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精製川茶產業培育 川茶文化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人民網成都5月3日電 (王軍)今日下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聯合主辦的“川茶文化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成都召開。此次研討會以“深入研究和挖掘川茶文化,以川茶文化培育提升川茶品牌、助推茶業強省建設”為主題,是“第八屆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精製川茶產業培育聯繫領導祝春秀出席研討會並致辭。祝春秀指出,四川是中國茶業的原產地,茶產業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商周時期,四川就發現並掌握了茶的藥用、食用、飲用功能和方法。茶文化已經成為巴蜀地區獨特的文化符號和四川人獨特的文化基因,是傳承巴蜀文化、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四川好山好水好氣候,發展茶產業得天獨厚。截至2018年底,川茶的規模、技術、產量、產值都位居全國前列,綜合實力評估排名全國第二,“一片小小茶葉,美了環境、興了經濟、富了百姓”。當前川茶產業正處於轉變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質量效益的攻關期。川茶高端品牌的數量、市場知名度、美譽度、認可度相比先進地區仍有較大差距,必須加快培育和提升川茶的核心競爭力,更加突出川茶的獨特定位,充分挖掘川茶的獨特價值,彰顯川茶的獨特魅力,以茶文化的創新發展優化川茶產業鏈價值鏈和產品體系,讓川茶產業擁抱年輕、更富活力。

四川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參事室主任蔡競在講話中回顧了中國和四川種茶、飲茶、售茶的悠久歷史,指出川茶產業存在“還停留在粗放式經營階段,川茶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夠,川茶品牌培育力度亟待加強,川茶產業缺乏名師大師的支撐,茶文化‘亂象’頻出”5個方面的問題。他表示,省政府參事室作為“精製川茶產業培育聯繫機制”成員單位,將努力彙集參事、館員的智慧和力量,著力為培育精製川茶產業建言獻策,為深入研究和挖掘川茶文化發揮重要作用。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鄭學炳重點圍繞“從川茶產業與文化的融合發展”發言,提出做好基地建設與加工的有效銜接、做好加工與現代銷售體系的有效銜接、做好茶文化的拓展與茶業文化品牌的有效打造三點建議。

研討會上作主題演講的參事、館員引經據典,暢所欲言,梳理川茶文化淵源,回顧茶館市井生活,全力為挖掘川茶文化優勢、賦予川茶品牌文化內涵、擴大川茶影響獻計獻策。

省政府參事塗建華重點講了對精製川茶產業發展的思考。他用翔實的數據,向大家展示了四川作為茶葉大省,在茶園面積、產量、產值上的優勢。他認為,未來精製川茶產業有兩個著力發展方向——大眾化和個性化。精製川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是,以發展品牌農業、互聯網農業、外向型農業為抓手,確保到2022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達600萬畝,產量達35萬噸,綜合產值過1000億元。

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譚繼和分析了川茶文化的十大特徵,從全球化的國際表達視角總結了川茶從起源到走向世界的基本軌跡和歷史過程。提出“邁入新時代,更應研究、總結和積累川茶培育人才和創新品牌的歷史經驗和智慧,用新的全球化視角確定川茶新的歷史方位,用新的國際表達術語把川茶推廣出去,把以創意為主的川茶產業發展起來。”

據瞭解,作為“精製川茶產業培育聯繫機制”和四川省新型智庫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四川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一直致力於圍繞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此次舉辦研討會,搭建交流平臺,彙集省政府參事、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和相關專家學者的力量,為精製川茶產業發展貢獻真知灼見,既是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也是加快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政府諮詢機構的躬身實踐。

今年,四川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還將開展重點課題“精製川茶產業推進比較研究”調研,在充分學習借鑑福建、湖南等省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四川實際提出推進茶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供省委、省政府決策參考。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省扶貧開發局、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經濟合作局、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省農科院、宜賓學院等精製川茶產業培育聯繫機制成員單位和相關單位負責人,茶葉行業商協會、省內知名川茶企業代表和成都、自貢、瀘州、綿陽等11個茶葉主產市、有關縣(市、區)政府負責人和農業系統負責人,以及部分省政府參事、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省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參加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