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是羅大佑在音樂歌曲上成就高,還是李宗盛成就高?

御羅473


羅大佑在他的歌曲《追夢人》裡唱道:“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的確,在羅大佑的生命中,音樂就猶如那長髮飄飄,美如天仙的她。她是他的夢,一生追逐的夢。追夢小子不僅讓這城市記取了她的笑容,還讓這個世界記住了他------現代流行音樂之父羅大佑

“是否你還記得過去的夢想,那充滿希望燦爛的歲月,你我為了理想,歷經了艱難,我們曾經哭泣過,也曾共同歡笑。”是的,追夢從來都不是輕鬆的,但當歲月長逝,我們會發現,這個過程很美,儘管有點孤獨,儘管帶有無奈和迷茫。即便如此,我們依然會勇敢地面對,因為這就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夢,不是別人的,只屬於我們的。

1954年7月20日,羅大佑出生於臺灣台北,是臺灣苗栗縣的客家人。由於羅家是名醫世家,所以羅大佑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三個孩子成為醫生。事實也是,羅大佑的哥哥姐姐都成了醫生,而羅大佑在1972年考入了中國醫藥學院,但他並不滿意,為了考個更好的學校,他又補習租了一年,但在補習期間並沒有怎麼用功,還組織了一個合唱團。第二年考試還是考入了中國醫藥學院,這就開始了羅大佑長達7年的學醫生涯。

很小的時候羅大佑就接受了良好的音樂教育,他的父親為孩子們請了鋼琴教師,從此,6歲的羅大佑每天都要和哥哥姐姐彈半個小時的琴。後來,羅大佑又有了自己的電子琴和電吉他。音樂才華橫溢的羅大佑在大學期間就應邀為電影《閃亮的日子》作插曲,創作了他的處女作《歌》

1980年羅大佑大學畢業後在一家醫院放射科工作。但他對音樂的熱情從未消減,工作之餘大部分時間都用於音樂創作和演出。工作和音樂兩頭奔波的羅大佑越發覺得時間不能協調。白天要上班,可是自己的音樂創作靈感大多在晚上11點以後。在音樂和從醫之間,羅大佑陷入了兩難。對當時的社會壞境來說,醫生的社會地位高、收入穩定,而他的父親雖然不反對兒子搞音樂,但也時常提醒兒子別因音樂耽誤正事。

但是已明確知道自己的興趣是音樂的羅大佑最終還是放棄了從醫。至1982年,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發表,可謂震動了臺灣和華語樂壇,而他的音樂理念更是對現代流行音樂進行了重新定義,羅大佑在音樂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功。可以說這個世界少了位醫生,卻多了一位時代的“代言人物”。

李宗盛有著音樂教父之稱的聲譽,當年一手打造了趙傳、周華健、梁靜茹、辛曉琪等等一大批頂尖歌手,除了他們是公司精心培養的以外,其實還有一位也是李宗盛一手捧紅的,他就是“情歌王子”張信哲。只是過程有點出乎預料稍帶尷尬。

李宗盛寫過很多歌曲,其中一部分都是給歌手量身打造。但是有一首他自己都認為俗不可耐,可就是這首歌,讓張信哲紅遍了大江南北,這首歌就是至今都在流唱的《愛如潮水》,將張信哲推上了“情歌王子”的寶座,成為情歌界的天王,還有後來的《別怕我受傷》和《我是真的愛你》等等作品,這些歌曲李宗盛都認為是“萬年備胎”的大俗作品。

在當時這些歌曲並不是給張信哲寫的,那時候張信哲還是滾石旗下巨石唱片的一個無名小卒,名為助理其實就是負責跑腿打雜的,一次偶然的機會潘越雲出合唱專輯,湊人數才獲得了演唱的機會,當年李宗盛寫好《愛如潮水》以後,並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去唱,隨手給了張信哲,但上天眷顧,就是這首歌讓張信哲機會就要放棄歌唱事業的時候,反而登上了事業的巔峰時期。

在很多年以後,李宗盛自己演唱會上獻唱了這首《愛如潮水》,只是因人而異感覺不同,李宗盛自己也覺得這些歌曲都是俗作,只是陰差陽錯的安排。

但是命運總是將好運帶給準備好的人。相信張信哲是偶然中的必然。


JiaChia


羅大佑和李宗盛在音樂上的成就哪個更高?這個問題在歌迷中其實討論由來已久,到今天也沒有大家一致認可的答案。今天再次面對這個問題,就當探討,不“抬槓”。

要說這兩人,其實都算華語歌壇“教父”級人物,各領風騷。缺了哪位華語歌壇都會失色不少。但非要說誰稍微稍微更“牛”點,我認為也不是不可能,先說個小插曲;在十九屆華語金曲獎上,在華語流行單元上,先請了周華健上臺,周華健上臺後對臺下說,“別喊我周華健大哥,我的上面有大哥,大哥的上面有大大哥”,然後李宗盛出場,李宗盛抱著吉他上臺後說:“我算什麼大哥,我上面還有真正的大哥大”,然後從臺下請上了羅大佑。羅大佑當仁不讓的閒庭信步走上舞臺。輪到羅大佑要唱歌彈鋼琴,周華健和李宗盛一前一後,一個抹凳一個擦琴鍵。當然這裡面有一定的幽默成分,也有羅大佑在三人中最年長因素,但也足以透露出羅大佑在“江湖中”的地位。

如果非要讓他倆分“高下”,我覺得要客觀的從兩個角度去看結果。一個是普通的歌迷,一個是專業的歌壇從業者。普通的歌迷是從各自的聽覺感官,各人對歌曲的喜好去評判,單就從歌者來說,我肯定是喜歡李宗盛。畢竟李宗盛是難得的,集音樂創作者與歌手於一身的全才,而羅大佑如果作為歌者,他的唱功和嗓音就不敢恭維了。如果你非要說喜歡他唱歌,我也無話可說,再說就是抬槓。畢竟“紅燒肉”“臭豆腐”各有所好。

但從專業的歌曲創作角度來說,羅大佑不管從出道時間、創作歌曲數量、作品質量高度感覺就要勝李宗盛一籌了。到目前李宗盛共創作254首歌曲,經典代表《當愛已成往事》、《鬼迷心竅》、《我是真的愛你》、《漂洋過海來看你》等情歌,還有像《凡人歌》、《愛的代價》、《山丘》、《給自己的歌》有一定“深度”讓人思考的歌,但他的總體來說“個人的小情調”居多。主要還侷限於男女情愛之間,將愛情詮釋的淋漓盡致,屬於對個人情感的抒發。李宗盛小時候學習不好,輟學在家沒有出路,幫父親送煤氣瓶,1980年作為“木吉他合唱團”成員加入寶麗金唱片公司,開始進入樂壇,第一張專輯是《小雨來的正是時候》,加入滾石唱片後,創作了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之後開始走紅。

羅大佑的歌,小朋友們可能最為熟悉是《童年》。但你仔細去挖掘一下,會發現像《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戀曲1980》、《愛的箴言》這樣的歌曲,細細品味你就能體會到羅大佑個人魅力和胸懷。羅大佑學生時代就是樂隊鍵盤手,後來家裡執意讓他學醫,才暫時放棄音樂。上世紀1981年創作《童年》,一曲成名紅遍大江南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的《之乎者也》專輯打破了當時民歌曲風,開創羅大佑時代。後來與黃霑合作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滄海一生笑》,那叫個“霸氣”。到目前羅大佑共創作歌曲約349首,基本都是氣勢恢宏而“霸道”的,比如《皇后大道東》、《東方之珠》、《追夢人》還有《戀曲1980》《戀曲1990》這樣大氣的“情歌”。

所以不管從創作數量上來說,還是從質量上,還是從創作格局上來說,羅大佑都要高出李宗盛,即使是從音樂功底造詣上評判,也要高出李宗盛。

羅大佑直率敢說敢做,是性情中人,否則也寫不出《皇后大道中》當時敏感卻又無比壯闊的歌。李宗盛柔情蜜意,最能抓住女人心,往往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力。字字句句都能直擊人內心,勾起你的情懷,醞釀、回味、發酵、紅眼、鼻酸。

“江湖”永遠是後浪推前浪,即使後浪翻不過前浪,至少玩法已經不一樣。打個不恰當但形象的比方,把李宗盛比作古龍或梁羽生,那羅大佑就是“金大俠”金庸老先生。只是屬於他們的“江湖”已成過去。








溜達HIFI聲音


羅大佑和李宗盛誰的音樂成就高?

雖說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大家都願做個第一,不做第二。在排行上,一定是有個論資排輩的因素在裡面的。在詩句上有李杜之分,李白先於杜甫出生,出名也比杜甫要早。李白自然就排在了杜甫前面,那到底杜甫厲害還是李白厲害,要以文論之,恐怕我們要爭到天荒地老。那羅大佑和李宗盛要爭個高低卻很簡單。

羅大佑出道時,臺灣音樂算是初期,優秀的音樂人士還比較少,羅大佑的橫空出世,對本地臺灣音樂的啟蒙起著巨大的作用,也大致決定了臺灣音樂的走向,有一大批早期的音樂人士都受到羅大佑的影響,羅大佑在臺灣本土成為了臺灣音樂上的“教父” ,臺灣樂壇大致走向因此奠定——原創音樂是臺灣樂壇人士的主旨。並沒有網友謬論的說:日本音樂養活了半個華語樂壇,至少臺灣並沒有,香港亦有優秀的作品被掩蓋。

所以羅大佑的影響是巨大的,引領著音樂後輩的創作性。

那李宗盛呢?我們每個人想到李宗盛的時候,更多的想到的是:李宗盛為自己乃至其他人創作非常多的,每拿出一首,都可以是膾炙人口的歌曲,羅大佑顯然是比不上的。但羅大佑音樂初期的啟蒙和引導,是臺灣樂壇誰也無法比擬的。

作品的誕生,不僅僅是令人快樂、傷懷得感同身受,更至要的是能催人奮進,讓迷茫的人能找到方向,這才是真諦。






諸葛饒舌


羅大佑的歌瞄準社會公眾,而李宗盛的歌是瞄準自己內心。寫愛情,羅大佑是廣義的愛情,李宗盛是兩個人的愛情。羅大佑的歌裡總沒有一個特定的「你」,並且總透著股禪意。「不變的你,佇立在茫茫的塵世中,將心事化進塵緣中」。而李宗盛,卻是走來走去走不出自己的內心。想來李宗盛的創作過程肯定也不好過,總要一遍一遍剖開自己的辛酸血淚史。即便是故作老練拍拍你肩,說愛情這東西,「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幾年」,可當和林憶蓮合唱《當愛已成往事》的時候,還不是哽咽著紅了雙眼。所謂僧推寺門,卻跨不過紅塵。

羅大佑用所有的歌給你講哲學,而李宗盛,信手拈來的字句中隨處閃耀著歲月賦予他的智慧的光芒。

唱「愛情」,羅大佑是「我將真心付給了你,將悲傷留給我自己」,李宗盛是「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漂洋過海來看你」。

唱「少女」,羅大佑是「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李宗盛是「春風再美也比不過你的笑」。

唱「灑脫」羅大佑是「姑娘這世上沒有人有佔有的權利」,李宗盛是「只願你掙脫情的枷鎖,愛的束縛,任意追逐」。

唱「歲月」,羅大佑是「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回頭看看時已匆匆數年」。李宗盛是「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

羅大佑是端著的,當然他也有資格端著。大概是代表了樂壇自尊心這樣一種存在。這個看《中國最強音》中他屢次批評曾一鳴舞臺上的輕浮就可以窺見一斑。這不是老學究,這是作為音樂人的自尊心。

唱功部分。唱功這東西,只有把自己的第一形象定位成「我是歌手」才重要。所以,張學友的唱功重要,周華健的唱功重要。但羅大佑、李宗盛這二位的唱功,不重要。畢竟他們也不是靠「唱」而是靠「寫」的。聽李宗盛的《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他唱得好麼?好,但不是「唱功好」的那種好,是「字字句句唱到我心」的那種體現情緒不差毫釐的好。所以,李宗盛唱破音或者走調,沒關係,觀眾不挑你這個。至於羅大佑,雖然有人形容他唱歌“就像嘴裡含著一塊糖”,但含著糖唱哭了陳奕迅章子怡鄭鈞以及一大票選手才叫厲害。唱得難聽?難聽我們也愛聽。


愛音樂的鑫哥


評價羅大佑的唱功,就像是在討論魯迅的書法水平怎麼樣,在評價貝多芬會不會製作鋼琴一樣。

對於羅大佑和李宗盛這樣的人,不能說他們是一個歌手,也不能簡單地說是音樂人;他們既為自己寫歌,也為別人寫歌;既為別人做音樂,也會自己來唱歌。有的時候唱功這個東西也是仁者見仁,同樣一首《你的樣子》,林志炫那男高聲唱出的味道和羅大佑低沉的嗓音李固然是不一樣的,而《愛的代價》在梁詠琪和李宗盛的口中也演繹出了不一樣的感覺。不能說林志炫的唱功不好,但是似乎羅大佑唱出的更耐人尋味一點;梁詠琪的《愛的代價》應該也沒有大哥的更能催淚吧?

小晨娛樂說


來啦老弟!又一個關公戰秦瓊!

羅大佑和李宗盛放在一起比一比也對,畢竟我還見過類似邁克爾傑克遜和刀郎在新疆誰更受歡迎這樣的命題,相比之下這個科學點。

兩位都是樂壇上“教父”級別的音樂人,就受眾面和傳唱度來講,羅大佑略勝一籌。

要怎麼說明羅大佑和李宗盛究竟誰在音樂上的成就更高呢?專輯銷量應該是羅大佑要高一些,畢竟也是在香港攪動過風雲的人,羅大佑在香港演唱《皇后大道東》時的樣子你根本想象不到,以為是個沉穩的老人家,颱風其實很屌的,而李宗盛最開始其實是在幕後居多點,也曾經是周華健背後的男人。

再說歌曲傳唱度吧,這個就更不好說了,兩位大佬都有特別多的經典之作,只能從受眾群體上做做文章了,李宗盛的《山丘》《漂洋過海來看你》《愛的代價》照亮了許多人的愛情,沒什麼閱歷的人聽不懂李宗盛,也不會感同身受,反觀羅大佑,《童年》《光陰的故事》是我兒時的童謠,《東方之珠》在97香港迴歸時唱哭了多少人?《鹿港小鎮》又讓多少迷失的年輕人感同身受,《愛的箴言》讓多少人刻骨銘心?是不是會覺得羅大佑要比李宗盛的受眾更廣,傳唱度更高一點?

羅大佑的歌曲更多的是大愛,在境界上羅大佑還是略高一籌

再從歌曲題材上來說,其實李宗盛的歌曲要更接地氣,也更容易明白一些,李宗盛的字裡行間都是他自己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愛情的嚮往,而羅大佑的歌更多的是說一個群體,《鹿港小鎮》就是在描述一群進入大都會的年輕人迷失了自我,《皇后大道東》描述的是英國治下的香港人,《亞細亞的孤兒》說的是在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替換中華民國進入聯合國,許多被稱為亞細亞孤兒的臺灣青年,在境界上,羅大佑還是略高一籌。

說完才華談談兩位大神的顏值,其實真的沒什麼好說的

如上文,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兩位鬼斧神工半斤八兩,只能說老了都還能看,和帥沾不上邊,偏偏兩個人的身高還是一樣的,羅大佑看起來瘦點。


其實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很無聊的,就像抬頭我寫的關公戰秦瓊一樣,我們喜歡一個人的音樂,不會去分析那麼多,寫了這麼多還是為了博君一笑,娛樂大眾而已,謝謝大家看我的問答,如果覺得還不錯,麻煩關注一下。


麥子講道理


各有優劣而不同!假如我選擇羅大佑?的確他給我們帶來許多更美好的歌曲,我相信他詞曲創作的能力非常大膽,紅的發紫有過很高潮的部分時間,除去自定義嗓音之外的缺陷,幾乎完美體現他的創作準確定位。

李宗盛很優質,黏貼地氣,使很多聽眾陶醉其中。如果自唱比羅大佑好一些!所以任何一位詞曲作者都有他們的風格及優盛劣態,總體感覺:對於他們所追求的夢想,都詮釋的十分清晰。

給觀、聽者內心深處帶來許多暢享的美味,象一杯品不夠的紅酒或咖啡☕️,意境深遠意義深刻,比如李宗盛的“凡人歌”,在你心裡有壓抑的時候,聽上一曲會感知:人都那麼不易做。


(圖片來源網絡/個人拼接)

羅大佑的歌曲我聽的比較多如:皇后大道東、戀曲1990、滄海一聲笑、童年、光陰的故事、東方之珠、野百合也有春天等暢銷歌曲量大驚人,所以個人有感樂壇教父羅大佑成就高一些!

如果網友與我同感請評論!


蘭竹ZLZ


兩個差不多,但是都比周杰倫強,周杰倫的歌曲不經典,周杰倫如果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筆,那就是《雙截棍》,中國第1個說唱。


潘龍江紅塵情歌創作人


我覺得還是李宗盛吧,羅大佑雖然也很好,但是那是他的個人風格。如果要說成就的話,我覺得羅大佑和李宗盛還是有一點距離的。李宗盛捧紅的明星太多了,周華健、張信哲、趙傳、林憶蓮、陳淑樺、梁靜茹等等等等。


拿水舀子買冰棍兒


李宗盛和羅大佑都成名於80年代,被傳唱於90年代,被懷念於00年代。

李宗盛寫百味人生,羅大佑寫紛紛人世。

一個直擊內心,一個悲憫人間。

論旋律,兩個都是流行音樂集大成者。

論歌詞,兩個人都開創了自己風格。

論影響,兩個人都被人無數次傳唱。

音樂不分高低,感動了內心,觸動了情懷的,都是美好。

若非要爭一個孰高孰低,孰優孰劣。

這兩人便如一個東邪,一個西毒。

或者一個南帝,一個北丐。

兩人並肩齊步,難分高低。

我沒分出高低來,怕李宗盛跟羅大佑粉絲人肉我,哈哈😄想多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