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責任心,犯錯後總是逃避,家長該怎麼辦?

魂視覺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要從小,父母要在生活中引導孩子,為孩子灌輸責任意識,培養他的責任心,讓孩子成為一個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人。

一、父母的言傳身教

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他們的主要模仿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生活中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那麼折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會有責任心。

二、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是一種責任心的表現,父母要從小讓他養成這種習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給予幫助和引導。

三、讓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犯錯了,父母不要幫孩子扛在自己身上,要讓孩子適當承擔責任。

四、讓孩子有專注力

孩子都有好奇心,他們很容易轉移注意力而忘記了初心,所以父母要培養他認真做事情的習慣。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在犯錯後逃避,說明他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但是不願意為錯誤負責,這既有可能是因為擔心承認錯誤之後會帶來的懲罰,也有可能是因為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會犯錯誤的人而逃避,還有可能是對犯錯誤本身有著畏懼和逃避的情緒。

如果是因為擔心懲罰而逃避承認錯誤,家長可以不要用恐嚇和多高的懲罰來讓孩子害怕承認錯誤,並引導孩子認識犯錯後需要要接受懲罰的正當性。家長也可以採用以身作則的方式, 自己帶領孩子勇敢承認錯誤,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恐懼承擔錯誤的後果,家長要和孩子分析承認自己錯了的可能後果有哪些。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認為的可怕後果可能只是自己的想象,從而讓孩子對於承認錯誤有合理的認識。

如果孩子是個完美主義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會犯錯誤,家長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告訴孩子,勇於承認錯誤的孩子是最勇敢的。耐心,親切地引導孩子,而非批評和指責。對於想要完美做好一件事的孩子來講,犯錯誤可能是他不想說出來的。那麼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不一定要口頭表達,可以用書面等形式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家長需要告訴孩子的是,錯誤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吸取的經驗和教訓,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家長教會孩子認識到錯誤是通往行為正確的一個臺階,而並非是值得恐懼和懼怕的事物之後,孩子可以不再擔心犯錯誤,與承擔犯錯誤背後的後果,從而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在未來的道路上發展的更好。


宋少衛


寶寶害怕受到懲罰,所以才會選擇逃避。作為家長,我們首先應該告訴孩子,自己會與他一同承擔錯誤和後果,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然後一定要鼓勵孩子勇於直面自己的錯誤,有擔當,家長一定不要責罰孩子,確實逃避責任可以避免一些事情,一定要與孩子好好交流和溝通。


小橘子沒蛀牙


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現。犯了錯,要承認錯誤需要一定的勇氣,自信心強者覺得無所謂,坦然面對,承認了。而自信心弱者,犯了錯誤,心理承受力差,覺得遇上天大的事了,既然難以承受,那就只好選擇逃避、說謊,以求眼前的平安,不受責備。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課程,需要格外重視!



圖片摘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