你贊成嗎?

藍色的憂傷253854556


不贊同

1.為什麼先有繁體字還要有的簡體字呢,因為簡體字是符合我們國情發展和我們民族老百姓的利益的。簡化漢字,有利於普及文化,增加百姓的識字率。簡體字要方便得多、好用得多。

2.簡體字已經推行了幾十年,所有的大陸居民都適應用簡化字交流、溝通、學習、工作和生活,用的很習慣了,恢復繁體字工作量大!

3.漢語在世界上的地位與日俱增,但是漢語又是很難學的語音,應該儘量減少漢字的難度,有利於推廣,

4、簡體字還是效率高,寫同一篇文字,簡化字可以比繁體字節省一半時間,

5、不支持全面恢復繁體字,但是一定要繼續研究簡化字與繁體字的對應關係,使得古老文化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

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還是要繼續推廣使用簡體字的。




Happy阿浩


我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從小再爺爺父親的薰陶下,練習了顏體,柳體,後來練習了趙體,讀書期間也是學校書法方面也是佼佼者,只是後來讀書畢業參加工作後,大部分心思花在了工作方面,但在工作中要寫報告或填各種表格時,做工作記錄筆記時,還是簡體方便,剛畢業給一位律師做書記員時,每次採訪當事人,都是我用筆記錄,剛開始我用繁體字記錄,(平時練書法都是寫繁體字,字體好看,好書寫點)那繁體字太慢了,老闆也在催,心裡也急,通過幾次後,還是用簡體方便,所以在隨後的工作中全部用簡體,方便,快捷,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關鍵還是當下很多人不認識繁體字,無形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平年代,整個社會都在以商業賺錢為目的,繁體字已經不再適合再運用到工作中了;當然在藝術書法界,繁體字還是有他一歇之地,比如牌匾,傳統山水掛畫,題字,落款,還是繁體才能顯出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所以在藝術上用繁體字,在職場工作中簡體字,這樣更恰當。閣下認為呢?


180度圓點


說起繁簡體字問題,想起了單位裡的臺灣人,他們用繁體字。記得他初來時,老是碰到一些問題,都是因為一些字,不是很確定具體的意思,又怕自己被坑了,有什麼潛規則,小心翼翼的,也怕自己做錯什麼。於是整個人很隨和客氣的,第一時間,就徵詢我們怎麼做,理解的對不對。後來他就買了一本字典,隨時可以查詢每個字。

後來有次去香港,見到很多廣告牌上,公交車上,船上,大都數也是繁體字。這次輪到我有些含糊不定了,心理也是擔心。怕因為這些自己吃虧上當受騙的,心理也是心驚膽戰。一下子明白了,哪位同事為何那麼,小心翼翼了。陌生的東西,會讓我們天生的警覺性得到提高……

無論繁體,簡體,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都是語言表達,溝通交流的工具。簡體的推行使用,也是歷史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進步的標誌。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歷代祖先們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所以還需留給專家們,做專門的研究保護,讓有興趣的人,去做感興趣的事。普遍推廣最起碼短期不太現實。



個人認知,觀點不同,歡迎點評討論。謝謝。


葫蘆爸1314


不贊同。

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是一名醫生,每天接多少患者就要寫多少病例,如果簡體字恢復成繁體字,每天只是寫病例這一項工作就要增加一倍的工作量。本來患者就多,就目前情況來說,有很多患者因為候診時間過長而抱怨,我們已經儘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但還是避免不了這種矛盾。

今早剛看到了一個新聞,上海一個醫院的患者因插隊就診跟醫生產生矛盾,結果導致醫生進了派出所。如果恢復繁體字,醫生的接診速度更慢,醫院會變成什麼樣子可想而知。

總之,不管是哪個專家呼籲,我都不會贊同。


皮膚科醫生池秀紅


繁體字現在也有人會用。

所以我理解的專家建議全國推廣,進行日常使用。

如果是這樣,我不贊成。

我覺得我很適合來回答這道題。 為何不贊成,從分享我外公的生平開始。

我的外公,在這稱他陳先生,1920年代生人,現在小學與私塾共存的幾年,全縣私塾第一名,相當於古代的秀才吧,後一個小縣城的普通離休幹部,中間時間其實我沒有確切的去記,陳先生作為一個文科生,在全國都知道的那個年代,因為一些文字上的小問題,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農村,有很長一段時間全員公社,掙工分,修石路、當村醫的生活。(平反後返城)。 他從50歲左右開始,就至力於進行國家文字改革,(在這可以理解為簡化文字)每日從未間斷,直至他90歲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慢慢不再記得他每天要做的事。

在這我需要說明幾點事實可考的事:

1、我說的每日從未間斷,是指除了他生病走親訪友外,每天從未間斷過,早上7點過起床,9點正式開始工作, 中午午休,下午再工作,晚上繼續工作直到休息。

2、此處提處的文字改革,不僅是反對再用繁體字,而且是對現有文字進行改革,希望一個字即能表形,又能表音,即一個不認識的字,你看他形狀,馬上能讀出它的形狀,還能讀出他的發音,這兩點,同時能在漢字上體現出來。 3、從陳先生最開始做文字工作,是從最開始的速記開始,當時全國做文字改革工作大部分人是從事速記相關工作,全國人數還較多,並且還有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百度可查,但隨著後來國家的不重視,大部份人都慢慢放棄,全國最後僅剩下數得出來的人物在從事這個枯燥,看不到未來的,前途渺茫的事業。

四十年,人生有幾年四十年!

而陳先生之所以數十年如一日,他的精神支持,我瞭解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據陳先生說,這項工作是周恩來總理在世時,本人親自倡導的,後續總理去世後,再沒有負責人來跟這件事,但他們這批跟著總理,受過國家政策恩惠的老革命,都懷著要完成總理意願的信念來做這項工作。

2、陳先生經常言,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文字不改革,國必危。簡化漢字勢必可行,迫在眉睫。

3、陳先生常與人言,自己下鄉期間,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艱辛,整個村,找不到幾個真正識字的人,後來有掃盲班,學習的情況也僅是大家會些基本生活用字。知識的缺乏帶來愚昧,有些黑暗事件就不好公眾說,只提全村也沒個醫生,僅因為陳先生看懂幾本醫書,幫忙弄點草藥,治點感冒之類小病,遇到大病就只有…… 所以我的理解,連陳先生一類心懷天下的老革命(我覺得老一輩的人,真的是一生為國,毫無私心),僅是簡化漢字想造福後代,推廣都這麼困難,(聽陳先生曾在新疆幾所小學推廣過,後不知發展),如還用繁體字,那一個人要學習起來該有多難。

如僅是為了文化傳承,更是不必全國推廣,漢字簡單易學才是根本。


曾潔-Carol


贊成恢復繁體字!原因如下:1.繁體字較簡體字美觀,是漢字字形發展達到的最好階段,再簡化就過(度)了!因為繁體字其實也是種簡化字~為何我們沒用最新版的簡化字體,原因不言自明,做為漢字,它簡化得走樣了。我們應該讓它停留在恰好的位置。2.簡體字割斷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好多簡化字因為推敲不夠,簡化成似是而非的樣子,還造成了對漢語語意的誤讀,這樣的補丁屢屢皆是,妨礙了對傳統文化的讀解,從客觀上也對漢字的理解設置了障礙!我們得花更多的時間理解古代的典籍。3.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全民識字的時代已來臨,也不存在因漢字難學的掃盲運動了,簡化字存在的另一個原因也不復存在。4.簡化字的書寫學習的效率較高是事實,但只要在運用繁體字的同時,在語文教育中提倡簡潔的文風就可解決,用更少的繁體字表現同樣的內容,完全可以做到,亦可適應時代對漢字的要求!5.繁體字對書法教育意義重大,我們臨摹古人的字,然後卻用不同的字寫出來,又有何意義,識古寫古才是正道,這樣更能理解書法的技巧與內涵!6.對兩岸三地及漢語文化圈的融合有積極的作用!以上。




蜷縮之維


不知道是那位專家提出的這樣弱智的問題,我就是想問這位專家回覆繁體字有什麼好處?是方便於寫?還是方便於讀?

——從閱讀方面來講,從60後至現在都是學簡化字的,已經快60年了,試問這樣算來有多少人就會不認識繁體字和寫繁體字了。社會在高速的發展中,各行各業都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前進!文字的簡化也是一項科技改革,就是便於人們閱讀和書寫。如果是真的這樣做我認為是文字歷史的倒退,難道你要讓%90的國人重新學寫繁體嗎來嗎!

——那麼從寫的方面來講,某些繁體字讓你去寫,同樣的時間就是一比三的概念,你寫一個繁體字,別人已經寫了四五個簡化字了。試問誰還會去學繁體字呢!再反過來說,文字本身就是記述文化的一種符號,根本沒畢要用那麼繁雜鎖的字。人家英文不就是24個字附,而且是國際通用的文字語言。

——所以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講,我認都堅決不能恢復繁體字,有百害而無一利,我想漢字從有至今已革新了有七八次之多。在當今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情況下,漢字應該是以讀寫方便為好。為什麼還要用繁體呢?師友們認為呢?謝謝閱讀











夜無眠158725182


對於恢復繁體字,我個人的看法是:

論正統,它比不過甲骨文;

論美觀,它比不上小篆;

論科學,它甚至比不上隸書(甲骨文、小篆、隸書的北都是左右對稱相反的符號,用於表示相反的意思,背水一戰應該是北水一戰);

論記憶,它比不上簡體字(漢字簡化時加入了大量的形聲字與會意字);

論電子顯示,它比不上英文,電腦與手機上使用繁體字看起來密密麻麻的。

就這麼一種字體,今天有人想要恢復嗎?到底他們是想要恢復繁體字還是想要恢復別的?

簡繁對比:

幾個-幾個 機構-機構 譏諷-譏諷 驚嚇-驚嚇 驚響-驚響 藝術-藝術

夢囈-夢囈 陰陽-陰陽 陰曆-陰曆 擁護-擁護 呼籲-虖籲 戰爭-戰爭

飛機-飛機 園區-園區 巖畫-巖畫 聾啞-聾啞 變態-變態 島嶼-島嶼

看的多辛苦,對吧?

那麼寫起來更辛苦💙



小鴿鴿世博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博、大、精、深。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漢字簡化是社會的進步,現在某些專家教授甚至在每年兩會中明確提出來,恢復繁體字,更能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簡體字,破壞傳統之美。我請問,恢復甲骨文,更能體現中國古代悠久的燦爛文化。繁體字有什麼好,文言文好不好?

恢復繁體字,所有的計算機軟件要修改,書籍要重印,真是勞民傷財,出力不討好。

簡化漢字更適應這種形勢,更適合現代人的快節奏。簡化字更容易書寫和記憶,能在更小的字體區清晰的顯示,人的眼睛看起來更舒適,學習起來更簡便,更易掌握,易學易懂,而密密麻麻的繁體字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一九五六年,中國全面推廣簡化字。

因為繁體字是我們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雖然簡寫比較方便。但是,繁體字是簡寫字的鼻祖,我們不應有了簡寫字就忘了繁體字,應該保留下來,但千萬不應該推廣,更不能恢復。

看來只有我走我的陽關道,你走你的獨木橋。


老慄師傅


解讀錯誤,專家呼籲恢復一些繁體字。加上“一些”二字很有必要,否則這種問題又將淪為一場罵戰,罵聲四起,純屬是為了有意放大吸引人氣。

教育部目前已經逐步恢復了6個繁體字,但不考慮全面恢復,這一文件早已下發,無需多言。

這種恢復是出於簡體字無法很好描述一件事物而不得不為之,這是正確的嚮導。

從最初的考量(新中國成立之初文盲比例過大)出發,簡體字有利於國民更好掌握文字,學習知識,掃除文盲。化繁為簡,是迫切需要,是良性發展。

時代已更迭,再考慮恢復,這豈不是走回頭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的讀書人比例可不比新中國成立之初,已近95%,如此大基數下考慮全面恢復,這又豈不要天下大亂?不可取不可為。

所以,專家也並不會毫無理智興風作浪,他們只是建議恢復一些,而不是全部。那麼,基於這一點,我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