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詩詞第一句平平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

酒旗風遊戲解說


推薦我比較喜歡的兩三首吧!

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二:《青玉案·元夕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三:《詠雪》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詩的前兩句是虛寫,後兩句是實寫,虛實相映融鑄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結尾的第四句,卻以動靜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將全詩從低谷推向奇峰。


真愛永恆TrueLove


最切題的大概應屬下面這首: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總不見。

先闢個謠:

網上很多訛傳這首詩是乾隆與劉墉一起完成的,還有說是鐵齒銅牙紀曉嵐寫的,高贊回答裡有人說這首詩是一位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長所作,寫的是緩緩飄落的樹葉。

但,都不是。

這首詩的正主只有一個,那就是鄭板橋,詩名為《詠雪》。


寫《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那個鄭板橋!「揚州八怪」的那個鄭板橋!畫竹寫詩書法都開掛了的那個鄭板橋!(重要的事說三遍!


鄭板橋剛到揚州的時候,窮得揭不開鍋,住不起客棧,只能暫住在焦山別峰庵。

大多數古代文化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走到哪兒都能交上一兩好友。

鄭板橋在那兒住的時候,偶然間認識了兩個讀書人。

三人相談甚歡,經常一起喝酒吟詩,談人生聊理想,時間一長成了好基友。

有天下起了大雪,鄭板橋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心裡很歡喜,一時興起,決定去好基友的小玲瓏山館找他們一起賞雪。

等他走到小玲瓏山館的時候,剛好,有一群讀書人正在那兒賞雪吟詩。

那些人看鄭板橋穿著一身粗布衣,身上還有幾個大補丁,打心眼裡有些看不上他,覺得他是什麼鄉野村夫。

他們料定鄭板橋不懂詩,想戲弄一下他,於是向鄭板橋發出賞雪吟詩的邀請。

鄭板橋表面不露聲色,實則內心呵呵,很淡定地接受了這個邀約。

鄭板橋站定,一隻手背在身後,眼前看著漫天紛飛的雪花,開口道: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眾人一聽,爆發出了譏諷的笑聲,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果然是山野村夫。

鄭板橋那兩位基友站在一旁,笑盈盈地默不作聲,心想到:哎,你們這群俗人,等著聽下面兩句吧。

鄭板橋沒有理會,絲毫不慌,等他們笑完,繼續作詩道:

千片萬片無數片

這句一出來,眼前的大雪紛飛的場景,好像立馬被鄭板橋寫活了。

場面變得十分安靜。

鄭板橋把眼光從白茫茫的遠景中收回來,眼神定焦在不遠處的梅花上,只見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紛紛落下,和梅花融化在了一起,於是吟出最後一句:

飛入梅花總不見

那些讀書人沉默了好一陣,看著眼前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的景象,細細回味鄭板橋剛才所作的《詠雪》。

自愧不如,給鄭板橋送上了心服口服的掌聲。

這才有了這首清新脫俗的詩。


前幾句平平無奇毫無亮點,好像純粹是在湊字數,跟小學時寫流水賬差不多,到了第三句已經突然活了起來,畫面開始跳動,而最後一句就像神來之筆,頓時把整首詩盤活了,意境立出,無比驚豔。

再回過頭去品全詩: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好像真的身臨其境了,和鄭板橋一起站在了那場大雪之中,先賞全景,雪花一片片飄落,好像越來越多,再聚焦眼前近景,雪花融入到梅花中,人也置身在了大雪之中。

最後,其實符合題意的詩很多也很少,比如很多高贊回答裡寫的那些詩句,在我看來很多前面的詩句並不符合平平無奇的標準,只是最後一句確實點睛之筆,流傳更廣名氣更高而已。

仁者見仁吧。

再舉幾個我認為切題的幾個詩句:

《八至》

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贈去婢》

崔郊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自遣》

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尾聲發射中心


(一)這個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塵。

這兩句詩頗似打油詩,第二句具體如何"驚豔"我就不用分析了吧。第一句平平,第二句驚豔且極具轉折效果,第三句和第四句也具有類似效果:

"這個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生的兒子是個賊,偷得蟠桃獻母親。"

而由於詩句轉折之後太過驚豔,在通俗小說、笑話、甚至現代影視劇中,該詩的"冠名權"被不同人使用。《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播出,讓很多人認為是紀曉嵐寫的,再進一步查找,也有人這句詩本自於明代唐伯虎:

女人

[明] 唐寅

這個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

養個兒子會做賊,偷得蟠桃供母親。

(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這句詩來自漢代無名氏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全詩如下: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這首詩以思婦的口吻寫對遠行丈夫的思念。第一句詩寫河畔芳草青翠,十分自然、常見的寫景表達,在古詩十九首裡有一首以"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開頭,不能說不好,但是相比《飲馬長城窟行》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境界就差多了。下一句真正讓人驚豔的

"綿綿思遠道",把婦女自身的綿長思念之情融合在青草裡面,卻將不可言狀的綿長思念之情賦予河畔之青草。

總之,"綿綿思遠道"不但是河畔之青草似乎要隨著伸向遠方的道路而綿延,更是思念之情的綿延。此句情景交融而意味深長,令人驚豔。

(三)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這句詩出自漢魏之際的《古詩十九首》,全詩如下: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巾帶,沉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本詩寫佳人的悲思。起句"燕趙多佳人"不過是語氣平常的一句總述,而"美者顏如玉"則點染燕趙佳人如何之"佳"

,用美玉比喻美人之顏,貼切新穎,讀之令人神往。下文再描寫佳人服飾、音樂、動作,其對佳人之美的想象都本於"美者顏如玉",有悽美之感。

後代宋真宗"書中自有顏如玉"一句,即本此詩"顏如玉"的比喻,可見該句魅力之大。

(四)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出自晉朝左思的《招隱》二首之一,全詩如下:

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這是一首入山尋找隱士的詩歌,"招"是尋找之意。"杖策招隱士",是說拄著樹枝,在山上尋找隱士,這一句詩不過敘事而已。第二句"荒途橫古今"則使氛圍、境界為之一大。"橫"是閉塞之意,指荒涼的道路閉塞,"古今"引入了今昔的時間長河,意為荒涼的道路閉塞,或許從古至今都如此(道路如此荒涼,從古至今都是閉塞的,不曾有人通行)。

這一句,寫時空悠悠,突顯了山中尋找隱士,而隱士隱居之地荒無人煙,蹤跡難尋。

(五)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句詩出自唐代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全詩如下: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一句應該是膾炙人口的佳句了。查看其出處,才發現除了這句詩以外,這首詩的其他句子一般人幾乎可以說沒聽過。因此,"語不驚人死不休"在整首詩中"鶴立雞群"。

"為人"指的是平生做人,"性僻"意思是性格古怪,"耽佳句"的"耽"是沉溺的意思(我們平時說的"耽誤"其實就本義是因為沉溺某物而誤了事情,比如《三國演義》裡有些人因耽於酒色而誤事)。第一句詩杜甫是說自己性格古怪,醉心於創造出好的詩句。第二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死"是極言不肯罷休,說自己如果寫不出令人稱奇的好詞好句,就絕不肯罷休,反應了

杜甫沉溺於自己的愛好中無法自拔,寫出了所有作家的共同心聲。"死不休"又強烈地表現出詩人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著,令人感動。



一往文學


一看題目就想到司馬光登山那個很切題的詩,結果找了半天沒有,順道點出幾個類似的來吧:

1、據說司馬光洛陽閒居時,有一次隨二學士登嶺,途中二學士聯句,洋洋得意,很瞧他不起,並言:“豎子亦能詩否,司馬光慢悠悠的吟了一首《登山》趣詩: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

兩句出來兩士子哈哈大笑道“這也算詩”?接著司馬光有抑揚頓挫的來了兩句:

​乾坤只在掌拿中,五湖四海歸一望。

士子大吃一斤,五體投地哈哈😄

類似的還有:

2、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

3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種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4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皆不見。

等等,挺多的…


馬大哈18004


中華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名句名篇浩如煙海,燦若繁星。簡單舉一些例子吧,不過也只是九牛一毛,管中窺豹。


清·慈禧《祝母壽詞》

殫精竭慮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若我不提,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是那個禍國殃民的慈禧寫的吧。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李白最後一次見杜甫時,還曾戲言,“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多日不見,杜甫兄怎會如此消瘦,不會是之前作詩太辛苦了吧。


唐·曹松《己亥歲》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一句就不用解釋了吧,就算不喜詩詞,在很多描寫古代戰爭的小說裡都有提到。

唐·黃巢《不帝后賦菊》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一次接觸這句詩還是看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那首《菊花臺》讓人驚豔。黃巢很愛寫菊,“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也很是霸氣。


唐·元稹《遣悲懷》

誠知此恨年年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實很多人理解錯了這句詩的意思,這本是元稹悼念其亡妻所作,意為“更同經歷患難的夫妻,死別才更讓人悲痛哀傷”。他的另一首悼亡詩更為有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唐·王貞白《白鹿洞》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這是名句的出處,可不是那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勸學名句,不用我解釋了吧。


宋·趙恆《勸學詩》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耳熟能詳吧,不過到了和珅那裡,就成了另一個意思了。

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人稱“詩鬼”,是詩壇的一個異類。後世化用此句最成功的,我以為當屬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了。

清·黃景仁《雜感》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初識此詩,還是《鐵齒銅牙紀曉嵐》的主題曲,“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清·陳於王《題桃花扇傳奇》

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

宋·陶谷《題玉堂壁》

可憐翰林陶學士,一生依樣畫葫蘆。

其實,類似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歡迎大家關注,討論交流。


蘇東坡與東坡肉


如果是要求全詩第一句平平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的詩詞,這比較不好找。我記憶中可能黃巢的《不第後賦菊》比較符合要求: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這首詩第一句平平無奇,但下一句殺氣畢現。


杜甫的《贈衛八處士》開頭兩句: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第一句平淡,後一句用“參商”的典故甚是精彩。


韋應物的《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開頭兩句:

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

宋代劉辰翁的《韋孟全集》評價為“起處十字,清綺絕倫,為富麗詩句之冠。”


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開頭兩句: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這兩句估計第一句許多人都不知道,但下一句卻很多人都聽過。


若是指詩中前一句平平無奇,後一句令人驚豔的話,那就有很多了。比如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王維《少年行四首·其二》中的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杜甫《佳人》詩中的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劉禹錫的《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詩其實前三句都可算是平平無奇,就是純寫景句,但最後一句點睛讓整首竹枝詞頓時餘味無窮。因此《石洲詩畫》中評論:劉賓客之能,全在竹枝詞。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近代新詩中也有此類作品,比如卞之琳的《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朦朧詩人裡,顧城的《一代人》給人印象最深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海子的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樣的開頭,在海子這樣的結局後看來更顯得意味深長。


從古到今的詩歌太多,因個人水平不高,一定還有很多錯漏之處,還請包涵。


百草園書友會


說說黃巢吧,黃巢,國號大齊,881年1月16日—884年6月17日(黃巢在這一天在泰山虎狼谷自殺),在位3年零5個月又1天,年號金統。他沒有廟號和諡號,他稱帝是在起義軍攻克長安以後,即881年1月16日。據說他小時候很有詩才,在他五歲(也有人說是八歲)的時候,那年秋天,他爸爸和爺爺在自家院子裡賞菊,按照古人傳統,菊之愛,"花之隱逸者也",陶淵明之後菊花變成了高貴純潔的象徵,而詠菊也成了文人的一種傳統,其主題多是孤高傲世。當時他老爸和爺爺還沒寫好菊花詩的時候,他搶先說了一句"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那個時候他老子覺得這個小屁孩小小年紀竟吟誦出這般奇怪的詩句,甚是生氣,老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抄起傢伙就要打,說他不學無術。倒是他爺爺明事理,說讓他在賦一首試試,這小屁孩想了片刻,便高聲吟誦出一首七絕來《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由此可見小傢伙年紀輕輕詩詞天賦卻非比尋常,號令天下的野心亦初露端倪。但是後來卻沒有什麼大作,可能淨忙著號令天下了。

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他家院子裡重的全是菊花吧,他對菊花情有獨鍾,高考落榜後,不,應該是科考落第後,他又寫了一首反抗精神十足的菊花詩《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的精妙之處在於題為詠菊,通篇未題菊字,通過對色彩氣味狀態場景的描繪將菊花和作者的氣魄合二為一,形神兼備,鬥志昂揚。他改寫了歷來詠菊者意境好遠消極避世的意象,增加了一些豪邁之氣。可惜後來兵敗自盡。

四百多年後,元末明初之際,有一個乞丐出身的英雄就仿照黃巢的《詠菊》,也寫了一首《詠菊》: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烹茶煮酒聊詩詞


關於這個問題,我用解縉(xiè jìn)的兩首詩作答。

解縉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解縉及徐渭),自幼聰明過人,才思敏捷。



一、《祝壽詩》

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兒孫個個都是賊,偷得蟠桃奉至親。

關於這首詩,有個有趣的傳說故事。

解縉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後不久,有個家資鉅富的員外為夫人祝壽而大擺宴席。這個員外平時和解縉有過一些交往,便再三邀請解縉赴宴。解縉感到盛情難卻,只得前往赴宴祝壽。

宴席上,酒酣耳熱之際,員外備好紙筆,對解縉說:“今日學士光臨壽宴,使壽宴大為增色。若能得學士墨寶題詩一幅,餘願足矣!”解縉當時也喝得有幾分醉意,當即答應說:“好吧!我來為壽星題詩一首!”

於是,員外吩咐侍童端上紙筆。解縉取過筆來,飽蘸濃墨,略一思索,揮筆寫道:這個婆娘不是人,員外和眾賓語見謝縉寫出如此粗俗不恭之語,皆大吃一驚。員外的幾個兒子以為解縉是存心玷辱孃親,更是怒氣衝衝。

解縉卻不予理會,笑嘻嘻地繼續揮筆寫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眾人一看,不由釋然,才知道解縉第一句詩是欲揚先抑,故弄玄虛。不料再看下去,只見解縉寫道:兒孫個個都是賊,眾人不由又驚愕起來,解縉哈哈一笑,寫下結句:偷得蟠桃奉至親。

這首詩的大意是:這個婆娘不是凡人,而是九天仙女來到了人間。她的兒子個個都是賊,偷來王母娘娘的蟠桃奉獻給孃親。

這首詩寫得通俗易懂,別開生面,巧設懸念,跌宕起伏,妙趣橫生,為這場壽宴大大增色,令人難忘。解縉寫畢,眾賓客不由都交口稱譽。員外和他的兒子們也向解縉一再表示謝意。員外吩咐將《祝壽詩》掛在廳堂正中。眾賓客繼續入席歡宴,盡歡而散。



二、《救詩》

帝王昨夜降金龍,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間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宮。

傳說有一天,永樂帝朱棣想試試翰林學士解縉的文才。傳召解縉進宮後,說妃子生了孩子,讓解晉以此為題作詩一首。解縉脫口吟出“帝王昨夜降金龍”,剛要續句,永樂帝說:“生的是女孩。”解縉續吟道:“化作嫦娥下九重。”永樂帝又打斷:“可惜夭折了。”解縉隨機續道:“料是人間留不住。”永樂帝嘆口氣說:“早丟到池塘裡去了。”解縉續句更妙:“翻身跳入水晶宮。”解縉的機敏和才情可見一斑。

歡迎在評論中說出其他有趣的詩詞。


堯光說


君問第一句平平無奇,緊跟後一句驚豔驚訝無比?真正是這樣寫,乃大才高人也!此類詩真是難覓而不多,就此舉幾個例子吧。

毛澤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春風揚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鬼谷子

竹杖芒鞋遍大洲,迍邅無艮卦難酬。

雲收月已到中天,霾透蒼松骨更堅。

一年將盡晚,萬里未歸人!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鄭越元

一往廬嶠處,崢嶸甩大江。

落第孫山奈可惆,躬耕壠畝驥成牛。

問鼎初心砥礪多,拓荒天地嶄宏謨!

………………………………………………………………


7445079911642鄭越元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真是驚豔到我的骨頭“噼噼噼!叭叭叭”全綻放成了煙花!每每想到這首詞我都有一種忍俊不禁又拍案叫絕的感覺,就好像是看到和聽到了張國榮在霸王別姬裡,那種天然去雕飾的扮相和唱詞。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只得出帳外且散愁情。

輕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

如果是溫庭筠這樣和李師師一邊飲酒一邊唱“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的“花間派”元老;或者是長嘆“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婉約派”先鋒柳七,那都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這句詞卻是出自山東大漢、“詞中之龍”的“豪放派”領軍人物辛棄疾之手。要知道這哥們一生都是金戈鐵馬鐵骨錚錚的硬漢子。年輕的時候幾乎單槍匹馬殺入十萬軍中取敵首級;年過不惑也是殺人不眨眼的一方諸侯。竟然寫出了《賀新郎》這樣的反轉之作。真是驚豔到我的骨頭“噼噼噼叭叭叭”都綻放成了煙花。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大意就是老啦,好哥們沒幾個,白頭髮長長的一大把,這人世間有什麼可以讓我開心的呢?哦,我見那青山多麼嫵媚,料那青山見我也應該是如此嫵媚吧?一個童心未泯的,妖里妖氣的怪老頭子彷彿破空而來。端的是令人拍手稱奇呀!

聽說和李香君、董小宛、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的明末女詩人柳如是,就是讀了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才自號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