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有些幼兒園小男孩親小女孩的事情發生,家長是否該過早強調性別意識?

yy--wei


我覺得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是稚嫩和懵懂的。這個時期,孩子的行為,不能簡單地使用成人思維來理解和解讀。

有的小朋友會用親吻的方式,來表達喜愛的情緒。也有的小朋友會比較關注異性的身體與自己的身體有何不同,甚至有的小朋友會去觸碰異性小朋友的隱私部位。這個時期的小朋友的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

幼兒園小男孩親小女孩這種行為,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都應該與成人兩性戀愛的親吻相區別看待。

成人在看到小朋友有這樣的行為時,不應大驚小怪或為之色變。

一般情況下,在小朋友們可以保證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也不需要刻意地去引導。

因為成人刻意為之的所謂“引導”,往往會強化孩子對這種行為的印象,會讓孩子們感覺到這種行為似乎不正常,似乎引起了大人們的特殊關注。

這樣,孩子有可能會更加關注和嘗試這樣的行為。

當然,家長們也可以適當年齡階段做一些引導。5到8歲階段,小朋友一般還沒有性意識,但家長們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去觸摸別人的某些部位,也不允許別人觸碰自己的私密部位。

其實,成人看待這件事情的心態,也需適當改觀。成人要能夠體會孩子那種稚嫩與懵懂,以及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對很多事情都想要去嘗試、模仿的天真無邪的狀態。


聯創社區塊鏈信息


你好,你說的這件事,剛好我家就小米前段時間經歷過了。

當時是下午放學後,我們去超市,出來時候,小米碰見幼兒園的小朋友了,兩個人見面好高興,蹦蹦跳跳的,然後小男孩就抱著小米親了一下,小米站在那裡楞了一下,回過神來兩個人哈哈大笑,又玩了起來。我們站在旁邊,我準備制止,剛好小男孩媽媽開始說自己孩子,你們可以擁抱,拉拉手不能隨便親小朋友的。

然後回到家來,米爸問小米說,今天你們班小朋友親你了啊?小米說,嚇我一跳,他太激動了,竟然親了我一下。米爸說不能讓別人隨便親你啊,你也不要隨便親別人啊。小米就問,那你和媽媽能親嗎?米爸說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小米點頭說好吧。然後話題到此為止了。

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是很天真的,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就親了小朋友一下,我們給孩子說不要做出這種行為,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孩子就聽進去了,也就明白以後該怎麼做了。

我們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不能隨便親別人,也不能讓別人親。

至於你說的性別意識,要不要特別強調,其實孩子知道男女有別了,在幼兒園上廁所啊,生活習慣,老師在幼兒生活中已經不知不覺中滲透,孩子明白男女一樣的。

不用過分去強調,讓孩子慢慢去理解,不要強制孩子去和異性劃界限。


豆小米媽媽說


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對性別差異的理解是比較懵懂的,沒有非常準確的認識。

小男孩親小女孩,一般是基於兩個孩子的語言水平,認知水平比較接近,有共同的喜好,喜歡一起玩和感到很快樂,兩人的友誼感情較好。就如孩子一開心起來,忍不住親爸爸或媽媽一下,這種由於開心的動機而做出的行為是一樣的,父母無需過度緊張。

家長也不用過早給孩子強調性別意識,為什麼呢?

首先,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不能很好去理解男女差異。如果家長過早給孩子強調男女性別差異,男女關係等等,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去理解,或者一知半解,從而造成內心困惑。

其次,過早強調性別意識,影響孩子們享受天真純潔的快樂時光。孩子能在幼兒園遇到非常喜歡她的小朋友是非常幸運的,他們在幼兒園一起學習,玩耍,有共同的愛好,話題,其中樂趣非凡啊。如果因為父母的干預,孩子可能不會像從前那樣和小男孩無憂無慮地玩耍了,影響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品質。

總之,孩子的性別意識是伴隨著心智的成長,自然而然發生的,不需要外界過早去影響或干預。以上是我的回答,喜歡就點贊並關注我吧~


梅花媽媽育兒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對於這個問題回答很乾脆:必須得強調自我保護意識。

如果自己的孩子個性很強,性格倔強歌者張揚,敢說敢做,心裡還放心一些,可即使這樣,我也會常常跟她說,別人抓你、推你、抱你、親你都不允許,誰這樣,你就抓他搔他罵他,爹媽每天下學去接你,有事直接告訴我們,我們為你撐腰。

如果自己的孩子個性隨和,事少,話少,作為家長,我會向她(他)灌輸性別意識,告訴她(他),不經欺負別的小朋友,也堅決不能讓別的小朋友欺負你。你能還手一定要還手,哪怕做錯了,爹媽再去向人家道歉,咱也不能憑空挨欺負。

當然,同時我還會經常性的與幼兒園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平常的表現,力求把他(她)所有表現在納入到自己的視線中來。因為孩子太小,所以他們並不能分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以,孩子做了錯事時,我會帶著他(她)主動去向別人道歉;別的孩子讓我的孩子受了委屈可欺負時,我也會帶著他(她)去討伐別人,為孩子找回公道。

孩子雖小,但很多的道理應該學習,尤其是在現在社會情況之下,性別灌輸,真的很有必要。這既是為人家別的孩子負責,也是為自己的孩子負責。


跟我學公文


幼兒園的孩子現在還沒有那麼清晰的性別概念,只是覺得喜歡誰就和誰一起玩。

在家裡,父母疼愛孩子,也會時不時的親親,孩子可能覺得親親就是表達友誼的一種方式。

父母給出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表達友誼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不一定要親親。

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區別,注意日常的禮節,有一個社交距離。

孩子慢慢長大就會越來越懂事,小的時候都比較直接,認為自己沒做錯就是對的。


不想發怒的麻麻


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在幼兒園,每天都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小事情。如題,小男孩親小女孩的事情,也會發生。有的家長看到了或聽說了,便給這種行為的小男孩打上“小流氓或壞孩子的”標籤,感覺這樣的孩子從小這樣,長大了也好不了哪兒去。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家長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和引導呢?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去分析看待。一方面對此行為,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太敏感,大驚小怪的,隨便就給小孩子上綱上線。孩子天真率直,兩小無猜,心靈純潔無暇,發生了親暱事件,是自然的感性,或許只是看了電視及大人那樣模仿而已。也有一種可能,這個小男孩喜歡這個小女孩,僅僅是喜歡,但又完全不同於成人之間的喜歡。所以不能把這種小孩子之間的自然親暱行為,抬升到敏感介意的性問題上來。

再如:孩子之間的牽手,咬耳朵,互送小禮物等等,無一不是孩子之間友好交往正常的表現。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這些,更不要地妄想非議,心胸要開闊些,善意理解孩子之間正常的交往和友好。

另一方面,對於小孩子之間的親暱行為,有可能將來會發生問題的。我們做家長的,要合理引導孩子認識兩性差別。告訴孩子男女小夥伴之間,什麼行為能做,什麼行為不能做,男女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不能那樣。用簡單明瞭的言語或形象的比喻,讓孩子明白男女交往的界限。引導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身體的隱私,防止身體受到意外侵害。

總之,對於孩子之間的親暱行為,我們不要人為地放大,也不可忽視,孩子一天天大了,應儘早進行兩性教育,但這種教育也不能成為孩子之間交往的障礙,更不能武斷地阻止孩子正常的交往玩耍,以免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闞家大院


在我看來,幼兒園裡面的孩子相互親吻的親暱現象,和性別意識的教育是兩回事。

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在脫離了媽媽的陪伴之後,逐步的進入社交化環境,3-5歲的孩子,正處於社交意識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開始形成自己的夥伴圈,意識、語言交談中會越來越多的提及經常一起玩耍、喜愛的小朋友,當見到他們的時候,很容易表現出開心的情緒,抱一抱,牽手,甚至捧著臉蛋親一下的行為都不少見。

元寶在上了幼兒園之後,經常會表現出對班上的兩個小女生的喜愛之情,見到她們的時候,很容易表現的歡欣雀躍的樣子,喜歡拉著她們的手跳來跳去,或者牽著手去玩遊戲,在我看來,這種行為是孩子情感的自然外露,不需要進行任何的干預。

對於小男孩親小女孩的事情,首先我認為跟孩子日常和家人相處的狀態有關,這類孩子的家庭,往往更充滿愛意,家人之間、父母對孩子會有比較多的親暱和親吻的動作,讓孩子覺得親吻是一種表達喜愛之情的做法,所以,孩子在見到喜歡的小朋友的時候,也有可能選擇用這樣的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要想規避這種事情的發生,需要對孩子進行隱私保護的教育,比如跟孩子強調以下幾點概念和行為準則

1、跟其他小朋友可以牽手,甚至擁抱,但是不能有親吻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只能在寶寶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

2、親吻是一種親密的行為,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隱私,我們需要保護自己和別人的隱私。

3、親密的行為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

4、身體的隱私部位同樣需要保護,不能給他人看和觸摸。

性別教育需要從小開始

不少家長覺得,跟太小的孩子強調性別觀念、輸出性別意識,更傳統的觀念有很大的衝突,刻意迴避這種問題,實際上這樣的做法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對於年幼的孩子,建議至少從這幾個方面開始進行性別教育。

一、在孩子1歲多2歲的時候,在洗澡的時間建議就要按性別分開了,媽媽給女兒洗澡,爸爸給兒子洗澡,讓孩子意識到,性別不同,需要保護各自的隱私。我從元寶2歲左右還是,就不讓媽媽給他洗澡了,全部由我來負責,媽媽洗澡的時候,也不允許孩子進入浴室,時間長了之後,孩子自然而然的建立了這種意識觀念。

二、分床睡,很多父母都習慣帶著年幼的孩子一起睡,這種做法,對於照看孩子,防止孩子晚上踢被子著涼,還是很有效果的。此外,一起睡確實有助於增強親子的感情,讓家庭顯得更溫馨。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當孩子到2歲多的時候,開始進入獨立性的敏感期,這段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很多事情都希望自己來做,家長可以藉著這樣的機會,開始跟孩子分床睡,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弄一個小床放在大床邊上,讓孩子睡小床,這樣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能夠看到爸爸媽媽,不會覺得太孤單、恐懼,讓孩子逐步適應小床。此外,也可以由爸爸陪著兒子、媽媽陪著女兒去孩子的房間睡一段時間,逐步適應之後,讓孩子獨立睡覺。

三、帶著孩子做親子閱讀,閱讀性教育啟蒙的繪本童書,比如《呀,屁股》、《我們的身體》、《 不要隨便摸我 》、《小雞雞的故事》等優秀的繪本,幫助孩子通過繪本的方式瞭解更多關於身體、性別方面的知識和行為的準則。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實踐家,多平臺獨立撰稿人,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是覺得不需要,而且孩子的好奇心是你掩著藏著、大驚小怪,反而會加重好奇。

而一個人的成長在幼兒園階段就是合群,如何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相融合。

我還覺得家裡有小朋友的大人們應該看看幼兒成長方面的書,正規出版社,幼兒教育方面公認的書。



頭頂有藍天123


鑑於目前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了,成熟的早了,個人認為應該早點跟孩子說說男女有別。咱們國家性教育缺失,大多數人都認為孩子小啥都不懂,大了就好啦。即使覺得有必要教育一下又不知道怎麼下手。我家姑娘剛過了兩週歲,她在外面小便都要找沒人的地方,換衣服不讓男孩看,也不看爸爸換衣服。


牛牛媽1017


我家小朋友還沒有上幼兒園,我現在已經和她在講了:比如洗澡或者上廁所時候只能是媽媽、外婆,或者奶奶來協助。有時我帶她上廁所,每次都明確告知要回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