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票控稅”邁向“信息管稅”

從“以票控稅”邁向“信息管稅”

背景:

一、營改增前,地稅機關能“以票控稅”,對於未按規定時間、金額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等使用地稅發票的納稅人,地稅機關可按照規定採取停供發票的辦法催繳稅款。隨著全面營改增後,地稅機關將失去發票控管手段,使得開票隨徵的其他各項稅款不能全額追徵,稅收徵管手段將面臨嚴重弱化的局面。全面實施營改增後,隨著地稅機關主體稅種和發票移交國稅,營業稅及附屬各項稅費的欠稅仍由地稅機關追繳,清繳欠稅的難度增加。一直以來,地稅機關諸多稅收徵管措施主要圍繞營業稅而設計展開。營業稅消失後,將缺失重要參考對象,可分析的內部數據將越來越少,對納稅人營業收入支出、資金流等情況的核實掌握將越來越需要通過國稅、銀行等第三方信息來核實,獲取數據難度將直接影響徵管工作開展。再加上營改增之後主體稅種改徵增值稅,納稅人的主管稅務機關由地稅轉向國稅機關,納稅人與地稅機關業務聯繫會越來越少,一些納稅人在國稅機關辦理申報認證,長期不到地稅機關申報認證,造成地稅機關執法風險不斷增大。

二、普通發票管理方面,我國卻仍然存在一些“軟肋”。這是因為普通發票在我國各地普遍存在種類繁多、式樣各異、規格不一、防偽措施各不相同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不利於稅務機關規範管理,同時還不利於納稅人使用、不便於公眾辨別真偽,這也成為了實現普通發票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瓶頸。

意義及措施:

“信息管稅”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解決徵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為重點,以對涉稅信息的採集、分析、利用為主線,健全稅源管理體系的戰略。其旨在通過科學設置票種、合理設計式樣,在對現有票種和式樣進行大幅度簡併和優化的基礎上,通過擴大機打發票使用範圍,大力壓縮手工發票,建立普通發票開具和信息採集、查詢平臺,以此全面提升普通發票管理的規範化和信息化水平。

網絡發票在線開具系統操作快速便捷,納稅人只需在地稅局發票查詢系統輸入要查詢的發票代碼、發票號碼及金額,即可對每一張網絡發票的種類、名稱、狀態和收付款方等情況進行真偽查詢。該系統進一步優化了納稅服務、減輕了辦稅負擔、遏制了假髮票的蔓延,營造了公平、有序的稅收環境,是稅務部門徵繳信息化的一項重要成果,也是完善納稅服務的一項重要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