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如何做個智慧“懶”媽?

R


俗話“懶媽”培養勤快孩子,不過真正合格的“懶媽”不是那麼容易做的,下面說說我的“懶媽””策略。

我孩子屬於會走路比較早的,十個月已經走得很好了,自從孩子會走的時候,我就再也沒抱他走路,都是我領著走,他一說讓媽媽抱,我就說媽媽哪裡不舒服,所以孩子只要和我在一起,從來不讓我抱著,正因為如此他從小很少生病,即使偶爾感冒多喝點水就好了。

孩子上小學以後,開始上思想品德課,我就翻開看看也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衣服時讓孩子自己洗自己的衣服,雖然僅僅只是在盆裡摁幾下,也洗不乾淨,但是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幹活的辛苦,偶爾也讓他洗大人的衣物,孩子也反駁說:“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我會告訴他“別人的事情幫著做”,所以一直以來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強。

孩子十歲時,週末我故意偷懶不做早飯,孩子起床會把米飯煮好,還給我們做個煎雞蛋,現在孩子已經會做好幾個菜了。

現在孩子上初中,雖然學習時間很緊張,孩子有空還是會把自己的房間收拾的乾淨利索,這一點我也很欣慰。

很多時候對孩子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liujh樂逍遙


懶得智慧恰恰是真正的智慧:

1.懶得埋怨

每個人都可能犯錯,所以孩子犯錯也是正常的。避免一味地指責,引導孩子發現錯誤,幫助孩子改錯,是必不可少的。

2.懶得生氣

智慧的媽媽不是不生氣,而是學會“懶得”生氣,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提醒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無數個,生氣不是最好的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保證智商,才能找到智慧的方法。

3.懶得思考:有時,生活中遇到問題可以“請教”孩子,給孩子思考的空間,請孩子幫忙。相信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孩子的思維習慣都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養成的。

只要懶到好處,相信孩子會積極主動成長的。


小小聊世界


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寶媽也要學會偷懶,但偷懶有定有一定的智慧。要做到身懶心不懶。俗話說,大人勤了,小孩就懶了。大人懶了,小孩就勤了。做媽媽的藍,要有智慧。懶於嘮叨,要多做少說,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學會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媽媽是榜樣,要做給孩子看,還是慢慢看的多了,便會善於模仿。這比嘮叨,成千上萬句的話,好上千百倍。再懶就是懶於動手,凡事提醒寶寶便可,不要親力親為的幫他去做,讓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洗小襪子,等等。不能怕弄髒小衣服而不讓孩子去動手去自己吃飯。如果寶寶自己能吃上十次八次,慢慢就習慣了,也不至於大人追著餵飯吃。以後上幼兒園也非常省心。讓寶寶試著穿衣,如果衣服穿反了,可以重新再穿。媽媽要不厭其煩的,多教教寶寶。這樣,在他以後的道路上,能自理很多,媽媽也省很多的心。學習鍛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每一個學習,對寶寶的成長都是有好處的。所以媽媽要給寶寶多鍛鍊的機會,凡事不要親力親為,給孩子自己創造的空間,放大他的想象力。撒開手讓孩子學會奔跑。奔跑中難免有磕磕絆絆,做媽媽的,不僅要懶,還要狠心,這樣才能培養寶寶獨立的性格。





咖哩香蕉


愛不是任何事父母包辦,愛是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