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中國核工業“底氣十足”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中国核工业“底气十足”

資料圖: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新中國70年)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中國核工業“底氣十足”

中新社北京5月4日電 題: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中國核工業“底氣十足”

作者 邢翀

1958年9月27日,是中國核工業史上一個重要日子。這一天,在北京西南遠郊剛剛建成的原子能科學研究基地(即現在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所在地,簡稱“原子能院”),舉行了中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臺迴旋加速器的移交典禮。

反應堆是原子能科學研究的重要核設施。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建成後,中國核科技人員很快學習消化了技術原理。上世紀70年代中期,運行了近20年的重水反應堆設備老化,不得不降功率運行。要想改建,需解決人身安全防護等眾多難題。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原子能院科技人員想了很多方法,最終於1980年完成重水反應堆改造,改建後的功率加強到15MW(兆瓦),經費只相當於新建一個反應堆的十分之一,應用範圍卻大大擴展。

參與反應堆改造工作的老專家張文惠接受記者採訪時笑言,反應堆換了一個更高級、有中國特色的心臟。“這說明中國科技人員的能力可以屹立於世界反應堆之林。”

張文惠說,上世紀50年代,中國還不具備自行建設反應堆的條件,如果不從前蘇聯引進,肯定要經過更長時間才能進入原子能時代。“但在‘引進來’的基礎上,我們並沒有墨守成規,而是敢想、敢改、敢做,走出了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

198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發設計建成中國第一座微型中子源反應堆,2010年建成中國首座快中子增殖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同年原子能院自主研發設計建成多用途、高性能的中國先進研究堆,主要技術指標位居亞洲第一。

加速器方面,從最初的幾百KeV(千電子伏特)的低能加速器到如今正在研發的230MeV(兆電子伏特)、250MeV超導迴旋加速器,中國國產加速器在自主創新“加速度”的同時,更在逐步產業化,為工業、醫療領域精尖課題提供全新解決方案,其中關於工業領域高能大功率輻照加速器的研發已處在世界領先水平。

從“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萬鋼說,這是非常大的進步。“原子能院已建立起反應堆和加速器事業,為我國核領域基礎研究、先進核能開發以及核技術應用拓展,乃至新時代核工業創新發展都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斷創新也推動了中國核技術“走出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原子能院以改建後的重水反應堆為原型,幫助阿爾及利亞設計建造完成了功率15MW的多用途重水研究堆即比林和平堆,這是中國第一個大型核設施出口項目,被國際原子能機構譽為“南南合作”的典範。

微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更有利於核技術研究推廣。1995年,原子能院為加納設計建造了一座高濃鈾微堆,隨後又援助巴基斯坦、尼日利亞等國的微堆建設。

隨著時代發展,國際上對核不擴散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為了更好推廣微堆使用,原子能院於2010年開始了微堆低濃化研究,並於2017年協助加納順利完成微堆低濃化改造,去年底又協助尼日利亞完成改造,有效保障了核安全。

在加速器領域,原子能院研製的無損檢測電子直線加速器也出口到土耳其等國家。

截至目前,原子能院已經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以及俄羅斯、法國等32個國家和地區、195個單位或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形成了長期穩定的科技交流合作機制。

萬鋼說,60年來“一堆一器”支撐了原子能院的發展,促進了中國核科技事業的發展,也打開了國際合作的良好局面;自主創新更使得中國從國際舞臺的邊緣走到中央。“再艱難的時刻都已經走過來了,未來我國核工業發展底氣十足。”(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