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破窗定律!一旦放任第一次,就會有以後無數次

原来这就是破窗定律!一旦放任第一次,就会有以后无数次

在生活中,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晚上睡覺前,你拿起手機對自己說,就玩幾分鐘,結果玩了幾小時;酒席上,朋友給你勸酒,你實在拒絕不了,說只喝一杯,結果就有了第二杯、第三杯,最後喝得大醉而歸;你和朋友逛街,本打算什麼也不買,結果店員給你推薦了一支眉筆,最後你幾乎買了一整套化妝品回家。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一旦有了開始的第一個突破口,結果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如果最初的小誘惑、小妥協、小毛病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最後它將會變成擊垮我們的罪魁禍首。人,一旦放任自己有第一次,就會有以後的無數次。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在講堅持,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作家村上春樹從1982年的秋天開始跑步,一直到今天,堅持了幾十年,他是怎麼做到的?曾堅持過跑步的人,都會遇到過這種狀況:今天太忙,不跑了;今天太累,明天再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跑……

當有了第一次找藉口,讓自己放下堅持的事,最後往往這件事就會不了了之。

但是村上春樹不一樣,他說: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去跑步。因為從未有過一次“偷懶”,所以他堅持到如今。

堅持到底做一件事情,確實很難,因為我們總有不想做的時候,總會給自己找理由,讓自己處於輕鬆舒服的狀態。

即使堅持很難,也不要讓自己有放棄的第一次想法,因為放棄了一次,放棄第二次就更容易了。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

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牆上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會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隨地亂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

好的東西人們會盡量保護它,而好的東西一旦稍微被破壞,人們就會任其變得更壞。

讓一件原本好的事情變壞,往往是由一個看起來很小的行為產生的。就像第一次遲到,沒有被懲罰,然後養成了遲到的習慣;第一次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最後變得對自己沒要求……

所以,不要給自己那些放任自己的第一次機會,不要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